坐山看虎斗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ò shān kàn hǔ dòu成语简拼:ZSKH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坐山看虎鬥
成语解释
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指坐观成败
近义词
坐山观虎斗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坐山看虎斗”几个大字。
(2)济南西藏中学的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坐山看虎斗”。
(3)开燕叔叔给筱乐和锌燃讲解了“坐山看虎斗”的历史故事。
(4)蕾蕾不会写成语“坐山看虎斗”的最后一个字。
(5)小噜写不出成语“坐山看虎斗”的拼音。
(6)去通灵入妙区的车上,楚老师给凰茱和娅尹讲了『坐山看虎斗』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坐坐:zuò 1、<动>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臂部靠在脚后跟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动>坐(在座位上)。《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3、<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4、<动>犯罪;因……犯罪;犯……罪。《晏子使楚》:『王曰:「何坐?」曰:「坐盗。」』5、<动>牵连治罪。《苏武传》:『副罪,当相坐。』6、<动>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邾大夫坐。』7、<动>驻守。《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楚人坐其北门。』8、<动>坐待;坐等。《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9、<介>因为;由于。《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10、<副>空;徒然。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1、<副>恰好。林逋《易从师山亭》:『西村渡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12、<副>即将。柳宗元《早梅》:『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坐大] 自然强大。[坐法] 犯法而处罚。[坐化] 佛教用语,指和尚盘膝端坐而死。[坐食] 不劳而食。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看看:kàn 1、<动>视;瞧。《范进中举》:『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2、<动>观看;观赏。《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3、<动>看待;对待。高适《咏史》:『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4、<动>访问;探望。《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5、<动>眼看着;转眼。杜甫《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kān<动>看守;守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料场……原是一个老军看管。』[看朱成碧] 眼花缭乱,不辨五色。
虎虎:hǔ 1、<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2、<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斗斗:dǒu 1、<名>量粮食的器具。《庄子·胠箧》:『棓斗折衡,而民不争。』2、<量>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斗。』3、<名>古代酒器。《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4、<名>斗形的器物。《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5、<名>星宿名。斗宿。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6、<名>北斗星。《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诗经·大东》:『虽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dòu 1、<动>打架。《书博鸡者事》:『任气好斗。』2、<动>战斗。《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3、<动>较量;拚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促织》:『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 <动使动>使……相斗。《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4、<动>交接。《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斗室] 狭小的房子。
坐坐:《丑集中·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徂卧切,音座。行之对也。《礼·曲礼》坐如尸。〈又〉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又便坐,别坐之处。《前汉·文翁传》在便坐受事。又《后汉·宣秉传》秉修高节,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中书令同专席而坐,京师谓之三独坐。又犹守也。《左传·桓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又古者谓跪为坐。《礼·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又〈律〉有罪坐。《前汉·文帝纪》除收帑相坐律令。又罪人对理曰坐。《左传·僖二十八年》鍼庄子为坐。又释氏大坐曰跏趺。《莲华经》结跏趺坐。又与座通。《前汉·梅福传》当户牖之法坐。〈注〉正座也。又姓。见《姓苑》。又《集韵》徂果切,音睉。义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韵诸书训注皆同,惟《转注古音》坐注引《史记》高帝纪,遂坐上坐。《正义》云:前坐字,在果反,后坐字,在卧反。《字汇》行坐之坐读上声,非。《正字通》谓坐字在上声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说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考证:(《左传·桓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其山下,大败之。)谨照原文覆其山下改为覆诸山下。(本作□。《说文》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谨照说文□改□。留改畱。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看看:《午集中·目字部》《唐韵》苦寒切《集韵》《韵会》《正韵》丘寒切,□音刊。《说文》睎也。《博雅》视也。《吴志·周鲂传》看伺空隙。《□文帝对烛赋》回照金屏里,眽眽两相看。又《宋史·礼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阅百戏谓之独看。又《辽史·地理志》大东丹国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为看楼,晨集南市,夕集北市。又姓。见《姓苑》。又《唐韵》苦旰切《集韵》《韵会》墟旰切《正韵》袪干切,□刊去声。义同。又叶苦坚切,音牵。《吴迈远·长相思诗》经春不举袖,秋落宁复看。一见愿道意,君门已九关。关,音涓。又叶苦甸切,牵去声。《苏辙·咏彝亭诗》千里思山梦中见,要须罢郡归来看。《说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
虎虎:《申集中·虍字部》虝《唐韵》火古切《集韵》《韵会》火五切,□音浒。《玉篇》恶兽也。《说文》山兽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铉注》象形。《易·乾卦》风从虎。《诗·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大戴礼》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异记》虎千年,则牙蜕而角生。又姓。《广韵》汉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后。又州名,唐有虎州,后避太祖讳攺武州。又滩名。《水经注》夷水又东迳虎滩。又山名。《吴越春秋》吴王葬阊门外,金玉精上浮为白虎,名虎丘。又便器名。《西京亲记》汉朝以玉为虎子,以为便器。又与琥通。《吴志·裴松之注》虞翻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六书正伪》象虎踞而回顾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误。《干禄字书》通作□。
斗斗:《卯集下·斗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口切,音陡。《说文》大升也。《羣经音辨》升十之也。《史记·李斯传》平斗斛度量。《前汉·律正志》斗者,聚升之量也。又宿名。《春秋·运斗枢》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合为斗。居阴播阳,故称北斗。《易·丰卦》日中见斗。〈疏〉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诗·小雅》维北有斗。〈疏〉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又〉衡殷南斗。〈注〉南斗六星为天庙,丞相大宰之位。又酒器。《诗·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长三尺,谓其柄也。盖从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记·滑稽传》目眙不禁,饮可七八斗。又吴中市鱼亦以斗计。《松陵倡和诗》一斗霜鳞换浊醪。又《前汉·王莽传》作威斗,长二尺五寸。又《周礼·地官·序官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疏〉象斗,染黑。又《尚书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虫名。虾蟆子也。书形似之。又《史记·封禅书》成山斗入海。〈注〉谓斗绝曲入海也。又《韩愈·答张十一诗》斗觉霜毛一半加。又《集韵》《正韵》□肿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礼·春官·鬯人》大丧之大渳设斗。〈注〉所以沃尸也。《释文》斗依注,音主。考证:(《周礼·地官·司徒掌染革注》染革蓝蒨象斗之属。)谨照原文司徒改为序官。两革字均改为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