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鸠之仁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jiū zhī rén成语简拼:SJZR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屍鳩之仁
成语解释
尸鸠:即布谷鸟,传说它哺育群雏能平均如一。比喻君主公平对待臣民。
成语用法
作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尸鸠之平
成语接龙
尸鸠之仁→仁同一视→视人犹芥→芥拾青紫→紫陌红尘→尘头大起→起居万福→福地洞天→天大地大→大才槃槃
成语造句
(1)东东不会写成语“尸鸠之仁”的最后一个字。
(2)乐乐写不出成语“尸鸠之仁”,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尸鸠之仁”几个大字。
(4)英山县实验中学的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尸鸠之仁”。
(5)玉荣哥哥给懿诗和怡霖介绍了“尸鸠之仁”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是以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七子均养者,尸鸠之仁也;舍罪责功者,明君之举也;矜愚爱能者,慈父之恩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尸尸:shī 1、<名>尸体,古也写作『屍』。《唐雎不辱使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2、<动>陈列尸体示众。《叔向贺贫》:『其身尸于朝,其宗灭绛。』3、<名>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仪礼·士虞礼》:『祝迎尸。』4、<动>主持。《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尸臣] 主事的大臣。[尸利] 如尸之只受享祭而无所事事,喻受禄而不尽职责。
鸠鸠:jiū 1、<名>鸟名,也称鸬鸠、斑鸠。《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盈之。』2、<动>聚集,收集。《三国志·魏书·王朗传》:『鸠集兆民,于兹魏土。』3、<动>安定。《左传·隐公八年》:『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君之惠也。』4、<动>度量(土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度山林,鸠薮泽。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仁仁:rén 1、<形>仁爱;仁慈。《论语》:『仁以为己住,不亦重乎?』2、<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3、<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尸尸:《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式之切《集韵》升脂切《正韵》申之切,□音蓍。《说文》尸,□也。象卧之形。《释名》尸,舒也。骨节解舒。不能复自胜敛也。《论语》寝不尸。《礼·丧大记》凡冯尸。兴必踊。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诗·小雅》皇尸载起。《大雅》公尸来燕来宁。《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尸。因祖考遗体,以凝聚祖考之气。气与质合,则散者庶乎复聚。此敎之至也。又主也。《诗·召南》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笺〉主设羹之事。又□也。《左传·庄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注〉谓□师於荆也。又《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尸利也。《前汉·鲍宣传》以拱默尸禄为智。〈注〉言不忧其职,但知食禄而已。又姓。《广韵》秦尸佼为商君师,着书。又三尸,神名。《正字通》本作□,俗作尸。考证:(《礼·表记》事君,近而不谏,则是尸利也。)谨照原文省是字。
鸠鸠:《亥集中·鸟字部》《唐韵》居求切《集韵》《正韵》居尤切,□九平声。《说文》鹘鵃。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禽经》拙者莫如鸠,不能为巢。《诗·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礼·月令》仲春,鹰化为鸠。又《王制》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注〉仲秋也。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郯子曰:少皞氏以鸟名官,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严粲诗缉》左传五鸠备见诗经。祝鸠,鹁鸠也,四牡嘉鱼之鵻是也。鴡鸠,关关鴡鸠之鸠是也。鳲鸠,布谷也,曹风之鳲鸠是也。鷞鸠,大明之鹰是也。鹘鸠,鲎鸠,非《班鸠》《小宛》之鸣鸠,《氓》食桑葚之鸠是也。又蒙鸠,鹪鹩也。《荀子·劝学篇》南方有鸟,名曰蒙鸠。又《尔雅·释诂》鸠,聚也。《正字通》鸠能聚阳气,故取义於聚。《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左传·襄二十五年》鸠薮泽。又安也,集也。《左传·隐八年》君释三国之图,以鸠其民。又《襄十六年》敢使鲁无鸠乎。又国名。《山海经》始鸠在海中辕厉南。又舒鸠,楚属国。见《左传·襄二十四年》。又地名。鸠兹。《左传·襄三年》楚子重伐吴,克鸠兹。〈注〉吴邑。又山名。《山海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又人名。汝鸠,汤贤臣。又小腹下曰鸠口。《巢氏病源》斜踵至鸠口内。又《韵会》渠尤切,音裘。同馗。土菌,可食。又叶斤於切,音居。《道藏歌》重萌郁以赫,朱风引鸣鸠。既忘荣曜契,何不宝僊居。《说文》鸠,从鸟九声。《禽经》九鸟曰鸠。或曰鸠字从九以此。《列子·天瑞篇》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究也。乃变而为一,故名鸠,此鸠所以从九也。《玉篇》或作勼。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仁仁:《子集中·人字部》(古文)忎《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人。《释名》忍也。《易·乾卦》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又《方书》手足痿□为不仁。后汉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请命超还汉土,上书云:兄年七十,两手不仁。又果核中实有生气者亦曰仁。又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欧阳修·送吴子京南归诗》我笑谓吴生,尔其听我言。颜回不贰过,后世称其仁。《六书正伪》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於万物者,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