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qí pú gǔ
成语注音:ㄧㄢˇ ㄑㄧˊ ㄆㄨˊ ㄍㄨˇ
成语简拼:YQP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偃旗僕皷
成语解释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同『偃旗息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近义词
偃旗卧鼓、偃旗息鼓
成语接龙
1、偃旗仆鼓→鼓乐齐鸣→鸣冤叫屈→屈节辱命→命辞遣意→意兴索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沉玉陨→陨雹飞霜→霜露之病→病骨支离→离本依末→末学肤受→受制于人→人以群分→分内之事→事火咒龙→龙楼凤池→池鱼林木→木本水源→源远流长→长绳系日→日丽风清→清心少欲
2、偃旗仆鼓→鼓舌摇唇→唇齿相须→须髯若神→神不附体→体规画圆→圆颅方趾→趾踵相接→接风洗尘→尘羹涂饭→饭来张口→口说无凭→凭空捏造→造端倡始→始末缘由→由博返约→约定俗成→成群集党→党同伐异→异闻传说→说东谈西→西方净土→土牛木马→马仰人翻→翻然改进
成语造句
(1)成语偃旗仆鼓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乐人哥哥给尚洁和馒琪讲解了“偃旗仆鼓”的典故。
(3)立北势国中的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偃旗仆鼓”。
(4)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偃旗仆鼓”几个大字。
(5)林林不会写成语“偃旗仆鼓”的最后一个字。
(6)小丑写不出成语“偃旗仆鼓”的拼音。
成语出处
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偃偃:yǎn 1、<动>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窦娥冤》:『人拥的我前合后偃。』2、<动>信息;停止。《庄子·徐无鬼》:『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偃蹇] (1)高耸的样子。(2)高傲的样子。[偃息] 安卧。[偃仰] (1)悠闲安逸的样子。(2)仰面倒下。
旗旗:qí 1、<名>旗子;旗帜。《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名>表识;标志。《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3、<名>幌子;招子。《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4、<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分为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
仆仆:pū 1、<动>向前倒下。《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2、<动>泛指倒下。《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抶而仆之。』pú 1、<名>古时奴隶中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僚臣仆,仆臣台。』2、<名>泛指奴隶。《诗经·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3、<名>仆人;奴仆。《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4、<名>驾车的人。《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5、<名>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仆顿] 仆倒困顿;失败。[仆灭] 覆灭;消亡。[仆仆] 疲乏、劳累的样子。
鼓鼓:gǔ 1、<名>鼓,一种打击乐器。《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音,管籥之音。』2、<名>鼓乐声。《石钟山记》:『噌吰如钟鼓不绝。』3、<名>战鼓。《赤壁之战》:『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4、<动>击鼓进军。《曹刿论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5、<动>弹奏、敲击(乐器)。《庄暴见孟子》:『何以能鼓乐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6、<动>挥动;振动。《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之屠。』《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7、<动>隆起;凸出。《中山狼传》:『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8、<量>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更』的代称,一鼓即一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偃偃:《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韵会》於幰切《集韵》隐幰切,□烟上声。《说文》僵也,仆也。《仪礼·乡射礼》偃旌兴而俟。《淮南子·精神训》墙之立,不若其偃也。又服也,靡也,卧也。《诗·小雅》或息偃在牀。《书·武成》偃武修文。又偃蹇,困顿失志貌。《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注〉偃蹇,骄傲也。又与堰同,壅水也。《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也。又偃猪,下湿之地。《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正义曰》偃猪,谓偃水为猪也。又厕也。《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屛厠也。屛厠则以偃溲。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又姓。晋偃籍。又《集韵》於殄切,音蝘。义同。考证:(《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也。)谨照原文阔空改关空。
旗旗:《卯集下·方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渠之切《正韵》渠宜切,□音奇。《说文》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释名》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虎,与衆[音zhòng]期其下也。《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又〉师都建旗。〈注〉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又《左传·闵二年》佩衷之旗也。〈注〉旗,表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注〉两旗者,左旗九星,在河鼓左也。右旗九星,在河鼓右也。皆天之鼓旗,所以为旌表。又姓。《广韵》齐卿子旗之后,汉有九江太守旗光。又与箕同。《荀子·富国篇》则国安於盘石,寿於旗翼。〈注〉旗,读为箕。箕翼,二十人宿名。又《韵补》叶渠尤切。《班固·西都赋》乗[音chéng]輚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按《说文》旗从□其声,训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也。旗从□,斤声,训旗有衆[音zhòng]铃以令衆[音zhòng]也。分旗,旗为二。《正字通》云:周礼九旗所画异物,所建异名,各有等差。虽旌旄之通称,而制度自别,未可合为一也。
仆仆:《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蒲沃切,蓬入声。《说文》给事者。《礼·礼运》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周礼·春官》车仆掌戎路。广车,阙车,苹车,轻车之萃。〈注〉车仆,主供副车者。仆犹御也,萃犹副也。谓供副车,以待乏用也。五车皆兵车也。又司仆,官名。《五代史·百官志》唐龙朔中,改太保曰司驭,又改为司仆。齐职仪衆[音zhòng]仆之长曰太仆,掌舆马。明制有太仆寺。又御车曰仆。《论语》冉有仆。又仆隷,贱役。《左传·僖二十四年》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又自谦之辞。《前汉·韦玄成传》自称为仆,□辞也。又辱也。《战国策》传命仆官。又徒也。《庄子·则阳篇》仲尼曰:是圣人仆也。〈注〉犹言圣人之徒也。又仆仆,烦猥貌。又附也。《诗·大雅》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又隐也。《左传·昭七年》楚芋尹无宇曰: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注〉仆区,□书名。区,匿也,作为隐匿亡人之法。又虎仆,兽名。《博物志》羽民国有兽,文似豹,名虎仆,毛可为笔。又仆累,蜗牛也。《山海经》青要之山,多仆累蒲卢。〈注〉仆累一名蚹赢。蒲卢,细腰虫,蠮螉也。又姓。汉仆朋,宋仆斗,南明仆淮。又《集韵》普木切,音扑。羣飞貌。《庄子·天运篇》蚉蝱仆缘。又叶鼻墨切,音匐。《柳宗元·佩韦赋》尼父戮齐而诛卯兮,本柔仁以作极。兰竦颜以诮秦兮,入降廉犹臣仆。
鼓鼓:《亥集下·鼓字部》《唐韵》工户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鼓。《徐锴曰》郭者,覆冒之意。《玉篇》瓦为椌,革为面,可以击也。乐书,鼓所以检乐,为羣音长。《周礼·地官·鼓人》掌敎六鼓。〈注〉六鼓:靁鼓八面,灵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晋鼓,皆两面。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谓之节鼓。殷楹鼓,以柱贯中,上出而树之也。周县鼓,植簨虡而县之也。又星名。《尔雅·释天》河鼓谓之牵牛。《郭注》荆楚人呼牵牛为担鼓。担者,荷也。又《前汉·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鸣,曰石鼓,鸣则有兵。又国名。春秋鼓国,白狄别种。《左传·昭二十三年》晋袭鼓,灭之。《后汉·郡国志》钜鹿下曲阳有鼓聚,故翟鼓子国。又量名。《礼·曲礼》献米者操量鼓。《广雅》斛谓之鼓。《荀子·富国篇》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注〉鼓,量也。谓数度以盆量也。又《后汉·东夷传》扶余国,正月,国中连日大会饮乐,名曰迎鼓。《集韵》俗作皷,非是。考证:(乐器,鼓所以检乐,为羣音长。)谨按玉篇无此文,语见韵会引乐书。谨改乐器为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