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ǐ jiān shé kuài
成语简拼:ZJSK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嘴尖舌快
成语解释
比喻话多而轻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
近义词
嘴尖舌头快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嘴尖舌快”几个大字。
(2)岚岚写不出成语“嘴尖舌快”的拼音。
(3)毛毛不会写成语“嘴尖舌快”的最后一个字。
(4)张村学校的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嘴尖舌快”。
(5)芷清叔叔给姚前和烜娇讲解了“嘴尖舌快”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则不知就里,二则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进学迎过,不到我家」的话一一说完。』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嘴尖嘴尖:[zuǐjiān] (1)说话刻薄。这人嘴尖、爱损人。(2)指品尝食物味觉灵敏;吃东西爱挑剔,不将就。这孩子嘴尖,不合口的一点也不吃。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尖尖:jiān 1、<形>(物体的末端)细小而尖锐。杜甫《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2、<名>物体末端细小而尖锐的部分。罗隐《咏峰》:『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3、<形>尖刻。姚合《和座主相公面亭秋日即事》:『诗冷语多尖。』4、<形>声音尖而细。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针似,更深刺著旅人心。』5、<形>拔尖的;出色的。《红楼梦》:『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6、<动>打尖,中途休息略进饮食。《儿女英雄传》:『说着,便告诉店里,我们那里尖,那里住。』
舌舌:shé(1)舌头。(2)象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3)铃或铎中的锤。
快快:kuài 1、<动>痛快;高兴。《兰亭集序》:『快然自足。』2、<形>尽情地;尽兴地。《琵琶行》:『遂命酒,使快弹数曲。』3、<动>称心;满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4、<形>迅速。《晋书·王湛传》:『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5、<形>不加考虑,有话就说。《快嘴李翠莲记》:『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我和你放心不下。』6、<副>赶快。《陈州粜米》:『儿也,你快去告。』7、<形>锋利。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
尖尖:《寅集上·小字部》《广韵》《集韵》子廉切《韵会》《正韵》将廉切,□音渐。《说文》楔也。本作櫼。《徐曰》谓簪也,□也,从小下大,为櫼字。今作尖,末锐也,小也。《杜甫·送张参军赴蜀州诗》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又《韩愈·苦寒诗》萌芽夭勾尖。又《五代史》李崧言,镇太原非石敬塘不可。敬塘深德之,曰:为浮图者,必合其尖,盖欲崧始终成巳也。玉尖,十尖,指也。《杨维桢诗》玉尖搦管蘸香云。〈又〉十尖尽换红鸦觜。又尖尖。《章孝标诗》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峯云外碧尖尖。
舌舌:《未集下·舌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食列切,然入声。《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者也。《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六书精薀》舌以卷舒为用,口以开阖为用,各一其阴阳也。《释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又〉舌,泄也,舒泄所当言也。《易·说卦》兑为口舌。〈疏〉口舌,为言语之具也。《诗·大雅》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又射侯上下个曰舌。《仪礼·乡射礼》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注〉居两旁谓之个,左右出谓之舌。又言也。《扬子·太□经》吐黄酋舌。〈注〉舌,言也。又姓。《姓纂》越大夫舌庸。又羊舌,复姓。《左传·闵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疏〉羊舌,氏也。爵为大夫。又官名。《周语》坐诸门外,而使舌人体委与之。〈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又国名。《淮南子·地形训》穿□民,反舌民。〈注〉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晓。一说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国名也。《山海经》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注〉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又草名。《尔雅·释草》萿,麋舌。〈注〉今麋舌草春生叶,有似於舌。又《博雅》燕薁,蘡舌也。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别名江东呼虾蟇衣,山东名牛舌。又鸟名。《礼·月令》仲夏之月,反舌无声。〈注〉反舌,百舌鸟。《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注〉百舌,鸟名。能易其舌,效百鸟之声,故曰百舌也。又无舌,虫名。《本草注》一名益符,主闭。又长舌,兽名。《山海经》长舌山有兽,名长舌,状如禺,四耳,出则郡多水。又《韵补》叶商刮切,音杀。《诗·大雅》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方爰发。又叶食伪切,音逝。《郤正释讥》家挟殊议,人怀异计。纵横者欲披其胷,徂诈者暂吐其舌。
快快:《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夬切,音块。《说文》喜也,从心夬声。《广韵》称心也,可也。《后汉·盖勳传》王允曰:欲得快,司隶校尉,谁可作者。又《增韵》爽快也,急疾也。又《战国策》恭于敎而不快。〈注〉谓纵逸也。又《辍耕录》世谓有疾曰不快。《后汉·华佗传》体有不快。又姓。又叶窥贵切,音愧。《易·旅卦》心未快也,叶旅于处,未得位也。《扬子·太□经》不宴不雅,礼乐废也。拂系绝纗,心诚快也。本作□。俗省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