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罪不容诛

www.16system.cn 2023-08-18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ㄅㄨˋ ㄖㄨㄙˊ ㄓㄨ
成语简拼:ZBR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辠不容誅成语辨形诛,不能写作『侏』。成语谜语不杀之罪
成语英文: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the offence成语法文forfait qui mérite plus que la mort成语德文js Verbrechen lǎβt sich auch mit dem Tod nicht sühnen

成语解释

诛:把罪人杀死。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成语释义

即使一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恶极。语本《孟子·离娄上》。△『杀人盈城』、『杀人盈野』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罪大恶极。贬义。[类]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例](1)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2)对付这种罪不容诛的坏蛋,焉能存妇人之仁?(3)这几个歹徒杀人放火,作恶多端,罪不容诛。(4)如今我辜负老爷多年的栽培,已罪不容诛,那敢奢望老爷原谅!(5)听到他犯下如此恶行,老太爷嘴里直说:『罪不容诛!罪不容诛!』。二、作谓语、宾语;指罪恶极大。

近义词

罪不容恕、罪不容宥、罪岂容诛、恶贯满盈、死有余辜、罪大恶极、罪恶滔天、罪该万死、罄竹难书、十恶不赦、罪在不赦、罪恶昭着、罪孽深重、罪不胜诛、罪不容死、罚不当罪

反义词

大慈大悲

关联成语

罪不容宥、罪不容恕、罪岂容诛

成语接龙

1、罪不容诛→诛故贳误→误认颜标→标新创异→异军特起→起早贪黑→黑天白日→日昃旰食→食子徇君→君子之交→交能易作→作奸犯罪→罪应万死→死有余罪→罪业深重→重作冯妇→妇人之仁→仁者能仁→仁人君子→子孝父慈→慈悲为本→本末源流→流言蜚语→语不投机→机事不密

2、罪不容诛→诛故贳误→误认颜标→标新立异→异木奇花→花貎蓬心→心摹手追→追风蹑景→景升豚犬→犬马之力→力钧势敌→敌众我寡→寡见少闻→闻宠若惊→惊魂动魄→魄消魂散→散马休牛→牛衣夜哭→哭哭啼啼→啼笑皆非→非我族类→类聚群分→分茅列土→土偶蒙金→金石之计

3、罪不容诛→诛尽杀绝→绝后光前→前庭悬鱼→鱼书雁信→信手拈来→来日大难→难乎为情→情孚意合→合浦还珠→珠宫贝阙→阙一不可→可见一斑→斑衣戏彩→彩衣娱亲→亲密无间→间不容砺→砺岳盟河→河倾月落→落花流水→水性杨花→花香鸟语→语长心重重见天日→日陵月替

4、罪不容诛→诛尽杀绝→绝裙而去→去危就安→安安逸逸→逸兴云飞→飞沙走石→石火风灯→灯红酒绿→绿惨红销→销神流志→志大才疏→疏财仗义→义胆忠肝→肝髓流野→野草闲花→花貎蓬心→心腹之病→病民害国→国耳忘家→家破人离→离鸾别鹄→鹄峙鸾停→停留长智→智尽能索

5、罪不容诛→诛求无度→度德量力→力士脱靴→靴刀誓死→死声咷气→气义相投→投河觅井→井底鸣蛙→蛙鸣鸱叫→叫苦连天→天地经纬→纬武经文→文过遂非→非昔是今→今生今世→世道人心→心绪如麻→麻痺不仁→仁者能仁→仁心仁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至圣至明→明验大效

成语示例

(1)《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2)《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

(3)《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雠!吾当活捉生啖汝肉!』

(4)《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

(5)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6)听到他犯下如此恶行,老太爷嘴里直说:『罪不容诛!罪不容诛!』

(7)如今我辜负老爷多年的栽培,已罪不容诛,那敢奢望老爷原谅!

(8)对付这种罪不容诛的坏蛋,焉能存妇人之仁?

(9)这几个歹徒杀人放火,作恶多端,罪不容诛。

(10)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

(11)…领。今朝定要起身,万勿见罪,不然,久违钦限,罪不容诛矣。』那老妪与二子见他执一不住,便生起恼来道:『…——明·吴承恩《西游记》

(12)…笑话。鳌拜这厮罪大恶极,就无今日之事,也早已罪不容诛。』…——当代·金庸《鹿鼎记》

(13)…应熊道:『卢一峰这厮胆大妄为,上达天听,当真罪不容诛。溢之,你给我狠狠的揍他。』杨溢之应道:『是!』…——当代·金庸《鹿鼎记》

(14)…将手批颊,自骂道:『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一连骂了三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成语「罪不容诛」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凤阳县临淮中学的他塔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不容诛”。

(3)军军写不出成语“罪不容诛”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罪不容诛”几个大字。

(5)小涵不会写成语“罪不容诛”的最后一个字。

(6)长大爷给珂珂和月月讲解了“罪不容诛”的典故。

(7)康禄不忠不孝,罪不容诛。

(8)尔等罪不容诛,故上天遣我军前来吊民伐罪。

(9)对付这种罪不容诛的坏蛋,焉能存妇人之仁?

(10)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

(11)这厮若论着五刑发落,可便罪不容诛。见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

(12)去西关初中的面包车上,喜财哥哥给凤怃和曲岚讲解了『罪不容诛』的故事。

(13)今差骑将赵常往拘,系颈来见,顺命不违,尚有酌处,如复违抗,罪不容诛,惟诏奉行!

(14)你两位背叛师门,改拜师父的仇人为师,原已罪不容诛,加之害死二师哥父子二人,当真天人共愤。

(15)国之叛臣,即家之贼子,不忠便是不孝,罪不容诛,虽天子思想其父,曲全其命,然遗臭无穷,虽生犹死了。

(16)时任约在狱待决,帝赦而出之,以为司马,使助法和拒纪,谓之曰:「汝罪不容诛,我不杀汝者,本为今日。

(17)据此贼情理难容,伤时务,坏人伦,罪不容诛,一心待偎红倚翠,论黄数黑,恶紫夺朱。见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

(18)若非屡次验明,则其姊受不白之冤,未老先生亦蒙羞于地下,不孝子弟,罪不容诛。见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八回。

(19)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诚臣子之仇,宗室之仇,国家之贼,天下之害也。

成语出处

《汉书·游侠传序》:『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

成语典源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注](1)杀人盈野:杀人极多,遍地是屍体。盈,满。野,广平的地方。[见]『杀人盈野』。(2)杀人盈城:杀人极多,满城都是屍体。盈,满。[见]『杀人盈城』。(3)率土地而食人肉:因为大家为抢夺土地而杀人,正如『率土地食人』。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河内人郭解成为无恶不作的地方一霸,他非常狡猾,敢于请人出面抗拒皇上的命令。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下令把他逮捕归案,办案的官员纷纷维护他。御史大夫公孙弘认为他罪不容诛,理应处死,终于汉武帝把他满门操斩

成语典故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学说,重仁义、轻功利,所以曾说:『孔子的弟子冉求曾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没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帮着他加重人民的赋税,气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敲鼓宣布他的罪状,对他加以指责。」由此看来,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属还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耻的。更何况是替他打仗,为争夺土地、城池,到处杀人,这样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过。』後来『罪不容诛』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罪大恶极。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