浞訾栗斯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zī lì sī成语简拼:ZZLS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浞訾栗斯
成语解释
指妄自尊大。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浞訾栗斯”几个大字。
(2)济南张安中学的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浞訾栗斯”。
(3)朦朦写不出成语“浞訾栗斯”的拼音。
(4)小亮不会写成语“浞訾栗斯”的最后一个字。
(5)煊彬叔叔给谨馨和晓谊讲解了“浞訾栗斯”的历史故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浞浞:zhuó淋;使湿:让雨浞了;一潲雨,桌子上的书全浞湿了。
訾訾:一、zī(1)<书>同『赀』。(2)姓。二、zǐ<书>说人坏话:訾议。
栗栗:lì 1、<名>栗树;栗子。《促织》:『蟹白栗黄,备极护爱。』2、<动>通『慄』。害怕得发抖;战栗。《教战守策》:『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栗栗] (1)众多。(2)恐惧的样子。[栗烈] 严寒的样子。
斯斯:sī 1、<动>析;劈。《诗经·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2、<代>此;这。《兰亭集序》:『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3、<连>那么;就。《寡人之于国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浞浞:《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士角切,音捉。《说文》濡也。《玉篇》渍也。
訾訾:《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将此切《集韵》《韵会》蒋氏切《正韵》祖似切,□音子。《说文》不思称意也。引《诗·小雅》:翕翕訾訾。《徐曰》言不思称事之意也。今文相承皆作訿。《尔雅·释训》翕翕訾訾,莫供职也。《诗》《释文》引《韩诗》云不善之意。《朱传》潝潝,相和也。訿訿,相诋也。又《玉篇》毁也。《礼·曲礼》不苟訾。〈疏〉相毁曰訾。《管子·形势解》毁訾贤者之谓訾。又《集韵》本作疵。《荀子·不苟篇》正义直指举人之过恶,非毁疵也。《韵会》疵毁字今文相承作訾毁久矣。又恶也。《管子·形势篇》訾食者不肥体。〈注〉恶食之人忧嫌致疾,故不能肥体。又恣也。《荀子·非十二子篇》以不俗为俗,离踪而跂訾者也。〈注〉訾读为恣。跂訾,谓跂足违俗而恣其志意也。又《广韵》即移切《集韵》《韵会》将支切,□紫平声。义同。又《类篇》思也。《礼·少仪》不訾重器。〈注〉訾,思也。《唐书·李积传》临时选将,必訾相其奇龎福艾者遣之。《音义》訾,思也。又量也。《前汉·枚乗[音chéng]传》举吴兵以訾于汉。《李奇曰》量也。《商子·恳令篇》訾粟而税。〈注〉量也。又限也。《管子·君臣篇》吏啬夫尽有訾程事律。〈注〉訾,限。程,准也。又病也。《礼·檀弓》故子之所刺於礼者,亦非礼之訾也。〈注〉病也。又《扬子·方言》何也。湘潭之原,荆之南鄙,谓何为曾,或谓之訾。若中夏言何为也。〈注〉今江东人语亦云訾为,声如斯。又地名。《左传·僖十八年》而后师于訾娄。〈注〉卫邑。又《文十六年》以侵訾枝。〈注〉楚邑。又《襄十年》楚伐宋师于訾母。〈注〉宋地。又《昭二十三年》单子取訾。〈注〉訾在河南巩县西南訾城是也。《路史》訾有二:西訾在维,东訾在巩。又姓。《前汉·功臣表》有楼虚侯訾顺,又复姓。《潜夫论》訾辱氏,赵嬴姓也。又与赀同。财也。《前汉·司马相如传》更名相如,以訾为郞。〈注〉訾读与赀同,财也。以家财多,得拜为郞也。又通作茈。苻茈,草名。《后汉·刘圣公传》南方饥馑,人庶掘凫茈而食之。〈注〉续汉书作苻訾。又与觜通。娵訾,北方宿名。亦作娵觜。详角部觜字注。又《集韵》《韵会》□才支切,音疵。亦毁也。《正韵》才资切,音茨。义同。《庄子·山木篇》无誉无訾。徐邈读。又《正韵》同啙。《史记·货殖传》呰窳偸生。《前汉·地理志》作啙。《徐广曰》啙窳,苟且惰嬾也。应劭曰:啙,弱也。师古曰:短也。又《集韵》《正韵》□津私切,音咨。亦思也。又《正字通》与咨通。《前汉·礼乐志》訾黄其何不徕下。《师古注》訾,嗟叹辞也。黄,乗[音chéng]黄也。叹乗[音chéng]黄不来下也。又《集韵》子礼切,音济。《博雅》諀訾也。又《字汇补》宗吴切,音租。足訾,兽名。《山海经赞》见人则呼其名足訾。《集韵》或作□,亦书作訿。《字汇补》又作□、□,非。考证:(《尔雅·释言》翕翕訾訾,莫供职也。)谨照原书释言改释训。(《韩诗外传》不善之意。)谨按此韩诗章句非韩诗外传也。谨照原书改诗释文引韩诗云。(《左传·僖十八年》从师于訾娄。)谨照原文从字改而后二字。(《襄九年》楚师伐宋师于訾母。)谨照左传原文九年改十年。楚字下省师字。(《庄子·山水篇》无誉无訾。)谨照原文山水篇改山木篇。
栗栗:《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质切,音栗。《说文》作□,从木。其实下垂,故从□。《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栗。又坚木也。《公羊传·文二年》虞主用桑,练主用栗。又谨敬也。《书·舜典》宽而栗。又坚也。《礼·聘仪》缜密以栗。又威严也。《司马法》位欲严,政欲栗。又百谷实不秕谓之栗。《诗·大雅》实颖实栗。又栗烈,风寒也。《诗·豳风》二之日栗烈。又蹙也,谓越等。《仪礼·燕礼》栗阶不过二等。又表道树曰行栗。《左传·襄九年》魏绦斩行栗。又觱栗。《明皇亲录》本龟兹国乐,亦曰悲栗。又菱曰水栗。《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通谓之水栗。又《方言》秦俗以批发为栗。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栗县属沛郡。又姓。《风俗通》燕将栗腹。又《集韵》《正韵》□力蘖切,音裂。破裂之意。《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居干之道,葘栗不迤,则弓不发。又叶力蘖切,音勒。《苏轼·中秋月诗》唤酒与妇饮,念我问儿说。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按《说文》收□部,今倂入。
斯斯:《卯集下·斤字部》《广韵》息移切《集韵》《韵会》相支切,□音私。《说文》析也。《尔雅·释言》斯,离也。〈注〉齐□曰斯。《诗·□风》墓门有棘,斧以斯之。〈笺〉维斧可以开析之。《吕览·报更篇》赵宣孟见桑下饿人,与之脯一朐,曰斯食之。〈注〉斯,析也。又《尔雅·释诂》斯,此也。《易·解卦》朋至斯孚。《诗·召南》何斯违期。又《诗·小雅》鹿斯之奔。〈疏〉此鹿斯与□斯柳斯,斯皆辞也。又《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斯,犹耳也。〈疏〉耳是助句之辞。又即也。《书·金縢》大木斯拔。又贱也。《后汉·左雄传》郞官部吏,职斯禄薄。〈注〉斯,贱也。又《正字通》鸡斯,马名。商王拘西伯於羑里。太公得犬戎鸡斯之乗[音chéng],以献。又波斯,国名。又姓。《吴志·贺齐传》剡县史斯从。又与鲜同。《诗·小雅》有兔斯首。〈笺〉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斯作鲜。齐鲁之间声近斯。又与纚同。《礼·问丧》鸡斯。〈注〉当为筓,纚声之误也。又《集韵》山宜切,音酾。义同。又《集韵》斯义切,音赐。《诗·大雅》王赫斯怒。〈笺〉斯,尽也。《释文》郑音赐。又《韵补》叶新於切。《蔡邕·短人赋》热地蝗兮芦即且,蒲中蛹兮蚕蠕须,视短人兮形若斯。《集韵》或作撕,亦作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