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gǔ zhǔn jīn
成语注音:ㄓㄨㄛˊ ㄍㄨˇ ㄓㄨㄣˇ ㄐㄧㄣ
成语简拼:ZGZ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酌古准今
成语解释
择取古代之事,用来比照今天的情况。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酌古准今→今非昔比→比比皆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第出身→身无择行→行不胜衣→衣钵相传→传宗接代→代马依风→风驱电击→击筑悲歌→歌声绕梁→梁孟相敬→敬老怜贫→贫病交加→加减乘除→除疾遗类→类聚群分→分工合作→作舍道边→边尘不惊→惊涛骇浪→浪迹天下
2、酌古准今→今是昨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锺掩耳→耳闻目见→见机行事→事与原违→违天害理→理不胜辞→辞多受少→少私寡欲→欲益反损→损己利人→人命危浅→浅尝辄止→止戈散马→马去马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薄蝉翼→翼翼小心→心甘情原→原原本本→本末倒置
3、酌古准今→今夕何夕→夕寐宵兴→兴微继絶→絶少分甘→甘苦与共→共挽鹿车→车量斗数→数白论黄→黄发骀背→背暗投明→明明白白→白兔赤乌→乌七八糟→糟糠之妻→妻儿老少→少气无力→力不从心→心旌摇摇→摇尾乞怜→怜贫惜老→老牛破车→车轨共文→文武兼备→备尝辛苦
4、酌古准今→今昔之感→感情用事→事过情迁→迁莺出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贵不召骄→骄生惯养→养贤纳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食钟鸣→鸣锣开道→道东说西→西窗翦烛→烛照数计→计行言听→听微决疑→疑误天下→下车泣罪→罪有应得→得而复失→失魂荡魄→魄荡魂摇
5、酌古准今→今昔之感→感天动地→地网天罗→罗敷有夫→夫负妻戴→戴霜履冰→冰天雪地→地广人希→希世之珍→珍禽奇兽→兽穷则啮→啮血沁骨→骨肉未寒→寒冬腊月→月缺花残→残民害理→理直气壮→壮发冲冠→冠山戴粒→粒米束薪→薪尽火传→传为佳话→话里有刺→刺刺不休
成语示例
(1)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酌古准今”几个大字。
(2)立立人国中的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酌古准今”。
(3)小果写不出成语“酌古准今”的拼音。
(4)小娟不会写成语“酌古准今”的最后一个字。
(5)壹燊哥哥给我们说了“酌古准今”的故事。
(6)上揆天道,下察民情,酌古准今,见微知着。见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弭兵》。
(7)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酌酌:zhuó 1、<动>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又] <动为动>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酌客。』2、<动>喝;饮。《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动>倒(浆液)。《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4、<名>酒杯。屈原《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5、<动>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6、<动>取。《淮南子·本经》:『酌焉而不竭。』[酌量] 考虑;估量。[酌中] 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准准:zhǔn 1、<名>一种测量水平面的器具。《汉书·律历志上》:『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引] 测量。《汉书·沟洫志》:『令水工准高下,开大河上领。』2、<名>标准;准则。《荀子·致士》:『程者,物之准也。』3、<名>鼻子。《后汉书·光武帝纪》:『美须眉,大口,隆准。』
今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酌酌:《酉集下·酉字部》《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音灼。《说文》盛酒行觞也。《诗·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礼·郊特牲》缩酌用茅。〈注〉酌,犹斟也。酒已泲,则斟之,以实尊彝。《前汉·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赋》腾酒车以斟酌。又《博雅》酌,漱也。〈又〉益也。又《礼·曲礼》酒曰清酌。《博雅》清酌,酒也。又取善而行曰酌。《左传·成六年》子为大政,将酌於民者也。〈注〉酌取民心,以为政。《礼·坊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注〉酌,犹取也。又参酌也。《周语》而后王斟酌焉。《前汉·叙传》斟酌六经,放易象论。又地名。《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志属北海。又《正字通》武王乐歌,周颂於铄王师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礼·内则》十三舞勺。〈注〉勺与酌同。又《集韵》实若切,音杓。挹也。《左传·成十四年》不内酌饮。《释文》酌,市略反,亦读章略反。考证:(《礼·曲礼》酒曰酒酌。)谨照原文酒酌改清酌。(《礼·孔子间居》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谨按所引出坊记,今照改礼坊记。(《周语》后王斟酌焉。)谨照原文后字上增而字。(《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属北海。)谨照原文属字上增志字。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准准:《子集下·冫字部》《广韵》《集韵》□俗准字。《正字通》字林准与准同。正韵轸韵准准二字□存,当即准字重文。(准)《唐韵》《正韵》之允切《集韵》《韵会》主尹切,□肫上声。《说文》平也。《前汉·律正志》绳直生准。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书·立政》准人。《正义》准人,正法之人,谓士官。又均也。《礼·月令》先定准直。《正义》谓轻重平均。又《周礼·冬官考工记》权之然后准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又平准,汉官名。武帝置平准官,笼天下盐铁。又则也,仿也。《易·系辞》易与天地准。又乐器,汉京房所作,以定律数。亦作准。《庄子·天道篇》平中准,大匠取法焉。《字林》准与准同。又《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又《集韵》数轨切《正韵》式轨切,□音水。亦平也。一曰车辕脊不停水。(准)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准之,然后量之。〈注〉谓准击平正之也。)谨按注系上句权之然后准之之注。谨将改准之然后量之句,改为权之然后准之。
今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