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gǔ cān jīn
成语注音:ㄓㄨㄛˊ ㄍㄨˇ ㄘㄢ ㄐㄧㄣ
成语简拼:ZGC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酌古參今
成语解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酌古斟今
成语接龙
1、酌古参今→今愁古恨→恨相知晚→晚节不保→保家卫国→国无二君→君子协定→定倾扶危→危言核论→论议风生→生吞活夺→夺胎换骨→骨腾肉飞→飞蓬乘风→风不鸣条→条入叶贯→贯穿融会→会道能说→说三道四→四海昇平→平步青霄→霄壤之别→别具一格→格格不纳→纳污藏疾
2、酌古参今→今愁古恨→恨相知晚→晚生后学→学老于年→年头月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曲周郎→郎才女貌→貌是情非→非分之想→想望风采→采薪之疾→疾风劲草→草木俱朽→朽索驭马→马放南山→山长水远→远见卓识→识途老马→马中关五→五味俱全→全神灌注→注玄尚白
3、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肩接踵→踵接肩摩→摩拳擦掌→掌上观文→文理不通→通功易事→事半功倍→倍道兼进→进退双难→难鸣孤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动地惊天→天清日白→白丁俗客→客死他乡→乡壁虚造→造车合辙→辙乱旂靡→靡然从风→风激电飞→飞阁流丹→丹漆随梦
4、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肩连袂→袂接肩摩→摩肩接踵→踵决肘见→见事生风→风雨不透→透骨酸心→心术不正→正身率下→下笔成文→文弛武玩→玩世不恭→恭逢其盛→盛况空前→前跋后疐→疐后跋前→前功尽废→废寝忘食→食言而肥→肥鱼大肉→肉山酒海→海誓山盟→盟山誓海
5、酌古参今→今非昔比→比物属事→事在人为→为法自弊→弊衣疏食→食指大动→动荡不安→安危与共→共贯同条→条三窝四→四分五落→落花无言→言来语去→去天尺五→五侯七贵→贵远鄙近→近在咫尺→尺二秀才→才高行厚→厚味腊毒→毒手尊前→前车可鉴→鉴貌辨色→色厉胆薄
成语造句
(1)城郊乡五中的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酌古参今”。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酌古参今”几个大字。
(3)瓜瓜写不出成语“酌古参今”,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4)姜爷爷给他的小外甥和孙子介绍了“酌古参今”的历史故事。
(5)小曼不会写成语“酌古参今”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清·冯桂芬《邵步青医学三书序》:『步青先生著有《四时病机温毒病说》,重订《万氏女科三书》,发挥经旨,无奥不显,酌古参今,易施于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酌酌:zhuó 1、<动>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又] <动为动>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酌客。』2、<动>喝;饮。《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动>倒(浆液)。《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4、<名>酒杯。屈原《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5、<动>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6、<动>取。《淮南子·本经》:『酌焉而不竭。』[酌量] 考虑;估量。[酌中] 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参参:cān 1、<动>参与;参加。《柳敬停传》:『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2、<动>检验;检查。《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动>参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4、<动>古代下级见上级叫参,见『参拜』。5、<动>弹劾。《谭嗣同》:『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cēn见『参差。』sān<数>三;三分。《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国:国都。)[辨] 三,参。『三』的意义比『参』广,『参』只用于『配合成三』或『三分』。该用『参』的地方有时可以用『三』,但该用『三』的地方不能用『参』。『三』在古代汉语中有时表示多数,『参』则无此用法。shēn 1、<名>星宿名。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2、药用植物名。《林黛玉进贾府》:『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参拜] 下属谒见长官。[参乘] 即『骖[音cān]乘』,坐在车子的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司马迁《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樊哙。」』[参天] 高耸在天空中。[参赞] 参谋;协助。《南史·王俭传》:『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大业。』[参佐] 僚属,部下。《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基上疏固让,归功参。』[参差] 长短、高低不齐和纷繁不一的样子。《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披拂。』《柳毅传》:『明珰满身,绡縠参。』
今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酌酌:《酉集下·酉字部》《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音灼。《说文》盛酒行觞也。《诗·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礼·郊特牲》缩酌用茅。〈注〉酌,犹斟也。酒已泲,则斟之,以实尊彝。《前汉·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赋》腾酒车以斟酌。又《博雅》酌,漱也。〈又〉益也。又《礼·曲礼》酒曰清酌。《博雅》清酌,酒也。又取善而行曰酌。《左传·成六年》子为大政,将酌於民者也。〈注〉酌取民心,以为政。《礼·坊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注〉酌,犹取也。又参酌也。《周语》而后王斟酌焉。《前汉·叙传》斟酌六经,放易象论。又地名。《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志属北海。又《正字通》武王乐歌,周颂於铄王师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礼·内则》十三舞勺。〈注〉勺与酌同。又《集韵》实若切,音杓。挹也。《左传·成十四年》不内酌饮。《释文》酌,市略反,亦读章略反。考证:(《礼·曲礼》酒曰酒酌。)谨照原文酒酌改清酌。(《礼·孔子间居》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谨按所引出坊记,今照改礼坊记。(《周语》后王斟酌焉。)谨照原文后字上增而字。(《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属北海。)谨照原文属字上增志字。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参参:《子集下·厶字部》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仓含切,音骖[音cān]。《集韵》谋度也,间厠也。又《玉篇》相谒也。《广韵》参,承也,觐也。又《增韵》干与也,参错也。又《韵会》三相参为参,五相伍为伍。《易·系辞》参伍以变。《韵会》左传,自参以上。周礼,设其参。皆谓三相参列也。后世参军,参谋,参知政事,盖取此义。又星名。《前汉·天文志》参为白虎三星,直者是为衡石。〈注〉参三星者,白虎宿中,东西直似称衡也。又《唐韵》所今切《集韵》《韵会》《正韵》疏簪切,□音森。《说文》商星也。本作曑,从晶□声。《徐曰》其上晶与星同义也。今文作参。又《韵会》丛立貌。《束皙·补亡诗》参参其穑。《论语》立则见其参於前。又姓。《广韵》祝融之后。又人参。药名。本作薓。又《唐韵》楚簪切《集韵》《韵会》初簪切,□音嵾。《广韵》同嵾。嵾嵳,不齐貌。《诗·周南》参差荇菜。又《张衡·思□赋》长余佩之参参。〈注〉长貌。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桑感切,音糁。亲也。《韵会》与糁同。《周礼·天官·司裘注》大射,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又《正韵》七绀切,音掺。曲名。又参鼓,亦作掺鼓。又与三通。《周礼·冬官考工记》□分去一。考证:(《前汉·天文志》参为白虎三星,直者为衡石。)谨照原文为字上增是字。(《张衡·思元赋》长金佩之参参。)谨照原文金佩改余佩。《王宏源注》《张衡·思玄赋》,避讳玄字。
今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