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ó gǔ zhēn jīn
成语注音:ㄓㄨㄛˊ ㄍㄨˇ ㄓㄣ ㄐㄧㄣ
成语简拼:ZGZJ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酌古斟今
成语解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酌古参今
成语接龙
1、酌古斟今→今愁古恨→恨海难填→填坑满谷→谷父蚕母→母难之日→日月合壁→壁垒森严→严刑峻法→法外施仁→仁浆义粟→粟红贯朽→朽竹篙舟→舟车劳顿→顿脚捶胸→胸中甲兵→兵不厌诈→诈痴佯呆→呆似木鸡→鸡声鹅斗→斗酒只鸡→鸡飞狗叫→叫苦连天→天壤悬隔→隔岸观火
2、酌古斟今→今愁古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波碌碌→碌碌无奇→奇珍异宝→宝刀未老→老马嘶风→风清月皎→皎阳似火→火上弄冰→冰清水冷→冷血动物→物华天宝→宝山空回→回肠荡气→气踰霄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枘圆凿→凿凿可据→据理力争→争先恐后→后进领袖
3、酌古斟今→今非昔比→比肩叠踵→踵足相接→接连不断→断金零粉→粉白黛绿→绿惨红愁→愁眉啼妆→妆聋作哑→哑子做梦→梦撒撩丁→丁一卯二→二缶钟惑→惑世盗名→名正言顺→顺时施宜→宜嗔宜喜→喜不自胜→胜残去杀→杀人如麻→麻痹不仁→仁至义尽→尽善尽美→美人香草
4、酌古斟今→今非昔比→比翼齐飞→飞鸿印雪→雪上加霜→霜露之思→思睿观通→通文调武→武艺超群→群魔乱舞→舞裙歌扇→扇枕温衾→衾影无惭→惭凫企鹤→鹤势螂形→形影相吊→吊古寻幽→幽期密约→约法三章→章父荐屦→屦贱踊贵→贵贱无二→二仙传道→道在人为→为虎傅翼
5、酌古斟今→今非昔比→比翼齐飞→飞扬浮躁→躁人之死→死得其所→所在皆是→是非之心→心惊胆战→战无不克→克己奉公→公买公卖→卖国求利→利灾乐祸→祸从天降→降心相从→从善如流→流连忘反→反求诸己→己溺己饥→饥附饱扬→扬己露才→才华横溢→溢美之语→语焉不详
成语造句
(1)八步桥中学的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酌古斟今”。
(2)成语酌古斟今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非儿不会写成语“酌古斟今”的最后一个字。
(4)纪爷爷给小外甥和孙子讲述了“酌古斟今”的历史故事。
(5)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酌古斟今”几个大字。
(6)灵儿写不出成语“酌古斟今”的拼音。
成语出处
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酌酌:zhuó 1、<动>饮酒。《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又] <动为动>为……斟酒。《聊斋志异·青凤》:『叟乃酌客。』2、<动>喝;饮。《滕王阁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3、<动>倒(浆液)。《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4、<名>酒杯。屈原《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5、<动>经过衡量决定取舍。《左传·成公六年》:『子为大政,将酌于民者也。』6、<动>取。《淮南子·本经》:『酌焉而不竭。』[酌量] 考虑;估量。[酌中] 参考几种意见定出可行的办法。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斟斟:zhēn 1、<动>舀。屈原《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引] 往杯子或碗里倒(一般多指酒和茶)。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切莫斟。』2、<名>带汁的肉。《史记·张仪传》:『厨人进斟。』[斟愖] 迟疑。
今今:jīn 1、<名>现在;如今。《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2、<名>现代;当代。《察今》:『察今可以知古。』3、<副>将要;将会。《鸿门宴》:『吾属今为之虏矣。』4、<连>假如;如果。《庄暴见孟子》:『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酌酌:《酉集下·酉字部》《唐韵》之若切《集韵》《韵会》《正韵》职略切,□音灼。《说文》盛酒行觞也。《诗·周南》我姑酌彼金罍。《礼·郊特牲》缩酌用茅。〈注〉酌,犹斟也。酒已泲,则斟之,以实尊彝。《前汉·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班固·西都赋》腾酒车以斟酌。又《博雅》酌,漱也。〈又〉益也。又《礼·曲礼》酒曰清酌。《博雅》清酌,酒也。又取善而行曰酌。《左传·成六年》子为大政,将酌於民者也。〈注〉酌取民心,以为政。《礼·坊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注〉酌,犹取也。又参酌也。《周语》而后王斟酌焉。《前汉·叙传》斟酌六经,放易象论。又地名。《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志属北海。又《正字通》武王乐歌,周颂於铄王师之篇名。酌,亦省作勺。《礼·内则》十三舞勺。〈注〉勺与酌同。又《集韵》实若切,音杓。挹也。《左传·成十四年》不内酌饮。《释文》酌,市略反,亦读章略反。考证:(《礼·曲礼》酒曰酒酌。)谨照原文酒酌改清酌。(《礼·孔子间居》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谨按所引出坊记,今照改礼坊记。(《周语》后王斟酌焉。)谨照原文后字上增而字。(《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平酌侯葘川懿王子。〈注〉属北海。)谨照原文属字上增志字。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斟斟:《卯集下·斗字部》《广韵》职深切《集韵》《韵会》《正韵》诸深切,□音针。《说文》勺也。《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注〉斟,勺也。又《周语》而后王斟酌也。〈注〉斟,取也。又《后汉·冯衍传》意斟愖而不澹。〈注〉斟愖,犹迟疑也。又《扬子·方言》斟,益也。〈注〉言斟酌而益之。又《玉篇》计也。又国名。《左传·襄四年》灭斟灌及斟寻氏。〈注〉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又姓。《姓氏急就篇》汉博士斟尚。
今今:《子集中·人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居吟切,音金。《说文》是时也。《广韵》对古之称。《诗·召南》迨其今兮。《毛传》今,急辞也。《朱传》今,今日也。不待吉也。又《圆觉经》无起无灭,无去来今。〈注〉谓过去见在未来三世。又《韵补》叶居青切,音京。《诗·周颂》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又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坐房。从亼□会意。□,古文及字。巳往为古,逮及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