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íng yíng dài shuǐ
成语简拼:YYD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盈盈帶水
成语解释
盈盈:水清而浅的样子。像一条一带那样不很宽阔但很清澈的水。形容一水之隔,相距不远。
成语接龙
1、盈盈带水→水抱山环→环堵萧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头跣足→足高气扬→扬扬得意→意懒心灰→灰飞烟灭
2、盈盈带水→水抱山环→环肥燕瘦→瘦骨如柴→柴毁骨立→立木南门→门不夜关→关门捉贼→贼喊捉贼→贼人胆虚
3、盈盈带水→水火兵虫→虫臂鼠肝→肝胆楚越→越分妄为→为害无穷→穷极则变→变化无方→方正贤良→良莠不齐
4、盈盈带水→水火不辞→辞顺理正→正大高明→明火执杖→杖履纵横→横倒竖卧→卧不安枕→枕戈达旦→旦旦信誓
5、盈盈带水→水陆杂陈→陈善闭邪→邪门歪道→道路相望→望洋兴叹→叹为观止→止渴望梅→梅妻鹤子→子虚乌有
6、盈盈带水→水清无鱼→鱼轩莅止→止戈为武→武偃文修→修辞立诚→诚惶诚恐→恐后无凭→凭轼结辙→辙鲋之急
7、盈盈带水→水如交融→融融泄泄→泄漏天机→机深智远→远不间亲→亲上加亲→亲如骨肉→肉眼看天→天下为笼
8、盈盈带水→水月观音→音容宛在→在此一举→举手摇足→足高气扬→扬扬得意→意夺神骇→骇人听闻→闻弓雁惊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盈盈带水”几个大字。
(2)嘟嘟写不出成语“盈盈带水”,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3)矿山局一中的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盈盈带水”。
(4)媚媚不会写成语“盈盈带水”的最后一个字。
(5)永沛哥哥为我们讲了“盈盈带水”的故事。
成语出处
清·朱昂《水龙吟·白莲》词:『盈盈带水,翩翩舞雪,相逢解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盈盈盈盈:1、仪态美观。盈,通『嬴』。《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2、清澈透明。《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3、含情的样子。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
盈盈:yíng 1、<形>满。《归去来兮辞》:『携幼入室,有酒盈樽。』2、<形>圆满。《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长也。』3、<形>旺盛。《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故克之。』4、<形>富裕。《汉书·马援传》:『致求盈余。』[盈盈] (1)仪态美观。(2)清澈透明。(3)含情的样子。
带带:dài 1、<名>腰带;衣带;带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2、<动>偑带;带着。《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鸿门宴》:『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3、<动>围绕;环绕。《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4、<动>附着;含着;夹杂着。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5、<动>兼任;兼带。《梁书·曹景宗传》:『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6、<名>指附近相连的地区。《宋史·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倚为形势。』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盈盈:《午集中·皿字部》《唐韵》以成切《集韵》《韵会》怡成切《正韵》余轻切,□音嬴。《说文》满器也。《博雅》满也,充也。《易·丰彖》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诗·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左传·庄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礼·礼运》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阙。又《祭义》乐主其盈。〈注〉犹溢也。又《扬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鲜冽水之间,凡言呵叱者,谓之魏盈。又国名。《山海经》大荒南有盈民之国。又州名。《唐书·地理志》诸蛮有盈州。又姓。晋栾盈之后。又古通作嬴。《正韵》盈缩,过曰盈,不及曰缩。《史记·蔡泽传》进退盈缩。《天官书》作嬴缩。《古诗》盈盈楼上女。〈注〉盈同嬴,容也。又叶与章切,音阳。《张籍·祭韩愈诗》新亭成未登,闭在庄西厢。书札与诗文,重叠我笥盈。《说文徐注》夃,古乎切,益多之义也。古者以买物多得为夃,故从夃。买物多得当为□字。
带带:《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盖切,音□。《说文》绅也。男子搫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故带从巾。《徐铉曰》卌,其带上连属固结处。《释名》带,蔕也。着於衣,如物之系蔕也。《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带大带也。《礼·玉藻》凡带有率,无箴功。〈疏〉谓其带既襌,亦以箴缏缉其侧,但繂襵之,无别裨饰之箴功。又《扬子·方言》厉谓之带。〈注〉小尔雅,带之垂者曰厉。《诗·小雅》垂带而厉。又佩也。《礼·月令》带以弓□。又《扬子·方言》行也。〈注〉随人行也。又虫名。《庄子·齐物论》螂蛆甘带。又书带,草名。《三齐记》郑康成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土人名康成书带草。又姓。《贾谊·过秦论》带佗。又叶音蒂。《楚辞·九歌》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乡,谁须兮云之际。考证:(《易·讼卦》或锡之鞶带。〈疏〉鞶革大带也。)谨照原文革改带。(《楚辞·九歌》荷衣分蕙带,鯈而来兮忽而逝。)谨照原文分改兮鯈改儵。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