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ú xuān lì zhǐ
成语简拼:YXL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魚軒蒞止
成语解释
鱼轩:古时候专门供诸侯夫人乘坐的车,用鱼皮装饰;莅:到。贵夫人的车停在前面。形容场面非常热闹。
成语接龙
1、鱼轩莅止→止戈为武→武昌剩竹→竹帛之功→功在漏刻→刻薄成家→家私万贯→贯微洞密→密锣紧鼓→鼓角相闻
2、鱼轩莅止→止戈为武→武略文韬→韬晦之计→计日程功→功参造化→化腐为奇→奇货可居→居安资深→深根蟠结
3、鱼轩莅止→止戈为武→武偃文修→修辞立诚→诚惶诚恐→恐后无凭→凭轼结辙→辙鲋之急→急兔反噬→噬脐无及
成语示例
(1)我竟未想到,敝眷不在这里,鱼轩莅止,何以应酬?▲高阳《草莽英雄》第三十二章
成语造句
(1)隘口中学的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鱼轩莅止”。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鱼轩莅止”几个大字。
(3)胡胡不会写成语“鱼轩莅止”的最后一个字。
(4)咪咪写不出成语“鱼轩莅止”,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5)善立哥哥给亟下和静娴讲述了“鱼轩莅止”的成语典故。
(6)我竟未想到,敝眷不在这里,鱼轩莅止,何以应酬?见高阳《草莽英雄》第三十二章。
成语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这日官家如此热闹的场面,不用说老早的鱼轩莅止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鱼鱼: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轩轩:xuān 1、<名>古代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车。2、<名>泛指一般的车。《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3、<名>栏杆。江淹《别赋》:『月上轩而飞光。』4、<名>窗或门。《过故人庄》:『开轩而场圃,把酒话桑麻。』5、<名>有栏杆的长廊;有窗的小室。《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6、<形>高。《核舟记》:『中轩敞者为舱。』[轩昂] 高峻的样子;飞扬的样子。[轩眉] 扬眉,得意的样子。[轩辕] (1)黄帝。(2)车。
莅莅:lì 1、<动>执掌;管理。《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2、<动>到。《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止止:zhǐ 1、<名>脚。《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趾』。2、<动>停止。《察今》:『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又] <动使动>使……停止。《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3、<动>住下。《游黄山记》:『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4、<动>留住。《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5、<动>阻止。《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6、<动>中止。《〈论语〉十则》:『臂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7、<副>通『只』。只是;仅仅。《黔之驴》:『技止此耳。』《活板》:『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8、<助>用于句未,表示感叹。《诗经·南山》:『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鱼鱼:《亥集中·鱼字部》《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御平声。《说文》本作□,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注〉徐锴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狸,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又《左传·闵二年》归夫人鱼轩。〈注〉以鱼皮为饰。又马名。《尔雅·释畜》二目白,鱼。〈注〉似鱼目也。《诗·鲁颂》有驔有鱼。又地名。《左传·僖二年》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鱼,人实逐之。〈注〉鱼,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又《晋语》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注〉彤鱼,国名。又姓。《左传·成十五年》鱼石为左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又与吾同。《列子·黄帝篇》姬,鱼语女。〈注〉姬读居,鱼读吾。又叶鱼羁切,音宜。《徐干·七喻》大宛之牺,三江之鱼。云鶬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语鸠切,音牛。《庾阐诗》炼形去人俗,飘忽乗[音chéng]云游。暂憩扶桑阴,忽见东岳鱼。考证:(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轩轩:《酉集下·车字部》《广韵》《集韵》《韵会》□虚言切,音掀。《说文》曲輈轓车也。《徐曰》载物则直輈。轩,大夫以上车。轓,两旁壁也。《左传·闵二年》鹤有乘轩者。〈注〉轩,大夫车。〈又〉归夫人鱼轩。〈注〉鱼轩,夫人车。又《定九年》与之犀轩。〈注〉犀轩,卿车。夫人车以鱼为饰,卿车以犀皮为饰也。又车前高曰轩,前下曰轾。《诗·小雅》戎车既安,如轾如轩。〈注〉轾,车覆而前也。轩,车却而后也。《后汉·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注〉言为人无所轻重也。又檐宇之末曰轩。《左思·魏都赋》周轩中天。〈注〉周轩,长廊有窗而周回者。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天子不御正座而御平台,曰临轩。《前汉·史丹传》天子自临轩槛。〈注〉轩槛,栏版也。又轩县,乐县也。《周礼·春官·小胥》诸侯轩县。〈注〉轩县三面,其形曲,故又谓之曲县。又笑貌。《后汉·方技传》轩渠笑自若。《天禄外史》韩王轩然仰笑。又舞貌。《淮南子·道应训》轩轩然迎风而舞。又自得之貌。《唐书·孔戣传》轩轩自得。又与宪通。《礼·乐记》致右宪左。〈注〉宪读为轩,足仰也。又黎轩,国名。《史记·大宛传》北有奄蔡、黎轩。〈注〉国在西海之西。又姓。黄帝号轩辕,后因为氏。又轩丘,复姓。梁相轩丘豹。又《集韵》《韵会》□许建切,音宪。《礼·内则》麋鹿田豕,麕皆有轩。〈注〉切肉大如藿叶也。又《集韵》居言切,音鞬。人名。《前汉·功臣表》衆[音zhòng]利侯伊即轩。又《集韵》许偃切,音幰。车轼。又《篇海》呼旱切。与□通。人名。郑有轩虎。又叶许斤切,音欣。《陆云·夏府君诔》丘园靡滞,鸾骥凭轩。岂方伊类,捉发躬勤。考证:(《礼·乐记》坐右宪左。)谨照原文坐右改致右。
莅莅:《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力至切《正韵》力地切,□音利。《韵会》临也。《易·明夷》君子以莅衆[音zhòng]。《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又《谷梁传·僖三年》莅者,位也。又《集韵》力质切,音栗。《司马相如·上林赋》藰莅卉歙。《师古注》林木鼓动之声。《韵补》曹植《禹赞》避隐商山,示不敢莅。诸侯向己,乃奉天秩。(莅)《集韵》同莅。
止止:《辰集下·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诸市切,音芷。《说文》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徐曰》初生根干也。又《广韵》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老子·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静也。《礼·玉藻》口容止。〈注〉不妄动也。《庄子·德充符》人莫鉴於流水,而鉴於止水,唯止能止衆[音zhòng]止。又已也,息也。《论语》止吾止也。《史记·酷吏传》寇盗不为衰止。又居也。《诗·大雅》乃慰乃止。又《商颂》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又心之所安为止。《书·益稷》安汝止。《孔传》言当先安好恶所止。《正义》曰:止谓心之所止。《大学》云: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好恶所止,谓此类也。又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谓。又留也。《论语》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又行师营曰止,暂待曰次。又凡战而被获曰止。《左传·隐十一年》公与郑人战於狐壤,止焉。《杜注》内讳获,故言止。又《僖十五年》辂秦伯将止之。又容止。《诗·鄘风》人而无止。〈笺〉止,容止。无止则无礼节也。《孝经·圣治章》容止可观。又举止。《齐书·张欣泰传》欣泰着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又俗谓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郑奕敎子《文选》。其兄曰:莫学沈、谢嘲风弄月,污人行止。又乐器。《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注〉止者,其椎名也。《书·益稷》合止柷敔。《郑注》柷,状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又鸟集亦曰止。《诗·小雅》载飞载止。又三止,三礼也。《班固·幽通赋》嬴取威於百仪兮,姜本支乎三止。〈注〉谓齐之先伯夷典三礼也。又语辞。《诗·周颂》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又首止,卫地名。在陈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又与趾同。《仪礼·士昏礼》皆有枕北止。《郑注》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经》韩流麟身,渠股豚止。《郭注》止,足也。《前汉·郊祀歌》获白麟,爰五止。《师古注》止,足也。时白麟足有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