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xià wéi gōng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ㄒㄧㄚˋ ㄨㄟˊ ㄍㄨㄙ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简拼:TXW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下為公成语辨形公,不能写作『共』。成语谜语人无偏私
成语解释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近义词
天下一家
反义词
天下为家
成语接龙
1、天下为公→公才公望→望风扑影→影影绰绰→绰约多姿→姿意妄为→为蛇画足→足高气强→强弓劲弩→弩下逃箭→箭不虚发→发号吐令→令人喷饭→饭糗茹草→草靡风行→行不由径→径行直遂→遂心应手→手零脚碎→碎骨粉尸→尸居余气→气谊相投→投石下井→井渫不食→食不重肉
2、天下为公→公才公望→望峰息心→心怀忐忑→忑忑忐忐→忐忑不定→定倾扶危→危于累卵→卵覆鸟飞→飞刍挽粒→粒米束薪→薪尽火传→传经送宝→宝马香车→车量斗数→数米量柴→柴米油盐→盐梅相成→成千上万→万全之计→计日以俟→俟河之清→清浄寂灭→灭绝人性→性急口快
3、天下为公→公耳忘私→私情密语→语近指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怪雨盲风→风情月思→思所逐之→之死靡二→二龙戏珠→珠光寳气→气息奄奄→奄奄一息→息事宁人→人迹罕至→至死不二→二三其意→意气用事→事预则立→立竿见影→影影绰绰→绰有余裕→裕国足民→民心不壹
4、天下为公→公门桃李→李广难封→封己守残→残羹冷炙→炙鸡渍酒→酒馀茶后→后顾之忧→忧国忘家→家道小康→康庄大道→道貌岸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零锦粲→粲花之论→论甘忌辛→辛壬癸甲→甲第连云→云泥之差→差强人意→意在笔前→前街后巷→巷议街谈→谈古说今
5、天下为公→公私兼顾→顾此失彼→彼竭我盈→盈盈秋水→水泄不通→通文达艺→艺不压身→身操井臼→臼灶生蛙→蛙蟆胜负→负薪之忧→忧心悄悄→悄然无声→声誉鹊起→起承转合→合浦还珠→珠联璧合→合从连衡→衡虑困心→心雄万夫→夫负妻戴→戴月披星→星移斗转→转瞬即逝
成语示例
(1)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2)…观「三民主义」和「**」大同小异,一家主张「天下为公」,一家昌扬「天下为共」,既然两家都以救国扶民为…——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成语造句
(1)唱唱写不出成语“天下为公”的拼音。
(2)大毛不会写成语“天下为公”的最后一个字。
(3)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天下为公”几个大字。
(4)龙安高中的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下为公”。
(5)现年20岁的马宇歌,在自身家庭崇高的人道主义良好家教熏陶下,从小轮流胸戴爸爸送给她的出生礼物“博爱”和“天下为公”这两枚寓意深刻的徽章。
(6)以公平、公正、天下为公,为政治理念!
(7)智树哥哥给哲音和梦雨讲了“天下为公”的故事。
(8)只有天下为公的时候,人们才能各得其所。
(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0)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陶行知
(11)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见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
(14)华夏大陆在大同会的统治之下,以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最终理想。
(15)今天看看人家共产党,人家的政策深得民心,人家做的一切,才真正是天下为公!
(16)你可知,我梦有个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我祈盼天下为公,讲信修睦,外户而不闭。
(17)所有人都知道天下为公,可是一朝握权在手,就会产生私心,甚至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天下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天下;新中国是人民的天下。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下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公公:gōng 1、<形>公家的;公共的。《礼记·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原君》:『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或除之』2、<形>公正;无私。《屈原列传》:『邪曲之害公也。』韩愈《进学解》:『无患有词之不公。』《诫兄子严敦书》:『谦约节敛,廉公有威。』3、<副>公然;公开。《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黄生借书说》:『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4、<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后成为诸侯的代称。[又] 泛指显贵爵位。《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鲁庄公)将战。』《邵公谏厉王弭谤》:『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5、<名>对男子的尊称。《邹忌讽齐五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滕王格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6、<名>丈夫的父亲。《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车] (1)兵车。(2)官车。(3)汉代官署名。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中司马门的警卫工作。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公案] (1)官府的案牍。(2)旧时官吏审案时所用的桌子。(3)佛教禅宗认为用教理来解决疑难问题,如官府判案。因此也称公案。(4)话本故事分类之一,后又演变为『公案小说』、『公案戏』。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下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公公:《子集下·八字部》《唐韵》《正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工。《说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厶音私。《韩非曰》自营为厶,背厶为公。《徐曰》会意。《尔雅·释言》无私也。《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又《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又《礼·礼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注〉公犹共也。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书·微子之命》庸建尔于上公。又三公官名。《韵会》周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汉末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又官所曰公。《诗·召南》退食自公。又父曰公。《列子·黄帝篇》家公执席。《前汉·郊祀志》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又妇谓舅曰公。《前汉·贾谊策》与公倂倨。又尊称曰公。《贾谊策》此六七公皆亡恙。又相呼曰公。《史记·毛遂传》公等碌碌。又事也。《诗·召南》夙夜在公。〈注〉夙夜在视濯垢饎爨之事。又星名。《隋书·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摇东,天之相也。又姓。《韵会》汉有公俭。又諡法,立志及衆[音zhòng]曰公。又与功通。《诗·小雅》以奏肤公。《大雅》王公伊濯。又《集韵》诸容切,音钟。同妐。夫之兄为兄妐。一曰关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钟。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