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wáng lǎo zǐ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ㄨㄤˊ ㄌㄠˇ ㄗㄧ
成语简拼:TWL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王老子成语谜语玉帝的爹
成语英文:emperor
成语解释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权力极大的人物
近义词
天王老子地王爷
成语接龙
1、天王老子→子为父隐→隐占身体→体国经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友→友风子雨→雨条烟叶→叶公好龙→龙鬼蛇神→神不守舍→舍近求远→远溯博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吞湖海→海誓山盟→盟山誓海→海阔天高→高情远致→致远任重→重规叠矩→矩步方行→行己有耻
2、天王老子→子为父隐→隐占身体→体恤入微→微言大谊→谊切苔岑→岑楼齐末→末路之难→难得糊涂→涂炭生灵→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邪惩恶→恶恶从短→短衣匹马→马捉老鼠→鼠腹蜗肠→肠肥脑满→满坑满谷→谷父蚕母→母以子贵→贵人善忘→忘生舍死→死有余辜→辜恩背义
3、天王老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食男女→女大须嫁→嫁鸡逐鸡→鸡不及凤→凤毛麟角→角立杰出→出奇致胜→胜任愉快→快步流星→星罗棊布→布衣粝食→食不餬口→口是心苗→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实偪处此→此起彼落→落阱下石→石烂江枯→枯形灰心→心腹重患→患至呼天
4、天王老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目→目语额瞬→瞬息之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限为穿→穿荆度棘→棘地荆天→天壤之隔→隔世之感→感情用事→事往日迁→迁延日月→月异日新→新愁旧恨→恨之入骨→骨肉未寒→寒气袭人→人去楼空→空谷传声→声誉鹊起
5、天王老子→子孝父慈→慈明无双→双足重茧→茧丝牛毛→毛遂自荐→荐贤举能→能言快说→说白道绿→绿草如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涨船高→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席不暇暖→暖衣饱食→食生不化→化民成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绝风清→清浑皂白→白云孤飞→飞沿走壁
成语示例
(1)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2)…任何人,哪怕是我亲哥,谁夺走你,我就不认他是天王老子!』…——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3)…刀伤人,便都收起了兵刃。白寒枫大声道:『便是天王老子到来,我也不怕。』…——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天王老子”几个大字。
(2)冬冬写不出成语“天王老子”的拼音。
(3)丽宝寄宿中学的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王老子”。
(4)朦朦不会写成语“天王老子”的最后一个字。
(5)智贤大哥哥给秋月和柯含讲述了“天王老子”的历史典故
(6)我们管你是谁,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没有请柬照样吃闭门羹。
(7)但是李志远可不理这一套,谁惹到了他的头上,天王老子他也不怕。
(8)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见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
(9)李志远虽然懂得做人要低调的道理,可真正做起来,却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且这厮是个兴奋型的选手,一旦兴头上来,天王老子他也不顾。
成语出处
洪深《五奎桥》第一幕:『今天不要说是周乡绅,就是你们请出天王老子来,也不中用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老子老子:[lǎozǐ] 中国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曾为周『守藏室之史』(管藏书的史官),后隐退著《老子》一书。他把宇宙万物的本体看做『道』,认为它是超越时空静止不动的实体,是产生整个物质世界的总根源。他在观察社会和自然变化时,又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于正反两方面的对立之中,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政治上他主张『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回到『小国寡民』的幻境之中。老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王天王:(1)指天子。(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称号。(3)神话传说中指某些天神。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王王:wáng 1、<名>帝王;君主。《察今》:『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2、<名>秦汉以后帝王称皇帝,『王』成为封爵最高一级。《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动>朝见王。《诗经·殷武》:『莫敢不来王。』wàng 1、<动>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2、<名使动>封……为王;拥戴……为王。《鸿门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霸] 王业和霸业。儒家认为用仁义治理天下是王道;用武力征服天下是霸道。[王师] 帝王的军队,也指本朝的军队。
老老:lǎo 1、<形>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老而不衰。』[又] <名>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2、<动>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名>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老易子而咬其骨。』4、<名>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动>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形>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7、<名>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老衲] 老和尚。[老拙] 老年人自谦词。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王王:《午集上·玉字部》《广韵》《集韵》《韵会》□雨方切,音徨。《广韵》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韵》主也,天下归往谓之王。《易·坤卦》或从王事。又《随卦》王用享于西山。《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诗·小雅》宜君宜王。〈注〉君,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汉以下,凡诸侯皆称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又诸侯世见曰王。《诗·商颂》莫敢不来王。〈笺〉世见曰王。又凡尊称亦曰王。《尔雅·释亲》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又法王,象王,皆佛号。《华严偈》象王行处落花红。《岑参诗》况値庐山远,抽簪礼法王。〈注〉法王,佛尊号也。又姓。又《諡法》仁义所往曰王。又王屋,山名。《书·禹贡》至于王屋。〈疏〉正义曰: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又弓名。《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又王连,远志也。见《博雅》夫王,芏草也。见《尔雅·释草疏》。又王鴡,鸟名。《尔雅·释鸟》鴡鸠,王鴡。〈注〉鵰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又王鲔,鱼名。《周礼·天官·䱷人》春献王鲔。〈注〉王鲔,鲔之大者。又蛇名。《尔雅·释鱼》蟒,王蛇。〈注〉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又虫名。《尔雅·释虫》王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韵》凡有天下者,人称之曰王,则平声。据其身临天下而言曰王,则去声。《诗·大雅》王此大邦。〈笺〉王,君也。《释文》王,于况反。《前汉·高帝纪》项羽背约而王君王於南郑。《师古注》上王字,于放反。又《广韵》盛也。《庄子·养生主》神虽王,不善也。〈注〉谓心神长王。《释文》王,于况反。又音往。《诗·大雅》昊天曰明,及尔出王。〈传〉王,往也。《朱注》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注详部首。考证:(《尔雅·释亲》父之母曰王母。)谨照原文改父之妣为王母。(《周礼·冬官考工记》王弓。〈注〉往体寡来体多曰王。)谨照原文改弓人,往体寡,来体多,谓之王弓之属。(又虫名。《尔雅·释虫》虎,王蝟也。)谨於又虫名尔雅释虫下增王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二十二字。又按虎王蝟也非尔雅文,查系博雅,谨照原书增博雅二字。(《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于放切,徨去声。霸王。)谨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声,今将徨去声霸王五字改为音旺霸王也。
老老:《未集中·老字部》《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又姓。《广韵》宋有老佐。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