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xià dà luàn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ㄒㄧㄚˋ ㄉㄚˋ ㄌㄨㄢˋ
成语简拼:TXD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下大亂
成语英文:great disorder under heaven成语德文groβe Unordnung unter dem Himmel
成语解释
天下:指全国。到处都是灾荒战祸。形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时局
近义词
天下鼎沸、兵连祸结、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云扰幅裂、天灾人祸、四海鼎沸、海内鼎沸
反义词
天下太平
成语接龙
1、天下大乱→乱箭攒心→心不由主→主客颠倒→倒街卧巷→巷尾街头→头晕眼花→花衢柳陌→陌路相逢→逢恶导非→非昔是今→今月古月→月异日新→新人新事→事倍功半→半面不忘→忘啜废枕→枕石嗽流→流言风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斟字酌→酌盈注虚→虚心平意→意气扬扬
2、天下大乱→乱箭攒心→心照情交→交浅言深→深山密林→林栖谷隐→隐忍不发→发愤自厉→厉世摩钝→钝学累功→功名富贵→贵贱高下→下笔成文→文行出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散风流→流光瞬息→息交绝游→游辞巧饰→饰怪装奇→奇货可居→居不重席→席地而坐
3、天下大乱→乱七八遭→遭逢际会→会少离多→多事之秋→秋水伊人→人强马壮→壮志凌云→云开雾释→释回增美→美人香草→草率从事→事以密成→成群集党→党恶佑奸→奸淫掳掠→掠人之美→美言不信→信口开河→河涸海干→干浄利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武纬文→文修武偃
4、天下大乱→乱七八遭→遭际不偶→偶烛施明→明媒正礼→礼贤下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新革故→故甚其词→词穷理屈→屈打成招→招风惹雨→雨覆云翻→翻天作地→地上天官→官逼民反→反攻倒算→算沙抟空→空费词说→说一不二→二仙传道→道大莫容→容头过身→身先士众
5、天下大乱→乱七八遭→遭倾遇祸→祸从口出→出世离群→群龙无首→首鼠两端→端人正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径通幽→幽期密约→约法三章→章句之徒→徒劳无益→益寿延年→年谊世好→好谋善断→断圭碎璧→璧合珠连→连绵起伏→伏法受诛→诛暴讨逆
成语示例
(1)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2)…尝。』方巡抚惊问:『何至于此?』朱先生说:『天下大乱,大家都忙着争权逐利,谁个体恤平民百姓?我今日专…——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3)…唤啥哩?』孝文抑制不住慌乱:『哎呀这回真个是天下大乱了!』白嘉轩停住脚,哳哳哳的响声停歇下来:『要乱…——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4)………点错了,啊哟,我全身气血翻涌,经脉倒转,天下大乱,走……走火入……入……』小郡主道:『是走火入魔…——当代·金庸《鹿鼎记》
(5)…皇帝。他妈的,我叫他们搞「莫斯科十日」,搞得天下大乱,越乱越好。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若不如此,怎抢得…——当代·金庸《鹿鼎记》
(6)…城破之后,大抢三天。看来要造反成功,便须搞得天下大乱,要天下大乱,便须让兵士抢钱抢女人。因此眼见火枪…——当代·金庸《鹿鼎记》
(7)…景,无不目瞪口呆。——当代·金庸《鹿鼎记》
(8)…朝为了跟建州的满洲人打仗,这才征兵加饷,弄得天下大乱。又说咱们满洲人屠城杀人,剖肚子,斩肠子,强抢美…——当代·金庸《鹿鼎记》
(9)…要迈步出外。——当代·金庸《鹿鼎记》
(10)…贡,进入深宫,久承恩泽,又常自宫,以近陛下。天下大乱,固非今日,履霜坚冰,其渐久矣。臣料大祸,事在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1)…与炀帝,也做了十四年,被宇文化及谋杀了,因此天下大乱。却是唐太宗打了天下,又让与父亲做皇帝,叫做高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12)…民赖以不死者甚众。至献帝初平年间,黄巾贼起,天下大乱,许都又遭大荒,斗米千钱,人人菜色,个个鹄形。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3)…城邑无虞。又留记云:铁树镇洪州,万年永不休。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薄收。又元朝吴全节有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14)…或疑其私,嫂察之,殊无苟且。无何,明鼎革,天下大乱。乃告嫂曰:『实相告:我小郎妇也。以男子阘茸,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颜氏
(15)…处于大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惟儒教公到极处。你看,孔子一生遇了多少异端,如…——清·刘鹗《老残游记》
成语造句
(1)被原创力量—文学联盟网站加为精华的长篇作品更多一点(共4部):长篇小说有2部,即《天下大乱》、《惊涛拍天》;
(2)别的义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如果存在别的义,人们很快就会返回到“自然状态”,除了天下大乱,一无所有。
(3)不过那样一来中国肯定又要流血打内战、天下大乱。
(4)成语天下大乱和心情有关。
(5)诚如毛泽东所言:“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6)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天下大乱”几个大字。
(7)简言之,现在是天下大乱。
(8)磊磊写不出成语“天下大乱”,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9)另一些人却以为应该认真选择,认真承担,没有承担,天下大乱。
(10)每朝早,公鸡先生依时依候叫醒农庄里的人和动物,谁知道,某天公鸡生病了,从此天下大乱。
(11)秣陵中学的颛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下大乱”。
(12)其次,它适值最佳的时机步人中土,其时中国正处在强大繁荣的汉代末期天下大乱的时期。
(13)天下大乱才能天下大治。
(14)现在已经很难天下大乱了。
(15)小静不会写成语“天下大乱”的最后一个字。
(16)一旦所有的染色体因此连了起来,也就造成细胞里天下大乱。
(17)朱元璋做了几年小和尚,然后就跑掉当了土匪。在当时天下大乱、反叛四起的情况下,他这么做倒是顺理成章。
(18)子颉大哥哥给潘毅和熙婷介绍了“天下大乱”的历史典故
(19)他喜欢这个铁石心肠的前拳击家,表面上虽然阿谀逢迎,心底里却尽转着天下大乱,杀人越货的念头。
成语出处
《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尤民苦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大乱大乱:[dàluàn] 秩序严重破坏;大骚乱。
天下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天下;新中国是人民的天下。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下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大大:dà 1、<形>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形>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形>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副>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副>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乱乱:luàn 1、<形>紊乱;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动>混杂;混淆。《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动>战乱;动乱。《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动>叛乱;作乱;反叛。《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5、<动>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7、<形>慌乱;零乱。《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8、<名>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涉江》:『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9、<名>男女间的正当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乱。』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下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大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
乱乱:《子集上·乙字部》《正字通》俗乱字。(乱)(古文)《唐韵》郞段切《集韵》《韵会》《正韵》卢玩切,□銮去声。紊也。《尔雅·释诂》乱,治也。《说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书·臯陶谟》乱而敬。《孔传》有治而能敬谨。又《盘庚》乱越我家。《梓材》厥乱为民。《洛诰》四方迪乱,乱为四辅。《立政》丕乃俾乱之类,皆训治也。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乱。《尔雅·释训》梦梦,訰訰,乱也。《书·周官》制治於未乱。《周礼·地官》司虣掌宪巿之禁令,禁其斗嚣与其虣乱。又兵寇也。又事未定之时。《礼·檀弓》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注〉丧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又乐之卒章曰乱。《论语》关雎之乱。又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指也。又《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注〉横流而济之也。《书·禹贡》乱于河。《诗·大雅》涉渭为乱。又《韵补》叶力眷切,音恋。《扬雄·交州牧箴》周公摄胙,白雉自献。昭王陵迟,周室昏乱。又叶力敬切,夌去声。《扬戏李正方赞》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乱)考证:(《周礼·秋官》司虣掌宪布之禁令。)谨照原书秋官改地官。宪布改宪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