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àn lǎo jiē bēi
成语注音:ㄊㄢˋ ㄌㄠˇ ㄐㄧㄝ ㄅㄟ
成语简拼:TLJ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嘆老嗟卑
成语解释
感叹年已老大而犹未显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接龙
1、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人下→下笔如神→神嚎鬼哭→哭笑不得→得其三昧→昧地瞒天→天之戮民→民安国泰→泰山其颓→颓垣废井→井臼亲操→操刀伤锦→锦上添花→花言巧语→语近词冗→冗词赘句→句斟字酌→酌金馔玉→玉树银花→花貌蓬心→心旌摇曳→曳裾王门→门到户说
2、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王后→后福无量→量如江海→海涸石烂→烂漫天真→真凶实犯→犯言直谏→谏争如流→流芳后世→世异时移→移风革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上迭床→床上施床→床上叠床→床下安床→床笫之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罗奢花→花说柳说
3、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王后→后悔无及→及第成名→名公巨卿→卿卿我我→我见犹怜→怜贫惜老→老态龙钟→钟鸣漏尽→尽忠竭力→力倍功半→半生不熟→熟视无覩→覩始知终→终天之恨→恨海难填→填坑满谷→谷父蚕母→母慈子孝→孝悌忠信→信言不美→美人香草→草木俱朽
4、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居王后→后继无人→人单势孤→孤标傲世→世济其美→美意延年→年近古稀→稀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谷跫音→音信杳无→无忧无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凑云集→集苑集枯→枯木生花→花街柳陌→陌路相逢→逢场竿木→木人石心→心惊肉跳
5、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言人过→过而能改→改梁换柱→柱天踏地→地瘠民贫→贫病交攻→攻过箴阙→阙一不可→可心如意→意气用事→事齐事楚→楚舞吴歌→歌功颂德→德胜头回→回筹转策→策顽磨钝→钝学累功→功成名就→就正有道→道尽途穷→穷形尽相→相得益章→章父荐屦
成语示例
(1)得意的自然有,却只是少数,失意的可太多了。所以总是叹老嗟卑,长歌当哭,哭丧着脸一副可怜相。▲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叹老嗟卑”几个大字。
(2)蛋蛋写不出成语“叹老嗟卑”,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3)点点不会写成语“叹老嗟卑”的最后一个字。
(4)辛集中学的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叹老嗟卑”。
(5)伊净叔叔给韵平和佘鹭介绍了“叹老嗟卑”的成语故事。
(6)得意的自然有,却只是少数,失意的可太多了。所以总是叹老嗟卑,长歌当哭,哭丧着脸一副可怜相。见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成语出处
宋·陆游《岁莫》:『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叹叹:tàn 1、<动>叹息;叹气。《孔雀东南飞》:『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2、<动>感叹;感慨。《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动>赞叹。《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老老:lǎo 1、<形>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老而不衰。』[又] <名>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2、<动>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名>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老易子而咬其骨。』4、<名>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动>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形>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7、<名>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老衲] 老和尚。[老拙] 老年人自谦词。
嗟嗟:jiē 1、<动>嗟叹;叹息。《兰亭集序》:『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动>赞叹;赞美。《宋史·王质传》:『见其所为文,嗟赏之。』3、<叹>表示呼唤、呵斥、感叹、赞叹等。《礼记·檀弓下》:『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岳阳楼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卑卑:bēi 1、<形>卑贱低下。《师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又] <动>贬低。《韩非子·有度》:『卑主之名以显其身。』2、<形>地势低下。《资治通鉴·淝水之战》:『且东南卑湿。』3、<形>低劣;差。《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动>轻视。晁错《论贵粟疏》:『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5、<动>衰落。《左传·昭公三年》:『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6、常用于自谦,如在上司面前自称『卑职』。[卑陬] 惭愧的样子。《庄子·天地》:『子贡卑失色,顼顼然不自得,行三十里而后愈。』
叹叹:《辰集下·欠字部》《玉篇》他旦切《唐韵》《集韵》《韵会》他案切,□音炭。《说文》吟也。《礼·檀弓》戚斯叹。〈疏〉叹,吟息也。愤恚转深,故因发吟息也。《礼·曲礼》当食不叹,临乐不叹。又称美曰叹。《礼·郊特牲》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注〉叹,美也。又赞和曰叹。谓歌尾曳声以助也。《礼·乐记》壹倡而三叹。通作叹。又《集韵》《韵会》他干切《正韵》他丹切,□音摊。义同。《诗·大雅?芳人硰i宣,而无永叹。《释文》叹,他安反。又《楚辞·九思》日瞥瞥兮西没,道遐廻兮阻叹。志稸积兮未通,怅惝罔兮自怜。《曹大家·东征赋》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俱从平声读。古寒、先、删三韵通。《说文》本作〈□欠〉。籀文作□。
老老:《未集中·老字部》《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又姓。《广韵》宋有老佐。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
嗟嗟:《丑集上·口字部》差《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咨邪切,音罝。《玉篇》嗟叹也。《广韵》咨也。《集韵》一曰痛惜也。《尔雅·释诂》嗟,□也。《释名》嗟,佐也。言不足以尽意,故发此声以自佐也。《书·甘誓》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诗·周南》嗟我怀人。又《齐风》猗嗟昌兮。〈疏〉猗是心内不平,嗟是口之喑咀,皆伤叹之声。《礼·檀弓》嗟来食。《广韵》同□。《集韵》本作□,亦书作□。又《集韵》遭哥切,音□。《易·离卦》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音义》王肃读遭哥切《阮籍·咏怀诗》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又《韵会补》子夜切,音借。同唶。《三苍诂》咄嗟,易度也。犹言呼吸之间。字本作唶。古有咄唶歌。世说石崇作豆粥,咄嗟而办。
卑卑:《子集下·十字部》《唐韵》府移切《集韵》《韵会》賔弥切《正韵》逋眉切,□音□。《说文》贱也。执事者。《玉篇》下也。《易·系辞》天尊地□。又《韵会》鲜□山,在柳州界。又鲜□,带名。《楚辞·大招》小腰秀颈,若鲜□只。〈注〉鲜□,衮带头也。言腰支细小,颈锐秀长,若以鲜□带约而束之也。又姓。《广韵》蔡邕胡太傅□,有太傅椽鴈门□整。又《前汉·邹阳传》封之於有□。〈注〉地名也。音鼻。又音彼。与俾同。《荀子·宥坐篇》□民不迷。又音陛。与庳同。《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为盖,上欲尊而宇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