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ǎn xiōng lù bì
成语简拼:TXL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袒胸露臂
成语英文:expose one's neck and shoulders成语日文胸や腕(うで)をはだける成语德文tief dekolletiert sein
成语解释
袒:裸露。敞开上衣,露出胳膊,指没有修养和礼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衣冠不整
近义词
袒胸露背、坦胸露臂
反义词
衣冠楚楚
成语造句
(1)放放写不出成语“袒胸露臂”的拼音。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袒胸露臂”几个大字。
(3)我不喜欢袒胸露臂的样子。
(4)吾幼哥哥给怡心和沐凡介绍了“袒胸露臂”的成语典故。
(5)小超不会写成语“袒胸露臂”的最后一个字。
(6)义安镇第一中学的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袒胸露臂”。
(7)正闲玩之间,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慢慢的走来。
(8)此时大厅内已聚了不少人,一个个虎背熊腰、袒胸露臂,都在虎视眈眈看着刚走进来的林展。
(9)在前往莱阳市羊郡镇中心中学的公车上,卜韬大哥哥给青芩和淙岩讲了『袒胸露臂』的典故。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远远望见一个长大汉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袒袒:tǎn 1、<动>解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动>偏袒;袒护。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胸胸:xiōng(1)躯干的一部分,在颈和腹之间。(2)指心里(跟思想、见识、气量等有关)。如:心胸;胸襟;胸有成竹。
露露:lù 1、<名>露水。《教战守策》:『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2、<介>露天;在室外、野外。《<指南录>后序》:『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3、<动>显露;暴露。《核舟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露布] (1)古代不封口的奏章或诏书。(2)指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臂臂:1、[bei] ――见『胳臂』(gēbei)。2、[bì] (1)(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2)胳臂。臂,手上也。――《说文》;肱谓之臂。――《广雅·释亲》;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3)动物的前肢。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4)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5)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袒袒:《申集下·衣字部》《唐韵》徒旱切《集韵》《韵会》荡旱切,□音但。袒裼也。《礼·曲礼》冠母免,劳毋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袒右。又《楞严经》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又《释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又《广韵》丈苋切。同绽,衣缝解也。详□字注。又与襢通。详襢字注。考证:(《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谨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
胸胸:《未集下·肉字部》《正字通》同胷。
露露:《戌集中·雨字部》《唐韵》洛故切《集韵》《韵会》《正韵》鲁故切,□音路。《说文》润泽也。从雨路声。《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润万物也。《释名》露,虑也。覆虑物也。《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五经通义》和气津凝为露。《蔡邕·月令》露者,阴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礼·月令》孟秋,白露降。《诗·召南》厌浥行露。〈笺〉厌浥然湿,道中始有露,谓二月中嫁娶时也。又《小雅》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前汉·鼂错传》覆露万民。〈注〉如淳曰:覆,□也。露,膏泽也。《春秋纬》武露布,文露沉。〈注〉甘露降其国,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又《玉篇》露,见也。《集韵》彰也。《礼·孔子间居》风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见而生。《左传·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战国策》诸侯见齐之罢露。〈注〉在野曰露。又《左传·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阏湫底,以露其体。〈注〉露,羸也。〈疏〉肌肤瘦,则骸骨露也。又《正字通》军中捷书曰露布。《后汉·礼仪志》请驿马露布。《文心雕龙》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诸视听。又台名。《史记·孝文纪》常欲作露台。又《史记·楚世家》荜露蓝缕。〈注〉服虔曰:荜露,柴车素大辂也。《后汉·灵帝纪》得民家露车共乗[音chéng]之。又《扬子·方言》覆结或谓之承露。又《正字通》库露,器名。《皮日休诗》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注〉玲珑空虚,故曰库露。今谚呼书格曰库露格。又《前汉·董仲舒传》玉杯蕃露。〈注〉皆其所着书名也。《字汇补》繁露,冕之缫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义。又□露,书法也。《王愔·文字志》其阿那若浓露之□。又《尔雅·释草》蔠葵,繁露。〈注〉承露也,大茎小叶,华紫黄色。又《汲冢周书》渠叟以□犬。□犬者,露犬也。能飞,食虎豹。又白露、寒露,□节□名。见《后汉·律历志》。又《诗·邶风》胡为乎中露。〈传〉中露,卫邑也。又姓。《广韵》史记三皇纪,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为诸侯。《鲁语》以露堵父为客。《风俗通》汉有上党都尉露平。
臂臂:《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义切,音嬖。《说文》手上也。《广韵》肱也。《增韵》腕也。《正字通》今谓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释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经》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又牲之肩脚亦谓臂。《礼·少仪》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疏〉臂臑,谓肩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