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 láng xiè nǚ
成语注音:ㄊㄢˊ ㄌㄤˊ ㄒㄧㄝ ˋ ㄋㄩˇ
成语简拼:TLX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檀郎謝女
成语解释
檀郎:晋代潘岳小名檀奴,姿仪美好;谢女:晋代谢道蕴,聪慧过人,代指才女。指才貌双全的夫妇或情侣。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才貌双全的夫妇
近义词
郎才女貌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檀郎谢女”几个大字。
(2)成语檀郎谢女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抗抗不会写成语“檀郎谢女”的最后一个字。
(4)牛屯镇民族初中的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檀郎谢女”。
(5)小丑写不出成语“檀郎谢女”,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6)义斌哥哥给菡樱和燕轩讲述了“檀郎谢女”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唐·李贺《牡丹种曲》诗:『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檀檀:tán(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花单生,果实有圆形的翅。木质坚硬,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也叫青檀。(2)姓。
郎郎:láng 1、<名>古代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早期指帝王侍从官的总称,后来中央政府各部也设置郎官。《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2、<名>年轻男子或女子。《念奴娇·赤壁怀古》:『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木兰诗》:『不知木兰是女郎。』3、<名>女子称丈夫恋人。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4、<名>奴仆称主人。《童区寄传》:『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5、<名>称别人的儿子。《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郎当] (1)破败;混乱。(2)潦倒,下贱。(3)衣服宽大不合体。[郎君] (1)汉代称长官或师门弟子;唐代指新进士。(2)贵家子弟的通称。(3)妻子称丈夫。[郎潜] 喻为官久不升迁。[郎子] 对年轻人的美称。
谢谢:xiè 1、<动>认错;道歉。《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动>推辞;拒绝。《孔雀东南飞》:『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3、<动>告别;告辞。《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4、<动>告诉;劝戒。《孔雀东南飞》:『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5、<动>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谢。』6、<动>凋谢;死。《芙蕖》:『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谢病] 因病引退或谢客来访。[谢事] 辞去官职。
女女:nǚ 1、<名>女子;妇女。《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又] 特指未婚女子。《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2、<名>女儿。《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rǔ<代>通『汝』,你。《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nǜ<动>嫁女。《后汉书·梁鸿传》:『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女工] (1)从事手工劳动的女子。(2)犹『女功』、『女红』,指妇女纺织、缝纫之事。
檀檀:《辰集中·木字部》《唐韵》徒干切《集韵》唐干切《正韵》唐阑切,□音坛。《说文》木也。《诗·小雅》爰有树檀。〈注〉善木。《郑风》无折我树檀。〈注〉强韧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郑注:辐以檀。又《本草》紫檀白檀。《纲目》总谓之旃檀。又州名。《前汉·地理志》白檀县,属渔阳郡。唐置檀州。又姓。《统谱》齐公族有食瑕丘檀城,因以为氏。又《集韵》时战切,音善。人名。春秋饔人檀。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车辐。)谨按考工记无中车辐之文。今改考工记郑注辐以檀。
谢谢:《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辞夜切《集韵》《韵会》《正韵》词夜切,□音榭。《说文》辞去也。《广雅》去也。《楚辞·九章》愿岁幷[同并]谢与长友兮。〈注〉谢,去也。又《正韵》绝也。《史记·儒林传》谢绝賔客。又《增韵》退也,衰也,雕落也。《南史·范缜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减。《淮南子·兵略训》若春秋有代谢。又《类篇》告也。《前汉·□余传》厮养卒谢其舍。《晋灼注》以辞相告曰谢。又《韵会》拜赐曰谢。《前汉·张安世传》安世尝有引荐,其人来谢。安世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又《正字通》自以为过曰谢。《礼·檀弓》从而谢焉。《史记·项羽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又《韵会》听也。《正韵》致仕曰谢。《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必赐之几杖。〈注〉谢,犹听也。□皓曰:君不许其致事也。如辞谢、代谢,皆却而退去之义。又鸟名。《张华·禽经》子规啼苦,则倒悬於树,自呼曰谢豹。又菜名。《本草纲目》水苦蕒,一名谢婆菜。又岛名。《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有大谢岛。又蛮名。《旧唐书·南蛮传》东谢蛮,其地在黔州之西。又国名。《诗·大雅》于邑于谢。《毛传》谢,周之南国也。《朱传》在今邓州南阳县。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谢沐县,属苍梧郡。又姓。《广韵》出□留、会稽二望。周宣王之舅姜申伯封于谢,以邑为氏。《左传·昭七年》谢息,为孟孙守。又复姓。《风俗通》周宣王支子食采谢丘,因以为氏。《前汉·古今人表》谢丘章,鲁人。又通作榭。《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庳,无观台榭。〈注〉本亦作谢。《荀子·王霸篇》台榭甚高。〈注〉与谢同。又或作绎。亦作射。《尔雅·释鱼》龟仰者谢。〈疏〉谓行时头仰。《周礼》地龟曰绎属是也。《周礼·春官·龟人郑注》仰者绎。《礼·玉藻·郑注》灵射之属。《释文》射音亦。《周礼》作绎。《尔雅》作谢。又叶祥豫切,徐去声。《左思·魏都赋》有腼瞢容,神惢形茹。弛气离坐,□墨而谢。又叶徂贺切,音坐。《韩愈·送穷文》□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坐。《说文》本作□。考证:(《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仕,若不得谢,必赐之几杖。〈疏〉谢,犹听也。)谨照原文致仕改致事。疏改注。
女女:《丑集下·女字部》《唐韵》《正韵》尼吕切《集韵》《韵会》碾与切,□茹上声。《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阳曰男,阴曰女。《易·系辞》坤道成女。《诗·小雅》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礼·内则》女子生,设帨於门右。《淮南子·地形训》土地各以类生,泽气生女。又已嫁曰妇,未字曰女。《礼·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又星名。须女四星,主布帛,为珍宝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织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丝帛,□见《星经》。又水名。《山海经》峄臯之山,其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妃也。黄帝与蚩尤战,不胜,归太山,遇一妇人,曰:吾所谓□女者。见《□女战法》。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缑氏,见《集仙录》。又青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气下藏,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见《淮南子·天文训》。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则飞,见《参同契》。又国名。女子国,在巫咸北。《郭璞·图赞》女子之国,浴于黄水。乃媷乃字,生男则死。又东女国,女主号賔就。见《唐书·西域传》。又扶桑东千里有女国,其人容貌端正,身体有毛,见《通考》。又姓。汤贤臣女鸠,女房,汉贤良女敦,晋大夫女叔宽。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苏弗室利,此言善女。又鹦□名雪衣女,见《汉武外传》。鹊名神女,见《古今注》。蚬名缢女,见《尔雅·释虫》。螟蛉名戎女,见《毛诗·注疏》。又《集韵》《韵会》□忍与切。同汝,对我之称。又《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