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ǎn xī luǒ chéng
成语注音:ㄊㄢˇ ㄒㄧ ㄌㄨㄛˇ ㄔㄥˊ
成语简拼:TXL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襢裼躶裎
成语英文:stand completely naked
成语解释
袒裼:露臂;祼裎:露体。指脱衣露体,没有礼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脱衣露体,粗野无礼
近义词
裸裎袒裼、无拘无束
成语示例
(1)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袒裼裸裎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各从其心之所安也。▼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
成语造句
(1)航航写不出成语“袒裼裸裎”的拼音。
(2)莒南县文疃中学的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袒裼裸裎”。
(3)珂珂不会写成语“袒裼裸裎”的最后一个字。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袒裼裸裎”几个大字。
(5)亚州叔叔给婷兰和姚亭讲述了“袒裼裸裎”的成语故事。
(6)无论在什么场合,这样袒裼裸裎总是不成体统的。
(7)去中城中学的出租车上,思晗大哥哥给晰尧和睿李介绍了『袒裼裸裎』的历史典故
(8)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9)华忠屏息潜踪,向内暗觑,但觉一阵阵热气从帘缝中冲出,席间科头跣足,袒裼裸裎,不一而足。
(10)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袒裼裸裎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各从其心之所安也。见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
成语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袒袒:tǎn 1、<动>解开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2、<动>偏袒;袒护。蒲松龄《聊斋志异·珊瑚》:『二成又懦,不敢为左右袒。』
裼裼:xī <动>脱去上衣。《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tì<名>婴儿的衣被。《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裸裸:1、[luǒ] 〈名〉露出的身体。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2、[luǒ] 〈形〉(1)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2)兽类短毛的。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裎裎:chéng 1、<名>裸体。《孟子·万章下》:『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2、<名>系玉佩的带子。《方言》卷四:『佩紟谓之裎。』chěng对襟单衣。古代贵族日常所穿。《方言》卷四:『禅衣……无袌者谓之裎衣,古谓之深衣。』
袒袒:《申集下·衣字部》《唐韵》徒旱切《集韵》《韵会》荡旱切,□音但。袒裼也。《礼·曲礼》冠母免,劳毋袒。《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疏〉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惟有受□袒右。又《楞严经》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又《释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又《广韵》丈苋切。同绽,衣缝解也。详□字注。又与襢通。详襢字注。考证:(《仪礼·乡射礼》司射适堂,袒决遂。〈注〉袒,左免衣也。)谨照原文堂字下增西字。
裼裼:《申集下·衣字部》《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音锡。《尔雅·释训》袒裼,肉袒也。《诗诂》去上衣曰裼。《玉篇》脱衣见体也。又裘单曰裼。《礼·玉藻》裘之裼也,见美也。〈疏〉裘上加裼衣,裼衣虽加,他服犹开,露裼衣见裼之美,以为敬也。又他计切,音替。《诗·小雅》载衣之裼。〈传〉褓也。〈笺〉褓,夜衣也。
裸裸:《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郞果切《集韵》鲁果切,□音卵。赤体。《说文》袒也。《孟子》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左传·僖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魏志·裴松之注》襧衡为渔阳掺挝,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脱衣裸身为之。又人曰裸虫。《晋书·五行志》裸虫,人类,而人为之王。又川名。《述异记》桂林东南边海有裸川。《桓谭·新论》呈衣冠于裸川。又海上有裸人乡。又馆名。《拾遗记》灵帝初起裸游馆千间。《韵会》作□,别作倮臝儽。
裎裎:《申集下·衣字部》《唐韵》直贞切《集韵》《韵会》驰贞切,□音呈。《类篇》倮也。《孟子》虽袒裼裸裎於我侧。《焦氏·易林》裸裎逐狐,为人所笑。又《玉篇》衣扬也。又《博雅》佩紟谓之裎。《广韵》裎,佩带也。又《扬子·方言》襌衣无袌者,谓之裎衣。又《集韵》丑郢切,音逞。深衣也。又丈井切,音徎。直正切,音郑。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