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nüè héng xíng
成语简拼:SNHX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肆虐橫行
成语解释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成语接龙
1、肆虐横行→行不苟合→合胆同心→心猿意马→马角乌头→头上着头→头焦额烂→烂如指掌→掌上明珠→珠流璧转→转危为安→安居乐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尽其妙→妙手丹青→青山不老→老马为驹→驹齿未落→落花流水→水里纳瓜
2、肆虐横行→行不履危→危言耸听→听其自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玉在侧→侧足而立→立身行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以为继→继绝存亡→亡不旋踵→踵趾相接→接袂成帷→帷灯匣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箸玉杯→杯弓市虎→虎口拔牙→牙白口清→清歌曼舞
3、肆虐横行→行不逾方→方以类聚→聚众滋事→事在必行→行不贰过→过甚其辞→辞严义正→正大光明→明扬仄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歇云收→收离纠散→散灰扃户→户限为穿→穿杨贯虱→虱处裈中→中冓之言→言提其耳→耳不旁听→听天安命→命若悬丝→丝分缕析→析辨诡词
4、肆虐横行→行动坐卧→卧榻鼾睡→睡卧不宁→宁缺勿滥→滥竽充数→数米量柴→柴毁骨立→立少观多→多才多艺→艺不压身→身家性命→命辞遣意→意兴盎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骥人璧→璧合珠连→连昏接晨→晨钟暮鼓→鼓角齐鸣→鸣钟食鼎→鼎足而居→居高临下→下愚不移
5、肆虐横行→行将就木→木心石腹→腹心之患→患难与共→共挽鹿车→车怠马烦→烦文缛礼→礼顺人情→情同骨肉→肉山酒海→海涵地负→负恩忘义→义不取容→容光焕发→发奋为雄→雄心勃勃→勃然奋励→励精求治→治病救人→人面狗心→心浮气粗→粗服乱头→头童齿豁→豁然贯通
成语示例
(1)那时侯,暴风雪还在这草原上肆虐横行,大庆的石油也还在地层深处埋伏。▲《离不开你》
成语造句
(1)迪迪不会写成语“肆虐横行”的最后一个字。
(2)管大爷给朦朦和濛濛讲述了“肆虐横行”的故事。
(3)灰灰写不出成语“肆虐横行”,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肆虐横行”几个大字。
(5)南昌兴华中学的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肆虐横行”。
(6)那时侯,暴风雪还在这草原上肆虐横行,大庆的石油也还在地层深处埋伏。见《离不开你》。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全集·迎刃·留志淑》:『中官毕贞,逆濠党也。至自江西,声势翕赫,拥从牙士五百余人,肆行残贼,人人自危。』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横行横行:[héngxíng] (1)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2)依仗暴力做坏事。在世界上横行的邪恶势力。(3)以掠夺的方式游遍[地区]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4)纵横驰骋,所向无阻。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肆虐肆虐:[sìnüè] 肆行暴虐。风雪肆虐。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纵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晋书·刘琨传》;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向沙漠进军》。
肆肆:sì 1、<动>陈列;陈设。陶渊明《杂诗》:『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2、<名>手工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3、<名>商店;店铺。《训俭示康》:『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4、<名>集市;街市。《马伶传》:『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5、<动>放肆;放纵;任意。《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肆其端。』6、<动>伸展;扩展。《左传·僖公三年》:『(晋)又欲肆其西封。』
虐虐:nüè 1、<动>残暴。《尚书·汤诰》:『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2、<动>虐待;残害。《与妻书》:『奸官污吏虐民可以。』3、<名>灾祸。《左传·襄公十三年》:『是以上下无礼,乱虐并生,由争善也。』
横横:héng 1、<形>与『纵』『竖』相对。《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又] <动>横着;成横状。《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2、<形>广远;宽阔。《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动>交错。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碧血横飞。』heng4 1、<形>蛮横;残暴。《史记·吴王 濞传》:『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又] 祸害。《周处》:『义光人谓为三横。』2、<形>出乎意料。《三国志·吴主五子传》:『横遇飞祸。』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肆肆:《未集中·聿字部》《玉篇》《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息利切《正韵》悉渍切,□音四。《说文》极陈也。《尔雅·释言》肆,力也。〈疏〉极力也。《左传·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注〉肆,极也。《周语》薮泽肆既。〈注〉肆,极也。既,尽也。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系辞》其事肆而隐。〈疏〉其辞放肆显露,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左传·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注〉肆,展放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注〉肆,犹放恣也。又遂也。《书·舜典》肆类于上帝。〈传〉肆,遂也。又次也。《诗·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疏〉谓止舍处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即肆也。在天为次,在地为辰,每辰为肆,是正其肆舍有七也。又陈也,列也。《书·牧誓》昬弃厥肆祀弗答。〈传〉昏,乱也。肆,陈也。《诗·大雅》肆筵设席。〈注〉肆者,陈设之意。又《古今注》肆,所以陈货鬻之物也。《周礼·地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注〉肆,谓陈物处。《前汉·□法志》开市肆以通之。〈注〉师古曰:肆,列也。又《韵会》既□,陈尸曰肆。《礼·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死□暴尸也。《周礼·秋官·掌囚》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又《尔雅·释诂》肆,故也。〈疏〉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又〉肆,今也。〈注〉肆既为故,又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衆[音zhòng]士,奉辞代罪。〈传〉肆,故也。《诗·大雅》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传〉肆,故今也。又《博雅》伸也。《左传·僖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注〉肆,申也。又《小尔雅》余也。又缓也。《书·舜典》眚灾肆赦。〈传〉肆,缓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左传·庄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缓也。◎按公羊传注:肆,跌也,过度也。谷梁传注:肆,失也。三传异义。又《玉篇》量也。又大也。《书·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传〉能远拓其界壤,则于先王之道遂大。又长也。《诗·大雅》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传〉肆,长也。又弃也。《扬雄·长杨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也。〈注〉服虔曰:肆,弃也。又《小尔雅》突也。《诗·大雅》是伐是肆。〈传〉肆,疾也。〈笺〉肆犯突也。〈疏〉肆为犯突,言犯师而冲突之。《左传·文十二年》若使轻者,肆焉其可。〈注〉肆,暂往而退也。又《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注〉编县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左传·襄十一年》歌钟二肆。〈注〉肆,列也。县钟十六为一肆。二肆,三十六枚。又官名。《周礼·地官》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又姓。《何氏姓苑》有渔阳太守肆敏。又祭名。《史记·周本纪》肆祀不答。又《集韵》息七切,音悉。放也。又《韵会》羊至切。与肄同。《五音集韵》习也,嫩条也。《礼·玉藻》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注〉肆,读为肄。肄,余也。《释文》肆,音肄。又音陔。《礼·礼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注〉肆夏,当为陔夏。《释文》肆,依注作陔,古来切。又《集韵》他正切,音逖。解也。《礼·郊特牲》腥肆爓腍祭。〈注〉治肉曰肆。〈疏〉肆,剔也。《释文》肆,敕正切。《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注〉郑司农云,肆,陈骨体也。士丧礼曰:肆解去蹄。《贾疏》羞,进也。肆,解也。谓於俎上进所解牲体於神座前。《释文》肆,他正切。考证:(《易·系辞》其事肆而应。)谨照原文应改隐。(《周礼·天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谨照原书天官改地官。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释文》羞,进也。)谨按羞进也,句出贾疏非释文,今据改为贾疏。
虐虐:《申集中·虍字部》《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又灾也。《书·盘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髦。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类篇》本作□,亦作□、□。
横横:《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户盲切《集韵》《韵会》《正韵》胡盲切,□音黉。《说文》阑木也。又《唐韵》纵横也。东西曰纵,南北曰横。亦作从横。《史记·苏秦传》合从连衡。《汉书音义》利合为从,威权相胁为横。又《吕览·离谓篇》失从之意,失横之事。〈注〉关东六国为从,关西为横。一曰以六攻一为从,以一离六为横。又《楚辞·招隐》不知横之与纵。〈注〉纬曰横,经曰纵。又星名。《前汉·天文志》王梁之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横县,属琅邪郡。又学舍也。与黉通。《后汉·鲍德传》修起横舍。又姓。《风俗通》韩王子成号横阳君,其后为氏。又《唐韵古音》胡光切,音黄。《楚辞·九辩》收恢台之孟夏兮,然欿傺而沈藏。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又《集韵》草名。《尔雅·释草》傅,横目。〈注〉一名结缕。俗谓之鼓筝草。又《集韵》姑黄切,音光。汉门名。又《集韵》《正韵》□户孟切,衡去声。不顺理也。《孟子》待我以横逆。《前汉·吴王传》吴王日益横。又卜兆名。《前汉·文帝纪》卜之,兆得大横。又《唐韵》《集韵》□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礼·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又《类篇》俎跗,横木也。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