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离五散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lí wǔ sàn成语简拼:SLW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四離五散
成语解释
表示不在一起,四散分离。
成语示例
(1)打起仗,一家人就四离五散了,亲娘老子也见不上自己的儿女。▼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五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四离五散”几个大字。
(2)迪迪写不出成语“四离五散”,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
(3)东乡民族中学的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离五散”。
(4)继梁叔叔给婉奕和夏珂介绍了“四离五散”的成语故事。
(5)小迪不会写成语“四离五散”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离离:lí 1、<动>分离;分散。《庄暴见孟子》:『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2、<动>离开;离别。《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3、<动>距离;相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是小家离得远了。』4、<动>背离;违背。《赤壁之战》:『如有离违,宜别图之。』5、<动>通『罹』。遭遇;遭受。《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离离] (1)草木繁密茂盛的样子。(2)忧伤的样子。(3)历历分明的样子。[离披] 散乱的样子。[离析] 分离;散失。
五五:1、wǔ数目,四加一后所得。2、wǔ我国民族音乐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散散:sàn 1、<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3、<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4、<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5、<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sǒn 1、<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2、<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5、<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6、<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散诞] (1)放诞不羁。(2)逍遥自在。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离离:《午集下·禸字部》《广韵》丑知切《集韵》《正韵》抽知切,□音摛。同魑。又《韵会》邻知切。同离。明也,丽也。易卦名。又散也,违也。《晋书·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亦同离。(离)《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骊。《说文》黄仓庚也,鸣则蚕生。从隹离声。《玉篇》亦作鹂。《广韵》今用鹂为鹂黄,借离为离别。《集韵》或作鵹。又卦名。《易·离卦》彖曰:离,丽也。《玉篇》离,明也。又《玉篇》散也。《广韵》近曰离,远曰别。《扬子·方言》参蠡,分也。秦晋曰离。《易·乾卦》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待王风》有女仳离。又《玉篇》遇也。《扬子·方言》罗谓之离。《易·小过》飞鸟离之。《前汉·扬雄传·反离骚注》应劭曰:离,犹遭也。又《诗·小雅》不离于里。〈疏〉离,正也。又《玉篇》两也。《礼·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离。又《玉篇》判也。《礼·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注〉离经,断绝句也。《周礼·夏官·形方氏》无有华离之地。〈注〉华读为□,正之使不□邪离绝。又《礼·明堂位》叔之离磬。〈注〉离,谓次序其声悬也。〈疏〉叔之所作编离之磬。又《仪礼·大射礼》中离维纲。〈注〉离,犹过也,猎也。又《玉篇》□也。《左传·昭元年》设卫离服。〈注〉离,□也。又《尔雅·释亲》男子谓□妹之子为出,谓出之子为离孙。又《荀子·非相篇》离离然。〈注〉离离,不亲事之貌。又《尔雅·释诂》覭髳茀离也。〈注〉谓草木之蒙茸翳荟也。茀离即弥离,弥离犹蒙茸。又《屈原·离骚》长余佩之陆离。〈注〉陆离,犹□嵯,衆[音zhòng]貌也。许慎云:美好貌。师古云:分散也。又《前汉·郊祀歌》辟流离。〈注〉流离,不得其所者。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滂濞泱轧,丽以林离。〈注〉林离,撡攦也。《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又《司马相如·大林赋》前长离而后矞皇。〈注〉服虔曰:皆神名也。师古曰:长离,灵鸟也。○按前汉礼乐志作长丽。注云:星名。《张衡·思□赋》前长离使拂羽兮。〈注〉长离,南方朱雀神也。又《尔雅·释乐》大琴谓之离。〈疏〉音多变,声流离也。又《前汉·西域传》罽賔出璧流离。〈注〉师古曰:魏略云:大秦国出赤、白、黑、黄、青、绿、缥、绀、红、紫十种流离。又马名。《李斯·谏逐客书》乗[音chéng]纤离之马。又鸟名。《诗·邶风》流离之子。〈传〉流离,鸟也。○按尔雅释鸟注,作留离。又草名。《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注〉离,蘼芜也。又《司马相如·子虚赋》蘖离朱杨。〈注〉离,山梨。又《埤雅》韩诗曰:芍药,离草也。将离,相赠以芍药。一名可离。又木名。《史记·孔子世家注》《皇览》曰:茔中树,柞、枌、雒、离。又水名。《前汉·武帝纪》出零陵下离水。又地名。《左传·成十五年》会吴于钟离。〈注〉钟离,楚邑,淮南县。又国名。《前汉·西域传》东离国,大国也。《拾遗记》泥离之国来朝。又《广韵》姓也。孟子弟子离娄。又《集韵》抽知切,音痴。本作螭。详虫部螭字注。又《集韵》辇尒切,音逦。离跂,攘臂貌。又《司马相如·上林赋》离靡广衍。〈注〉离靡,谓相连不绝也。离,音力尔反。又《广韵》《集韵》《韵会》□力智切,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释文》离,如字,又力智反。《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遝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师古:音力智反。又《广韵》《集韵》《韵会》□郞计切,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又叶音黎。《卓文君·白头吟》凄凄复凄凄,嫁女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又叶良何切,音罗。《韩愈·裴少府墓铭》支分族离,各为大家。家,音歌。(离)考证:(《曲礼》离坐离立。〈注〉离,两也。两相丽,谓之立。)谨按注无此文。今据陈氏集说引方氏注改两相丽谓之离。(《扬雄·校猎赋》淋离廓落。)谨照文选校猎赋改羽猎赋。(《司马相如·上林赋》前长离而后矞皇。)谨照汉书上林赋改大林赋。
五五:《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韵会》疑古切《集韵》《正韵》阮古切,□音午。《增韵》中数也。《易·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书·武成》列爵惟五。《诗·鄘风》良马五之。又格五。《后汉·梁冀传》能挽满,弹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注〉行棊相塞谓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音chéng]五是也。至五即格不得行。又《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又十五夜曰三五。《谢灵运诗》期在三五夕。《崔曙诗》秒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又姓。汉五京。又第五,五鹿,皆复姓。崔曙《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遥相望。
散散:《卯集下·攴字部》(古文)枚《广韵》《韵会》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伞。□,通作散。《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公羊传·庄十二年》散舍诸宫中。〈注〉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广韵》散,诞也。《增韵》又宂散,间散。《韵会》不自检束为散。《庄子·养生主》散人又恶知散木。〈注〉不在可用之数。又姓。《书·君奭》有若散宜生。〈传〉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注〉漆尊也,无饰曰散。《仪礼·燕礼》酌散西阶上。〈注〉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礼·礼器》贱者献以散。〈注〉五升曰散。○按《周礼》《仪礼》《礼记》《释文》□音素旱反。《韵会》独引此条入去声,非是。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又药石屑曰散。《后汉·华陀传》漆叶青□散。又琴曲名。《晋书·嵆康传》有广陵散。又《广韵》苏旰切《集韵》《韵会》先旰切,□音鏾。义同。又《集韵》相干切。与跚同。《史记·平原君传》盘散行汲。〈注〉索隐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