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miàn pèng bì
成语简拼:SMP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四面碰壁
歇后语:牢房里的囚犯
成语解释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
近义词
苍蝇碰壁、到处碰壁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四面碰壁”几个大字。
(2)恩麟叔叔给原慧和清卓讲了“四面碰壁”的历史故事。
(3)憨憨写不出成语“四面碰壁”,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4)胡胡不会写成语“四面碰壁”的最后一个字。
(5)蓝园高级中学的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四面碰壁”。
(6)她四面碰壁,陷入绝境,我们得帮她了。
(7)在去往西安市临潼区穆寨初级中学的车上,昊谦哥哥给雅静和欣莎讲解了『四面碰壁』的故事。
(8)可惜,对老厨工动手太早了,如果钉上一个尾巴,侥幸探出一点材料,在二处和特别顾问四面碰壁的时候有点贡献,还愁沈养斋不帮他说话?
(9)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陷于通国不容的境地。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碰壁碰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事情行不通。
四面四面:东、南、西、北,泛指周围:四面环水;四面八方。
四四:[sì] (1)[乐] 工尺谱中音名之一。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大吕、大簇用四字。――《宋史·乐志十七》。(2)古代一车四马称『驷』。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私交…是故不得四从;不载奇兵――《韩非子》;一言而非,四马不能追,一言不急,四马不能及。――《说苑·谈丛》。
面面:miàn 1、<名>脸。《彭祖面长》:『不敢笑陛下,实笑彭祖面长。』2、<动>面向;面对着。《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3、<副>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名>方位;方面。《垓下之战》:『闻汉军四面皆楚歌。』5、<名>平面;表面。《活板》:『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量>《宋书·何承天传》:『上又赐银筝一面。』[面壁] (1)面对墙壁静坐,常表示不介意或无所用心。(2)佛教指修行。[面墙] 喻不学,如面向墙面而一无所见。[面首] 本指壮美的男子,引申为妇人的男妾、男宠。
碰碰:pèng(1)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突然接触:碰杯;不小心腿在门上碰了一下。(2)碰见;遇到: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3)试探:碰碰机会;我去碰一下看,说不定他在家。
壁壁:bì 1、<名>墙壁;石壁。《促织》:『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2、<形>陡直。《游黄山记》:『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3、<名>军营。《周亚夫军细柳》:『亚夫乃传言开壁门。』4、<动>安营;扎寨。《信陵君窃符救赵》:『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5、<名>边。《西厢记》:『一个这,一个那壁。』
四四:《丑集上·囗字部》《唐韵》《集韵》□息利切,音泗。《说文》囗,四方也。八,别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阴数次三也。《正韵》倍二为四。《易·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姓。《正字通》宋有四象,庆元间知汀州府。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变四作肆,防诈伪□易,非四之本义也。又《集韵》息七切,音悉。关中谓四数为悉。○按《正字通》云平声音司,引《乐谱》四五读司乌,不知此特口变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误。
面面:《戌集中·面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弥箭切,音偭。《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象人面形。《书·益稷》汝无面从,退有后言。又见也。《礼·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注〉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仪礼·聘礼》□者出请事,賔面如觌币。〈注〉面,亦见也。《周礼·秋官·司仪》私面。〈注〉私觌也。又向也。《书·周官》不学墙面。〈疏〉人而不学,如面向墙。《礼·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又《玉藻》唯君面尊。〈注〉面,犹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面朝后市。又《广韵》前也。《仪礼·士冠礼》覆之面叶。〈注〉面,前也。又《韵会》方面,当四方之一面也。《书·顾命》大辂在賔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周礼·冬官考工记》或审曲面势。〈注〉审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势之宜。《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韵会》相背曰面。《史记·项羽纪》马童面之。〈注〉如淳曰:面,不正视也。《前汉·项羽传注》师古曰:如淳说非也。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又《前汉·张敞传》自以便面拊马。〈注〉师古曰:便面,扇之类也。亦曰屛面。考证:(《说文》本作□,颜前也。从自)谨照原文自改□。
壁壁:《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北激切《集韵》《韵会》《正韵》必正切,□音繴。《说文》垣也。《释名》辟也,辟御风寒也。《孔安国·尚书序》秦始皇焚书,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水衡记》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乗[音chéng]云上天。又军垒。《前汉·高帝纪》帝晨驰入韩信张耳壁,夺之军。《周亚夫传》吴楚反,亚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坚壁而守。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晋书·天文志》东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图书之府。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汉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节度使郑畋有记。又赤壁,在蒲圻。《荆州记》蒲圻县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处。黄州赤壁乃赤鼻山。《水经注》江水左迳赤鼻山,下为赤鼻矶。苏轼赤壁前赋及长短句,人道是三国周郞赤壁,盖传疑也。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马岌·石壁铭》青壁千寻。《江淹诗》缅映石壁素。《神仙传》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视石壁,二年渐觉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岳图。本作壁,十四画。说文、经史皆同。字汇从省作壁,入十三画,因之。壁字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