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n háo nuò guǎn
成语简拼:SHN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吮毫搦管
成语解释
搦:持、拿;管:指毛笔。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常指写文章构思、动笔的神态。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吮毫搦管”几个大字。
(2)河溶高中的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吮毫搦管”。
(3)文谨哥哥给庭湘和晞琳讲解了“吮毫搦管”的故事。
(4)小莉写不出成语“吮毫搦管”的拼音。
(5)小勇不会写成语“吮毫搦管”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南朝·陈·周弘让《答王裒书》:『犹冀苍雁赪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但寄相思,搦管操觚,声泪俱咽。』唐·李商隐《太尉公会昌一品制集序》:『吮墨摛词,咏日月之光华。』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搦管搦管:握笔;执笔为文。南朝梁简文帝《玄圃园讲颂序》:『搦管摛章,既便娟锦缛;清谈论辩,方参差玉照。』
吮吮:shǔn <动>聚拢嘴唇而吸,嘬。李白《蜀道难》:『磨牙吮血,杀菌如麻。』
毫毫:háo 1、<名>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名>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毫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名>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毫命楮,恣意著述。』4、<量>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 光线四射如毫毛。
搦搦:nuò 1、<动>按;压制。左思《魏都赋》:『搦秦起赵。』2、<动>握;拿。郭璞《江赋》:『舟子于是搦棹。』3、<动>磨;摩。班固《答宾戏》:『当此之时,搦朽磨钝,铅刀皆能一断。』[搦管] 握笔。[搦战] 挑战。
管管:guǎn 1、<名>一种像笛子的管乐器。[又] 泛指管乐。《庄暴见孟子》:『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2、<名>圆柱形细长中空之物。[又] 笔。《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与妻书》:『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3、<名>钥匙。《殽之战》:『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4、<动>掌管;管理。《史记·范雎列传》:『李兑管赵,囚主父于沙丘。』5、<动>包管;保证。《西游记》:『陛下宽心,微臣管送陛下还阳。』
吮吮:《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韵会》《正韵》徂兖切《集韵》粗兖切,□音隽。《说文》敕也。《史记·吴起传》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又《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又《集韵》竖兖切,音歂。义同。又以转切,音兖。嗍也。
毫毫:《辰集下·毛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刀切,音豪。长锐毛也。《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汉·鲍宣传》有益毫毛。又言物细曰秋毫,言毫至秋极纤细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庄子·知北游》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前汉·高帝纪》沛公入关,秋毫无犯。又《谢察微·算经》十丝曰毫,十毫曰厘。《礼·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晋书·虞预传》毫厘之失。又笔谓之毫。《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唐书·刘知几传》每记事载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又蘸笔曰濡毫,落笔曰挥毫。又姓。汉毫康,封安阳侯。又修毫,狗名。《西京亲记》李亨好驰骏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说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虽通,然《山海经》豪猪可借毫,孟子《豪杰》之士,《淮南子》智过百人谓之豪,当用豪,俗溷为一,非。又《姓谱》毫、豪分二姓。考证:(《陆机·文赋》或含毫而渺然。)谨照原文渺改邈。
搦搦:《卯集中·手字部》《唐韵》尼革切《集韵》《韵会》昵格切,□音蹃。《说文》按也。《广韵》捉搦也。《钱俶小词》金凤欲飞遭掣搦。又《正韵》女力切,音匿。义同。又《唐韵》女角切《集韵》《韵会》昵角切,□音蒻。义同。《史记·扁鹊传》搦髓脑。《班固·答宾戏》搦朽摩钝铅刀,皆能一断。《旧唐书·代宗纪》禁钿作珠翠等,委所司切加捉搦。《集韵》或作□。
管管:《未集上·竹字部》《广韵》古满切《集韵》《韵会》《正韵》古缓切,□音筦。乐器。《书·益稷篇》下管鼗鼓。《诗·商颂》嘒嘒管声。《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簜以播新宫之乐。《周礼·春官》孤竹之管,孙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尔雅·释乐》大管谓之簥,其中谓之篞,小者谓之篎。〈注〉管长尺,围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两而吹。《前汉·律正志》竹曰管。《说文》管,十一月之音,物开地牙,故谓之管。又葭管。《玉泉记》取宜阳金门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吹之以□阳气。又地名。《山海经》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传注》荥阳京县东北有管城。《史记·周本纪》武王封弟叔鲜于管。〈注〉括地志,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又姓。《广韵》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后,齐有大夫管至父。又笔彄也。《礼·内则》右佩玦、扞、管。〈注〉管,笔彄。《梁史·元帝纪》元帝笔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书之,行精粹者以银管书之,文辞华丽者以斑竹管书之。又总理其事曰管。《史记·李斯传》赵高以刀笔吏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又主当也。《礼·乐记》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注〉犹包也。《荀子·儒效篇》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注〉管,枢要也。又管管,小见也。《诗·大雅》靡圣管管。〈传〉管管,无所依系。〈笺〉管管然以心自恣。又《博雅》管管,浴也。又五脏腧亦曰管。《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五管在上。〈注〉管,腧也。又管龠也。《周礼·地官》司门掌授管键以启闭国门。〈注〉谓龠也。《礼·月令》修键闭,慎管龠。又《集韵》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时,西王母来献其白玉琯,零陵文学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凤凰来仪也。又《韵会补》通作筦。《前汉·东方朔传》以筦窥天。〈注〉古管字。又《类篇》沽丸切。《集韵》古丸切,□音官。《仪礼·聘礼》管人布幕于寝门外。〈注〉管,古文作官,犹馆也。谓掌次舍帷幕之官。又叶扃县切。《苏辙·燕山诗》居民异风气,自古习耕战。次称望诸君,术略亚狐管。又叶古转切。《郭璞·鷰赞》殷王元发,圣敬日远。商人是颂,咏之弦管。考证:(《书·益稷谟》下管鼗鼓。)谨按益稷不称谟,谟改篇。(《仪礼·大射仪》乃管新宫。〈注〉管,谓吹荡以播新宫之乐。)谨照原文吹荡改吹簜。(《周礼·春官》孤竹之管,丝竹之管,阴竹之管。〈疏〉管如箎,六孔。)谨照原文丝竹改孙竹。箎改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