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guāng shān sè
成语注音:ㄕㄨㄟˇ ㄍㄨㄤ ㄕㄢ ㄙㄜˋ
成语简拼:SGS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光山色
成语解释
指湖上风光,山间景色。形容山水秀丽。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
近义词
水色山光、湖光山色
成语接龙
1、水光山色→色胆包天→天生地设→设身处地→地动山摧→摧兰折玉→玉液金波→波路壮阔→阔步高谈→谈过其实→实偪处此→此问彼难→难更仆数→数黑论黄→黄金时间→间不容息→息怒停瞋→瞋目张胆→胆粗气壮→壮发冲冠→冠上履下→下里巴人→人琴俱逝→逝将去汝→汝南晨鸡
2、水光山色→色胆包天→天下为家→家喻户习→习非胜是→是非之心→心闲手敏→敏而好学→学以致用→用一当十→十成九稳→稳步前进→进退出处→处之绰然→然糠自照→照人肝胆→胆大于身→身退功成→成败论人→人存政举→举一反三→三纸无驴→驴唇马嘴→嘴快舌长→长夜之饮
3、水光山色→色胆迷天→天年不遂→遂心满意→意气自若→若释重负→负弩前驱→驱雷策电→电掣星驰→驰马试剑→剑气箫心→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得意忘言→言行抱一→一穷二白→白璧三献→献愁供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光鳞鳞→鳞次栉比→比物连类→类聚群分→分别门户
4、水光山色→色飞眉舞→舞笔弄文→文房四艺→艺不压身→身不由己→己溺己饥→饥驱叩门→门禁森严→严阵以待→待时守分→分内之事→事无巨细→细不容发→发政施仁→仁义之师→师心自用→用夏变夷→夷齐让国→国家栋梁→梁上君子→子虚乌有→有借无还→还淳反朴→朴实无华
5、水光山色→色飞眉舞→舞榭歌楼→楼船箫鼓→鼓鼓囊囊→囊括四海→海沸山摇→摇唇鼓喙→喙长三尺→尺二秀才→才轻德薄→薄唇轻言→言之凿凿→凿凿可据→据义履方→方言矩行→行有余力→力士脱靴→靴刀誓死→死去活来→来鸿去燕→燕瘦环肥→肥头胖耳→耳听心受→受制于人
成语示例
(1)画船重泛西湖上,水光山色都无恙。▼宋·楼钥《寿安抚伯父》诗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水光山色”几个大字。
(2)笔笔写不出成语“水光山色”,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3)小波不会写成语“水光山色”的最后一个字。
(4)优悠叔叔给莺谨和彤瘵讲了“水光山色”的历史故事。
(5)振湘中学的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光山色”。
(6)此地水天相接,共融一色,四周依山傍水,水光山色清静怡人,烟波浩渺,景观甚是迷人。
(7)画船重泛西湖上,水光山色都无恙。见宋·楼钥《寿安抚伯父》诗。
(8)李贽自己居住的精舍位于全院的最后山巅之处,极目四望,水光山色尽收眼底。
(9)前往昔阳县大寨乡第一初级中学校的车上,华奥大哥哥给思花和月香讲述了『水光山色』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宋·苏轼《饮湖是初晴后雨》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光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色色:sè 1、<名>脸色;表情。《庄暴见孟子》:『举欣欣然有喜色。』《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之色少解。』2、<名>女色;美貌的妇女。《货殖列传序》:『耳目极声色之好。』《柳毅传》:『毅怪视之,乃殊色也。』3、<名>容貌。《琵琶行》:『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4、<名>色彩;颜色。《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5、<名>天色;景色。《游黄山记》:『两峰秀色,俱可手揽。』6、<名>种这类。《北史·长孙道生传》:『客内无此色人。』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光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色色:《未集下·色字部》《广韵》所力切《集韵》《韵会》杀测切,□音啬。《说文》颜气也。人之忧喜,皆着於颜,故谓色为颜气。《礼·玉藻》色容庄。《汲冢周书》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厉然以侮,欲色妪然以愉,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瞿然以静。《后汉·严光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注〉以形貌求之也。又采色。《书·臯陶谟》以五采彰施于五色。〈注〉五色,青黄赤白黑也。《左传·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又色慾。《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传〉色,女色。《礼·坊记》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又物景亦曰色。《庄子·盗跖篇》车马有行色。《潘岳·关中诗》重围克解,危城载色。岂曰无过,功亦不测。〈注〉载色,犹言有生气起色也。又《公羊传·哀六年》色然而骇。〈注〉惊貌。又《诗·鲁颂》载色载笑。〈传〉色,温润也。又《战国策》怒於室者色於市。〈注〉色,作色也。又秘色。《高斋漫录》世言秘色,磁器。钱氏有国时,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又《博雅》色,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