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扬波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bù yáng bō成语简拼:SBY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不揚波
成语解释
扬:高举,往上升;波:波澜。水面很平静,没有波浪。
成语接龙
水不扬波→波光鳞鳞→鳞次相比→比比皆然→然糠照薪→薪贵于桂→桂殿兰宫→宫车晚出→出尘之表→表里如一
成语示例
(1)大江以东,民皆安堵;遵海而北,水不扬波。▼明·张岱《陶庵梦忆·闰元宵》
成语造句
(1)波波不会写成语“水不扬波”的最后一个字。
(2)波莲中学的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不扬波”。
(3)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水不扬波”几个大字。
(4)乐沁叔叔给丰倩和凡芫讲述了“水不扬波”的成语故事。
(5)咪咪写不出成语“水不扬波”的拼音。
(6)大江以东,民皆安堵;遵海而北,水不扬波。见明·张岱《陶庵梦忆·闰元宵》。
(7)去往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公车上,源夕大哥哥给文菲和湛詹讲了『水不扬波』的典故。
成语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卷四:『八年,卢扶国来朝,渡河万里方至。云其国中山川无禽兽,水不扬波,风不折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扬扬:yáng 1、<动>举起;扬起。《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击面。』2、<动>飞扬;翻腾。《祭妹文》:『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3、<形>响亮。《张衡传》:『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4、<动>发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扬之欲其明。』[扬长] 大模大样。[扬厉] 雄壮;威武、高亢奋进。[扬扬] (1)心情愉快或得意的样子。(2)自若的样子。
波波:bō(1)波浪:波纹。(2)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也就是物体质点振动。波只是运动的一种传播形式,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波前进,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方>跑。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扬扬:《卯集中·手字部》(古文)敭《唐韵》与章切《集韵》余章切《正韵》移章切,□音阳。飞举也。《诗·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传〉扬,激扬也。〈疏〉谓水急激而飞扬,波流疾之意也。又《豳风》以伐远扬。〈疏〉谓长条扬起者。又《增韵》发也,显也。《广韵》举也。《易·夬卦》扬于王庭。〈疏〉发扬决断之事於王者之庭。《书·尧典》明明扬侧陋。《礼·文王世子》或以言扬。〈疏〉能言语应对,亦举用之。又称说也。《礼·祭统》铭者,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前汉·季布传》使仆游扬足下,名於天下,顾不美乎。又《尔雅·释诂》□扬,续也。又簸去糠粃也。《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又眉上下曰扬。《诗·鄘风》扬且之皙也。〈传〉扬,眉上广。〈又〉子之清扬。〈疏〉扬者,眉上之美名。既名眉为扬,因谓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扬。又钺也。《诗·大雅》干戈戚扬。又州名。《书·禹贡》淮海惟扬州。〈疏〉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故曰扬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又姓。《扬雄·自序》扬别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扬侯,因氏。又宋扬避举,明扬光休。通作扬。
波波:《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博禾切《集韵》《韵会》《正韵》逋禾切,□音皤。《说文》水涌流也。《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直波为径。又水名。《水经注》波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谷。又泽名。《书·禹贡》荥波既猪。《周礼·夏官·职方氏》豫州,其川荥雒,其浸波溠。〈注〉波读为播。又洛之别名。《尔雅·释水》水自洛出为波。又润也。《左传·僖二十三年》晋公子曰: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又摇动也。《庄子·外物篇》且以狶韦氏之流,观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赋》托微波以通辞。又金波,月光也。《前汉·郊祀歌》月□□以金波。又沸波,鸟名。《禽经》王睢,鱼鹰也。诗谓之睢鸠,淮南子谓之沸波。又偃波,书名。《欧阳询·书法》偃波书,即版书,状如连文,谓之偃波。又流波,山名。在东海中。见《山海经》。又长年之称。《范成大·吴船录》蜀中称尊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李翊·俗呼小录》跑谓之波,立谓之站。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内有波县。又郡名。《广舆记》宁波府,属浙江。本越甬东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宁波府。又《集韵》班麋切《正韵》逋眉切,□音罴。与陂同。阪也。一曰泽障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后游雷波天大风。〈注〉波读为陂。又《集韵》《韵会》□彼义切,音贲。循行水也。《前汉·西域传》傍南山,北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