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fù nán shōu
成语简拼:SFN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水覆難收
成语解释
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
近义词
[同]覆水难收
成语接龙
水覆难收→收回成涣→涣尔冰开→开国济民→民贵君轻→轻薄无礼→礼度委蛇→蛇口蜂针→针芥之投→投鞭断流
成语示例
(1)唐·李白〈妾薄命〉诗:『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水覆难收”几个大字。
(2)成语水覆难收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臭臭写不出成语“水覆难收”的拼音。
(4)康马中学的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覆难收”。
(5)龙龙不会写成语“水覆难收”的最后一个字。
(6)秋阿姨给冠冠和他的同学讲了“水覆难收”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宋·张孝祥《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后词》:『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覆覆:fù 1、<动>翻;翻转过来。《论语》:『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2、<动>覆没。《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动>遮盖;掩蔽。《左忠毅公逸事》:『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孔雀东南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4、<动>伏兵。《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山下,大败之。』5、<动>审察。《汉书·李寻传》:『反覆覆愚臣之言。』6、<副>反;反而。《诗经·节南山》:『不惩其心,覆怨其正。』7、<动>通『复』,回复,回。《汉书·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
难难:nán<形>困难;艰难。《察今》:『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nàn 1、<名>灾难;祸患。《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动>责难;质问;驳斥。《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问说》:『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3、<动>发难;造反。《过秦论》:『一夫难而庙隳。』[难荫] 官员死于王事,例皆录用其子,谓之难荫。
收收:shōu 1、<动>拘捕;捕捉。《张衡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2、<动>收获。《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 收成。晁错《论贵粟疏》:『百亩之收不过百担。』3、<动>收拾;拣收。《殽之战》:『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4、<动>收藏;收养。《促织》:『意似良,喜而收之。』5、<动>征收。《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动>收拢;聚集。《赤壁之战》:『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7、<动>收取;夺取。《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8、<动>收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收谷] (1)收藏谷物。(2)收养。[收杀] 结局。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覆覆:《申集下·襾字部》《唐韵》芳福切《集韵》《韵会》芳六切,□音蝮。《玉篇》反覆也。《诗·小雅》不惩其心,覆怨是正。《礼·月令》季春,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又倒也。《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书·胤征》颠覆厥德。又败也。《中庸》倾者覆之。《纲目集览》覆,军败也。又中覆。《前汉·冯唐传》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注〉覆谓覆白之也。又射覆。《前汉·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注〉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又与复同。《易·乾卦》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又《集韵》方六切,音福。审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详察曰覆。《唐书·邓景山传》检覆私隐。又《广韵》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又《类篇》匹北切,音□。义同。又《韵补》笔力切,叶音逼。《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难难:《戌集中·隹字部》《广韵》《韵会》那干切《集韵》那肝切,□音□。《说文》鸟也。本作□。又《玉篇》不易之称也。《书·臯陶谟》惟帝其难之。《咸有一德》其难其慎。又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间木难。〈注〉《南越志》曰:木难,金翅鸟沫所成碧色珠也。又姓。《正字通》南北朝难从党。见《姓苑》。又《集韵》《韵会》囊何切《正韵》奴何切。□同傩。《集韵》难,却除凶恶也。《周礼·春官·占梦》遂令始难欧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隶而时难,以索室驱疫。《礼·月令》季春,命国难。〈又〉季冬命有司大难。又《诗·小雅》其叶有难。〈传〉难然盛貌。《释文》乃多反。又《集韵》乃可切,音娜。同橠。详木部橠字注。又《广韵》奴案切《集韵》《韵会》《正韵》乃旦切,□音□。《广韵》患也。《易·否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礼·曲礼》临难毋苟免。《周礼·地官·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注〉难,相与为仇雠。又诘辨也。《唐史·韦处厚传》张平叔议粜盐,韦处厚发十难以诘之。又《书·舜典》惇德允元而难任人。〈传〉难,拒也。《释文》乃旦反。又《公羊·隐八年·我入邴传》其言入何难也。〈注〉难,辞也。《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又《孟子》於禽兽又何难焉。〈注〉难,责也。又人名。《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多反,一音如字。又叶音臡。《汲冢周书》旁队外权,隳城湮溪。老弱单处,其谋乃难。考证:(《左传·文元年》难也收子。《释文》乃旦反,一音如字。)谨照原文乃旦反改乃多反。
收收:《卯集下·攴字部》《唐韵》式周切《集韵》尸周切,□音荍。《说文》捕也。《五经文字》作収,讹。《诗·大雅》此宜无罪,女反收之。〈传〉收,拘收也。又《诗·周颂》我其收之。〈传〉收,聚也。又《礼·玉藻》有事则收之。〈疏〉当有事之时,则收敛之。又《左传·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注〉收,取也。又《战国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注〉收,犹息也。又《博雅》收,振也。《中庸》振河海而不泄。《朱传》振,收也。又车轸也。《诗·秦风》小戎俴收。〈传〉收,轸也。又夏冠名。《仪礼·士冠礼》周弁,殷冔,夏收。〈注〉收,言所以收敛发也。又神名。《礼·月令》其神蓐收。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