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ǎng rán ruò shī
成语注音:ㄕㄨㄤˇ ㄖㄢˊ ㄖㄨㄛˋ ㄕㄧ
成语简拼:SRR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爽然若失
成语解释
爽然:主意不定的样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无主、空虚怅惘的神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心中无主见
近义词
爽然自失、茫然自失
成语接龙
1、爽然若失→失道寡助→助人为乐→乐而忘死→死求百赖→赖有此耳→耳提面命→命词遣意→意往神驰→驰魂宕魄→魄荡魂摇→摇头摆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照情交→交口称誉→誉满天下→下笔如神→神乎其神→神哗鬼叫→叫苦不迭→迭矩重规→规矩准绳→绳枢瓮牖→牖中视日
2、爽然若失→失道寡助→助天为虐→虐老兽心→心非巷议→议论英发→发皇张大→大梦初醒→醒聩震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胜头回→回肠荡气→气吞湖海→海底捞月→月朗风清→清都绛阙→阙一不可→可歌可泣→泣下沾襟→襟怀磊落→落井投石→石烂海枯→枯树逢春→春意盎然
3、爽然若失→失道寡助→助我张目→目下十行→行家里手→手急眼快→快刀斩麻→麻木不仁→仁柔寡断→断梗飘蓬→蓬门荜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不过三→三更半夜→夜长梦短→短褐不全→全民皆兵→兵强马壮→壮气凌云→云中白鹤→鹤骨松姿→姿意妄为→为期不远→远垂不朽
4、爽然若失→失道寡助→助纣为虐→虐老兽心→心惊胆寒→寒腹短识→识时达务→务本抑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盼神飞→飞土逐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谈风月→月下老人→人非草木→木公金母→母难之日→日滋月益→益国利民→民富国强→强奸民意→意气用事→事过情迁
5、爽然若失→失魂丧胆→胆寒发竖→竖起脊梁→梁上君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不求甘→甘心情原→原封未动→动不失时→时乖运蹇→蹇人上天→天地诛戮→戮力一心→心绪如麻→麻姑献寿→寿满天年→年事已高→高掌远蹠→蹠狗吠尧→尧趋舜步→步月登云→云锦天章→章句小儒
成语示例
(1)毕业大家自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成语造句
(1)成语「爽然若失」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爽然若失”几个大字。
(3)婧婧写不出成语“爽然若失”的拼音。
(4)迁西县第二中学的诸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爽然若失”。
(5)小加不会写成语“爽然若失”的最后一个字。
(6)燮勰叔叔给易宁和清奇讲了“爽然若失”的历史故事。
(7)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8)但经过一整夜的计算,却又爽然若失,自己都不知道为谁辛苦为谁忙。
(9)自己完全弄错了,想想有些惭愧,又有些爽然若失,心里说不出是什么味道?
(10)毕业大家自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见鲁迅《朝花夕拾·琐记》。
(11)香织身体一抖,原本泛红的脸一下刷白了下来,花容失色,低着沉默不语,寒心酸鼻,爽然若失。
(12)听了他的话,王有龄爽然若失,觉得他的持论过苛,只是为了表示对他信服,便点点头,坐着不动。
(13)胡雪岩望着陈世龙的背影,轻轻说了句,偷眼看阿七的脸上,是爽然若失的神情,便知自己这番做作不错。
(14)这一句话,确是要言不烦,老张爽然若失,问了半天,原是白问,照现在这样子看,只怕陈世龙也做不得自己的主。
(15)孙不二本来最是愤慨,但她在殿上既见他二人情意真挚,杨过又在千钧一发之际饶了自己性命,不禁爽然若失,默无一语。
(16)只是坐在一边,不断地抽水烟,有时将一根纸煤搓了又搓,直到搓断,方始有爽然若失的神情,显得他在肚子里的功夫,做得根深。
成语出处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读《鹏鸟赋》,同生死,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爽爽:shuǎng 1、<形>明朗;清爽。《水经注·庐江水》:『风泽清旷,气爽节和。』2、<形>直爽;爽快。《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概。』3、<形>过失;差错。《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4、<动>伤;败坏。《老子》:『五音令爱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爽气] (1)清爽的空气。(2)豪爽的气概。[爽约] 失气。
然然:rán 1、<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2、<代>这样;那样。《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3、<形>是的;对的。《齐桓晋文之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又] <形意动>认为……对的。《促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4、<词缀>用在形容或副词后,表状态,可译为『……的样子』、『地』,也可不译。《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石钟山记》:『森然欲搏人。』《兰亭集序》:『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5、<助>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与前面的动词『如』、『若』、『犹』等呼应,表示『(像)……一样』。《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核舟记》:『其人视端容寂,若茶声然。』6、<连>然而;但是。《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若若:ruò 1、<动>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2、<动>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4、<代>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连>至于。《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连>假如;如果。《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7、<连>或;或者。《汉书·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8、<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9、<词缀>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华] 若木之花。[若木]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 (1)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2)此时。(3)彼时。[若属] 你们这些人。[若许] 犹『如许』。如此。[若英] 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失失:shī 1、<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失边和。』2、<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失道。』3、<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失。』5、<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爽爽:《巳集中·爻字部》《唐韵》疏两切《集韵》所两切,□音塽。《说文》明也。从□从大。〈注〉徐锴曰:大,其中□缝光也。《书·仲虺之诰》用爽厥师。〈传〉爽,明也。又《盘庚》故有爽德自上。〈传〉汤有明德在天。◎按蔡传:故有爽德为句。自上二字连下,其罚汝三字为句,爽训失也。与孔传异。又康诰:爽惟民迪吉康。又大诰:爽邦由哲。左传昭四年:二惠竞爽。又昭七年: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书·太甲》先王昧爽丕显。又《牧誓》时甲子昧爽。〈传〉昧爽,早旦。又《左传·昭三年》请更诸爽垲者。〈注〉爽,明也。〇按增韵云:又清快也。即爽垲之义。又史记屈原贾谊传:爽然自失矣。又《尔雅·释言》爽,差也,忒也。《扬子·方言》爽,过也。《书·洛诰》惟事其爽侮。《周语》晋侯爽二。《列子·黄帝篇》昏然五情爽惑。又《扬子·方言》爽猛也。齐晋曰爽。又《广韵》烈也。又贵也。又星名。细爽,免星七之一。见《史记·天官书》又《左传·昭十七年》爽鸠氏司□也。〈注〉爽鸠,鹰也。又人名,左爽见《战国策》。又《类篇》师庄切,音霜。义同。《诗·卫风》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又《小雅》其德不爽,寿考不忘。〇按朱子诗传,爽叶师庄反。集韵,爽本载十阳韵中。古有此音,不必叶也。又《老子·道德经》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又《楚辞·招魂》露鸡臛蠵厉而不爽些。〈注〉败也。楚人谓羹败曰爽。又《左传·定二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释文》爽,音霜。马无肃爽之名。爽,或作霜。贾逵云:色如霜纨。马融说肃爽,鴈也。马似之。〇按广韵十阳韵中作驦。同騻。不载爽字。惟集韵驦注云:通作爽。又叶音生。《后汉·马融传》丰彤薱蔚,崟□槮爽,翕习春风,含津吐荣。〈注〉槮爽,林木貌。爽协音生。
然然:《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如延切,音□。《说文》烧也。〈注〉徐铉曰俗作燃。盖后人增加。《孟子》若火之始然。《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文刘绩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集韵》通作□。又《玉篇》许也,如是也。譍言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又《广韵》语助。《礼·檀弓》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注〉然之言焉也。又《广韵》如也。《诗·邶风》惠然肯来。《礼·檀弓》贸贸然来。又承上接下语。《礼·曲礼》然后客坐。又《檀弓》然则盍行乎。《文王世子》然而衆[音zhòng]知父子之道矣。又《礼·祭义》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注〉然犹而也。又果然,兽名。《周礼·春官·巾车》然。□髤饰。〈注〉然,果然也。◎按埤雅作□。详犬部□字注。又率然,蛇名。《孙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又连然,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连然有盐官。又燕然,山名。《前汉·匈奴传》至速邪乌燕然山。又姓。《左传》楚然丹。郑然明。又叶而邻切,音人。《刘向·列女赞》齐女傅母,防女未然,庄姜亦材,卒能修身。《马融·东巡颂》散齐即毕,越翼良辰,棫槱增积,烈火燔[音fán]然。考证:(《管子·弟子职》蒸间容蒸,然者处下。《赵用贤曰》古者,束薪蒸以为烛。蒸,细薪也。稍宽其束,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气。又使已然者居上,未然者居下,则火易然也。)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皆刘绩语,非赵用贤语。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则火易然也。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
若若:《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正韵》日灼切,□音弱。《说文》若,择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诗·小雅》曾孙是若。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晋语》晋文公谓勃鞮曰:尔为惠公从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书·盘庚》若纲在纲。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又若若,垂貌。《前汉·石显传》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又《庄子·秋水篇》向若而叹。〈注〉若,海神。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楚辞·天问》若华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又水名。《水经注》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又姓。《正字通》汉下邳相若章。又《广韵》人者切,音惹。乾草也。又般若,梵语谓智慧也。《晋书·昙霍传》霍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又《韵会》浮屠所居,西域谓之兰若。《柳宗元文》兰若真公。〈注〉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又人赊切,音婼。蜀地名。《前汉·地理志》若属南郡,春秋传作鄀。《唐韵古音》读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虏。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史记·项羽本纪》云:吾翁即若翁,《汉书》云吾翁即汝翁,此可据也。
失失:《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质切,音室。得之反。《说文》纵也。一曰错也,过也,遗也。《书·泰誓》时哉弗可失。《杜甫诗》虽乏谏诤资,恐君有遗失。又《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与□同。《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六书本义》与佚轶通。又《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试。《应桢华·林园集诗》示武恐荒,过亦为失。凡厥羣后,无懈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