孀妻弱子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āng qī ruò zǐ成语简拼:SQR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孀妻弱子
成语解释
寡妇和年幼的孤儿。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孤儿寡母
近义词
孤儿寡母
成语造句
(1)焙元叔叔给珑玲和束佬讲解了“孀妻弱子”的历史故事。
(2)奔奔写不出成语“孀妻弱子”的拼音。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孀妻弱子”几个大字。
(4)苗苗不会写成语“孀妻弱子”的最后一个字。
(5)水泊寺乡中学的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孀妻弱子”。
成语出处
《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孀孀:shuāng <名>寡妇。《淮南子·修务》:『吊死问疾,以养孤孀。』[又] 泛指寡居或独居(妇女)。《愚公移山》:『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妻妻:qī <名>妻子;男子的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qì<动>以女嫁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以女妻彧长子辉。』
弱弱:ruò 1、<形>弱小。与『强』相对。《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强而赵弱。』[又] <形使动>使……弱;削弱。《过秦论》:『会盟而谋弱秦。』2、<形>软弱;懦弱。《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3、<形>年幼;年少。《愚公移山》:『曾不若孀妻弱子。』[又] <名>年纪小的人。《柳毅传》:『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4、<名>弱者;势力薄弱的人。《后汉书·耿纯传》:『抑强扶弱。』5、<动>丧失;丧亡。《左传·昭公三年》:『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6、<形>不足;差一点。《晋书·天文志》:『与赤道东交于角稍弱。』[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身体未壮,所以称弱。后来称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弱息] 小儿。对别谦称自己的儿女。[弱约] 柔弱;柔顺。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孀孀:《丑集下·女字部》《广韵》色庄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庄切,□音霜。嫠妇曰孀。《崔瑗清·河王诔》惠于媰孀。又《集韵》色壮切,霜去声。义同。考证:(《王瑗清·河王诔》惠于媰孀。)谨按广韵媰字注作崔子玉即崔瑗也。王瑗改崔瑗。
妻妻:《丑集下·女字部》《广韵》七稽切《集韵》《韵会》《正韵》千西切,□音凄。《说文》妻,与己齐者也。《诗·邶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又令妻,令善之妻。《诗·鲁颂》令妻寿母。又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呼妻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他处。《姚宽曰》犹会稽人言家里。又《梵书·莲经注》佛有妻,名耶须。又《集韵》千咨切,恣平声。义同。又七计切,音砌。以女嫁人曰妻之。《论语》以其子妻之。一曰妻者,判合也。夫者,天也。故於字夫正而妻偏。
弱弱:《寅集下·弓字部》《唐韵》而勺切《集韵》《韵会》日灼切,□音若。《玉篇》尫劣也。《释名》委也。《增韵》懦也。《书·洪范》六极,六曰弱。〈传〉尫劣。〈疏〉尫劣□是弱事,为筋力弱,亦为志气弱。郑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气弱也。《礼·曲礼》二十曰弱冠。〈疏〉体犹未壮,故曰弱也。《释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又孅弱,体柔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妩媚孅弱。又弱行。《左传·昭七年》孟絷之足,不良弱行。〈注〉跛也。又水名。《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山海经》海内崑仑之墟,弱水出西南隅。《史记·大宛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注〉索隐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崑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又衰也。《左传·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嬀将始昌。又败也。《释名》衂也。《左传·襄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注〉弱,败也。言为王子所得。又丧也。《左传·昭三年》又弱一个焉。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左传·定四年》封父之繁弱。〈注〉繁弱,大弓名。《孔丛子·公孙龙篇》楚王张繁弱之弓。《司马相如·子虚赋》弯蕃弱。〈注〉文颖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说文》本作□。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