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ǐ bì shān qīng
成语简拼:SBSQ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水碧山青
成语解释
形容景色艳丽如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景物描写
近义词
山清水秀、水绿山青
成语接龙
1、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生玉→玉尺量才→才疏志大→大刀阔斧→斧钺之诛→诛锄异己→己溺己饥→饥寒交迫→迫不可待→待兔守株→株连蔓引→引吭高歌→歌舞升平→平地登云→云泥之差→差三错四→四面受敌→敌不可纵→纵虎出柙→柙虎樊熊→熊腰虎背→背城借一→一字兼金
2、水碧山青→青出于蓝→蓝田生玉→玉友金昆→昆山之玉→玉石混淆→淆乱视听→听人穿鼻→鼻孔辽天→天兵天将→将相之器→器宇不凡→凡夫肉眼→眼明手捷→捷足先登→登木求鱼→鱼跃龙门→门单户薄→薄技在身→身轻言微→微言大谊→谊不容辞→辞严气正→正心诚意→意气自如
3、水碧山青→青过于蓝→蓝田生玉→玉振金声→声罪致讨→讨流溯源→源源本本→本同末异→异地相逢→逢君之恶→恶积祸盈→盈科后进→进善退恶→恶言厉色→色色俱全→全民皆兵→兵凶战危→危如累卵→卵与石斗→斗方名士→士饱马腾→腾蛟起凤→凤吟鸾吹→吹气胜兰→兰芝常生
4、水碧山青→青红皁白→白手兴家→家散人亡→亡不旋踵→踵武前贤→贤良方正→正明公道→道头会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上天官→官轻势微→微服私行→行之有效→效颦学步→步月登云→云树之思→思断义绝→绝长续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辞厚礼→礼为情貌→貌似强大
5、水碧山青→青红皂白→白色骏马→马放南山→山水相连→连明连夜→夜静更阑→阑风伏雨→雨散云收→收园结果→果行育德→德言工貌→貌合神离→离本依末→末大不掉→掉以轻心→心旷神怡→怡情理性→性命交关→关门打狗→狗彘不若→若有所亡→亡羊之叹→叹为观止→止于至善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水碧山青”几个大字。
(2)成语水碧山青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邓叔叔给策策和他的同学介绍了“水碧山青”的典故。
(4)风风写不出成语“水碧山青”,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5)国国不会写成语“水碧山青”的最后一个字。
(6)民办奉浦学校的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水碧山青”。
(7)前往望都县实验学校的公车上,耔铭大哥哥给迎迎和欣然讲了『水碧山青』的典故。
(8)夜阑月晓,水碧山青,杉桂朦胧,溪声悄然,时闻皎引气呼叫召王升,发声清长,激响辽绝,达曙无至者。
(9)夜深月明,水碧山青,树影朦胧,溪水潺潺,不断听到皎在引气呼叫召唉王升的声音,发声清晰悠长,回音辽远飘渺,远达曙光到不了的地方。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骆驼桥上苹风起,鹦鹉杯中箬雨青。水碧山青知好处,开颜一笑问何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碧碧:bì 1、<名>本指青绿色玉石,后多指青绿色。《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城] 传说中仙人住的地方。[碧华] 指月亮。[碧落] 天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碧血] 指志士忠臣为正义而流的血。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青青:qīng 1、<名>蓝色。《劝学》:『青,取之蓝,而青于蓝。』2、<名>深绿色。《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名>青草或青绿色的植被、庄稼。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4、<名>青山。《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5、<名>黑色。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灯] 油灯。[青睐] 用黑眼珠看人。喻重视或喜爱。[青庐] 青布搭的幕帐,是古时举行婚礼的地方。[青冥] 青天;蓝天。[青青] 黑沉沉的样子。青葱的样子。[青箱] 谓世传家学。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碧碧:《午集下·石字部》《广韵》彼役切《集韵》兵役切《韵会》兵亦切,□音笔。《说文》石之青美者。《山海经》高山多青碧。《郭注》亦玉类也。今会稽县东山出碧。《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注〉崐崘山有碧树。《张衡·南都赋》绿碧紫英。〈注〉碧有缥碧,有绿碧。又《增韵》碧,深青色。唐官制,八品九品服碧代青也。又《韵会》竹书纪年: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又《度人经·碧落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又姓。明洪武中训导碧潭。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青青:《戌集中·青字部》寈《唐韵》《集韵》《韵会》□仓经切,音鶄。《说文》东方色也。《释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时色也。《书·禹贡》厥土青黎。《荀子·劝学篇》青出之蓝而青於蓝。又神名。《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又州名。《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又鸟名。《礼·曲礼》前有水,则载青旌。〈注〉青,青雀,水鸟。又木名。《庾信·步虚词》空青为一林。〈注〉云笈七签,玉清天中有树,似松,名曰空青之林。又《广韵》男青、女青,皆木名。出罗浮山记。又果名。青子,橄榄也。《苏轼诗》纷纷青子落红盐。又药名。《本草纲目》空青,腹中空,破之有浆,治眼疾。一名杨梅青。〈又〉白青,治目疾,色深者为石青,淡者为碧青。淮南子毕万术云:白青,得铁即化为铜。又曾青、绿青、扁青、绿肤青,□详《本草纲目》。又《韵会》竹皮曰青。《后汉·吴佑传》杀青□以写经书。〈注〉以火炙□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又《唐·李肇·翰林志》凡大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又《李绰·岁时纪》上巳曲江禊饮,曰踏青。又姓。《广韵》出何氏姓苑。又复姓三氏,汉有青乌子。又有青牛氏,青阳氏。又《集韵》《韵会》□子丁切。与菁同。《诗·卫风》绿竹青青。〈传〉青青,茂盛貌。《释文》青,子丁反。本亦作菁。又《小雅》其叶青青。《释文》青,子零反。考证:(《荀子·劝学篇》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谨照原文改青出之蓝而青於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