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āng diāo xià lǜ
成语注音:ㄕㄨㄤ ㄉㄧㄠ ㄒㄧㄚˋ ㄌㄩˋ
成语简拼:SDX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霜凋夏緑
成语解释
犹言冬去春来。指时光的流逝。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霜雕夏绿
成语接龙
1、霜凋夏绿→绿鬓朱颜→颜骨柳筋→筋疲力竭→竭诚相待→待时守分→分星劈两→两袖清风→风尘碌碌→碌碌无能→能言快语→语短情长→长治久安→安家立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嘴笨舌→舌尖口快→快犊破车→车马盈门→门不停宾→宾客如云→云愁雨怨→怨气满腹→腹心相照
2、霜凋夏绿→绿鬓朱颜→颜面扫地→地广人希→希世之才→才气过人→人心惶惶→惶恐不安→安富恤穷→穷困潦倒→倒持手板→板上砸钉→钉嘴铁舌→舌敝唇焦→焦心热中→中流底柱→柱石之坚→坚不可摧→摧坚获丑→丑态毕露→露宿风餐→餐葩饮露→露己扬才→才短思涩→涩于言论
3、霜凋夏绿→绿草如茵→茵席之臣→臣门如市→市井无赖→赖有此耳→耳顺之年→年衰岁暮→暮翠朝红→红飞翠舞→舞爪张牙→牙白口清→清心少欲→欲壑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梢自领→领异标新→新故代谢→谢兰燕桂→桂折一枝→枝附影从→从头至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
4、霜凋夏绿→绿肥红瘦→瘦骨如柴→柴天改玉→玉减香销→销神流志→志高气扬→扬风扢雅→雅人清致→致远任重→重熙累盛→盛水不漏→漏脯充饥→饥駈叩门→门户之争→争长论短→短吁长叹→叹为观止→止渴望梅→梅妻鹤子→子曰诗云→云梦闲情→情恕理遣→遣词措意→意兴盎然
5、霜凋夏绿→绿酒红灯→灯红酒緑→緑鬓红颜→颜骨柳筋→筋疲力敝→敝盖不弃→弃车走林→林寒洞肃→肃然起敬→敬贤爱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足而三→三环五扣→扣槃扪烛→烛照数计→计深虑远→远年近日→日久年深→深信不疑→疑团满腹→腹有鳞甲→甲第连云→云屯雾集
成语造句
(1)茶恩中学的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霜凋夏绿”。
(2)迪迪写不出成语“霜凋夏绿”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霜凋夏绿”几个大字。
(4)媚媚不会写成语“霜凋夏绿”的最后一个字。
(5)天卯哥哥给子烟和宛妮讲解了“霜凋夏绿”的故事。
成语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王金英撰有诗句数卷,尚未成书,霜凋夏绿,其稿不知流落何所。』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霜霜:shuāng 1、<名>霜。《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又] <动>结霜。《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名>白色的看来像霜的物体。《秋浦歌》:『不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滕王阁序》:『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冰盘若琥珀,何似糖霜美?』3、<形>白;白色。《江城子·密州出猎》:『鬓微霜,又何妨。』4、<形>比喻高洁。《南齐书·沈驎士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5、<名>比喻冷酷或威严。《晋书·索琳传》:『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焚。』6、<名>年。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夜忆咸阳。』[霜操] 坚贞高洁的节操。[霜毛] (1)洁白的毛羽。(2)白发。
凋凋:[diāo] (1)零落。如:凋散(零落分散);凋寡(零落稀少);凋摧(零落;毁损);凋疏(零落稀疏)(2)贫穷困苦。如:凋困(贫穷困苦);凋匮(困苦匮乏);凋窭(困苦贫穷);凋罄(穷困贫乏)。
夏夏:xià 1、<名>四季的第二季。《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藏。』2、<名>我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也称『华夏』、『诸夏』。《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3、<名>通『厦』,高大的房屋。屈原《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名>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第一代君主是禹。
绿绿:lǜ 1、<形>绿色;绿色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又] <形使动>使……变绿。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2、<名>指绿叶。《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霜霜:《戌集中·雨字部》《唐韵》所庄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庄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释名》其气惨毒,物皆丧也。《大戴礼》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易·坤卦》履霜坚冰至。《诗·秦风》白露为霜。又《字汇补》国名。《西域记》屈霜国。又姓。见《姓苑》。又《正字通》正年曰霜。《李白诗》陛下之寿三千霜。又《集韵》《类篇》□色壮切,音孀。陨霜,杀物也。或作灀。《潘岳·马汧督诔》马生爰发,在险弥亮。精贯白日,猛烈秋霜。
凋凋:《子集下·冫字部》《唐韵》都聊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聊切,□音貂。《说文》半伤也。《木华·海赋》为凋为瘵。又《韵会》通作雕。《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又《正韵》通作雕。《晋书·李重传》雕弊之迹。又《玉篇》力尽貌。
夏夏:《丑集下·夊字部》昰《唐韵》《正韵》胡驾切《集韵》《韵会》亥驾切,□音暇。四时,二曰夏。《释名》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前汉·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秉礼,执衡,司夏。又《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音下。中国曰华夏。《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诗·周颂》肆于时夏。又国号。禹受舜禅,易虞为夏。又国名。《史记·大宛传》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晋史》赫连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国号曰夏,属今宁夏。又泽名。《书·禹贡》雷夏既泽。又大夏,禹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舞大夏,以祭山川。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严模鋈胱噫裣摹F胍粽音陔,骜音遨。○按九夏,有声无辞,注疏以《雅》《颂》诸篇强分配之,非。又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又大俎曰夏。《诗·秦风》於我乎,夏屋渠渠。《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注〉大俎,一名大房,半体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又五色曰夏。《书·禹贡》羽畎夏翟。〈注〉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饰。《周礼·春官·□人之职》秋□夏。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盖取诸此。又《集韵》举下切,音贾。地名。负夏,卫地。《礼·檀弓》曾子吊于负夏。又阳夏,在开封。《史记·高祖纪》追项王至阳夏。又木名。《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夏,榎[音jiǎ]也。楚,荆也。《诗·大雅》不长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又,胡可切,音荷。《□琳·玛瑙勒赋》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夺丹乌,明照烈火。又叶创举切,音楚。《扬雄·城门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设夫险阻。又叶胡故切,音互。《贾谊·鵩赋》单阏之岁,四月维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释例》除春夏之夏,余皆户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时之夏,余义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删。
绿绿:《未集中·糸字部》《广韵》力玉切《集韵》《韵会》龙玉切,□音录。《说文》帛青黄色也。《释名》绿,浏也。荆泉之水於上视之,浏然绿色,此似之也。《诗·邶风》绿兮衣兮。〈博〉绿,间色。又《诗·卫风》绿竹猗猗。〈传〉绿,王刍也。《释文》尔雅作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