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yún lüě yuè
成语注音:ㄕㄨ ㄧㄨㄣˊ ㄌㄩㄝˇ ㄩㄝˋ
成语简拼:SYL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梳雲掠月
成语解释
指妇女梳妆。『云』指发髻之形,『月』喻妇女容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梳云掠月”几个大字。
(2)莲莲不会写成语“梳云掠月”的最后一个字。
(3)敏敏写不出成语“梳云掠月”,所以昨天考试仅99分。
(4)双港中学的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梳云掠月”。
(5)应辉叔叔给茹溪和涵月讲了“梳云掠月”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蠢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梳梳:shū(1)(梳儿)梳子:木梳。(2)梳理:梳头洗脸;她梳着两根粗辫子。
云云:yún 1、<动>说。《兰亭集序》:『古人云:「死生亦大矣。」』2、<动>有。《荀子·法行》:『其云益乎。』3、<代>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助>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云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5、<名>话。《苏武传》:『勿复有云。』6、<名>云彩。《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7、<形>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云云] (1)众多,又作『芸芸』。(2)如此如此。
掠掠:lüè 1、<动>抢;夺取。《阿房宫赋》:『剽掠其人,倚叠如山。』2、<动>拷打。《南史·柳仲礼传》:『毒掠百姓,汙辱妃主。』3、<动>轻轻地拂过或擦过。《过小孤山大孤山》:『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4、<动>梳理。《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5、<名>书法称长撇为『掠』。
月月:yuè 1、<名>月亮。《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名>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名>月份。《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月旦] 农历每月初一日。品评人物。[月桂] (1)岩桂之一种,四季开花,又名真桂。(2)月亮。
梳梳:《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所菹切《集韵》《韵会》山於切《正韵》山徂切,□音疏。《说文》理发也。《徐曰》梳之言导也。《扬雄·长杨赋》头蓬不暇梳。《文选》作梳,《汉书》作疏。又《博雅》经梳谓之枃。《广韵》栉也。《释名》梳,言其齿疏也。《唐书·吴兢传》朝有讽谏,犹发之有梳。《集韵》或作□、□。又《古音转注》设竹切,音束。妆梳也。《刘禹锡·正阳书事诗》容颜本南国,妆梳学西京。
云云:《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后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仓北坂。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又云云:衆[音zhòng]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又姓。汉云敞。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考证:(《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云云于陈仓北坂。)谨照原文获若云云改为获若石云。又按云是语助。谨将此十七字移於伊谁云憎之下。(《汲黯传》武帝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谨照原书改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
掠掠:《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离灼切《集韵》《韵会》《正韵》力灼切,□音略。《说文》夺取也。《广韵》抄掠,劫人财物也。《战国策》掠於郊野,以足军食。通作略。亦作剠。或作擽。又《增韵》捎取也,拂过也。又书法长撇古名掠。《柳宗元曰》掠左出而锋欲轻。又《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又搒笞也,治也。《礼·月令》毋肆掠,止狱讼。〈注〉掠谓捶治人。《前汉·□万年传》下狱掠治。
月月:《辰集上·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鱼厥切,音軏。《说文》阙也。太阴之精。《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易·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礼·祭义》月生於西。《公羊传·庄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史记·天官书注》月者,阴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又《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传〉一岁十二月,月三十日,三岁则置闰焉。又《洪范》二曰月。〈传〉所以纪一月。〈疏〉从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礼·礼运》月以为量。〈注〉天之运行,每三十日为一月。又姓。金月彦明首建孔子庙,明洪武中有月辉、月文宪。又外国名。《前汉·霍去病传》遂臻小月氏。又《韵补》叶危睡切。《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鱼橘切。《黄庭经》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焕照入子室。《类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经改作月,中二画连左右,与日月之月异。今俗作月以别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