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吭一鸣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háng yī míng成语简拼:SHYM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舒吭一鳴
成语解释
吭:喉咙。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舒吭一鸣”几个大字。
(2)霏霏写不出成语“舒吭一鸣”,导致语文测试只得了97分。
(3)天荣中学的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舒吭一鸣”。
(4)炜烜哥哥给雪灵和小霖讲解了“舒吭一鸣”的故事。
(5)小牛不会写成语“舒吭一鸣”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卷三十七:『观子瞻乌台诗案,其远谪穷荒,诚自取之矣。而抑不能昂首舒吭以一鸣,三木加身,则曰「圣主如天万物春」,可耻孰甚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舒舒:shū 1、<动>舒展;展开。《柳毅传》:『然而娥脸不舒。』2、<动>放开;开。《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3、<动>舒缓;松弛。《口技》:『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动>伸展;伸。《范进中举》:『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吭吭:一、háng喉咙:引吭高歌。二、kēng吭声;吭气:这么半天,他连吭都没吭一声;他坐在旁边一声不吭。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鸣鸣:míng 1、<动>鸟叫。《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2、<动>发出声响。《琵琶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又] <动使动>使……鸣;使……发出声响。《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3、<动>敲击发声。《陈州粜米》:『也还要上登闻将怨鼓鸣。』4、<动>扬名;出名。《柳敬亭传》:『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鸣镝] 响箭。[鸣銮] 指皇帝或贵族出行。[鸣玉] 腰间佩玉发出声响。[鸣驺] 贵官出行时驺卒喝道。
舒舒:《未集下·舌字部》《广韵》商鱼切《集韵》《韵会》《正韵》商居切,□音书。《说文》伸也。《博雅》舒,展也。《扬子·方言》舒,勃展也。东齐之间凡展物谓之舒勃。又《广韵》缓也,迟也,徐也。《尔雅·释诂》舒,叙也。《诗·大雅》王舒保作。〈传〉舒,徐也。《释文》舒,序也。《礼·玉藻》君子之容舒迟。〈疏〉舒迟,间雅也。《淮南子·原道训》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注〉舒,详也。又《尔雅·释诂》绪也。〈注〉又为端绪。又《韵会》散也,开也。又国名。《诗·鲁颂》荆舒是惩。〈疏〉舒,楚之与国。《春秋·僖三年》徐人取舒。〈注〉舒国,今庐江舒县。《韵会》唐置舒州,宋改安庆府。又《左传·襄二十三年》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注〉寿舒,莒地。又姓。唐舒元兴。又鼎名。《左传·定六年》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监。〈疏〉舒鼎,鼎名。又《博雅》月御谓之望舒。《抱朴子·喻蔽卷》羲和昇光以启旦,望舒曜景以灼夜。又《礼·内则》舒鴈翠,鹄鴞胖,舒凫翠。〈注〉舒鴈,鹅也。舒凫,鹜也。又《韵会》通作荼。《史记·建元以来侯表》荆荼是徵。〈注〉荼,音舒。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斵目必荼。〈注〉荼,读为舒。古文舒荼假借字。又《五音集韵》羊茹切。与豫同。《晋书·地理志》豫,饰也。言禀中和之气,性理安舒。舒读作豫。又《韵补》叶商支切,音诗。《越采葛妇歌》增封益地赐羽奇,几杖茵蓐诸侯仪。羣臣拜舞天颜舒,我王何忧不能移。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断日必荼。)谨照原文断日改斵目。(《五音集韵》羊如切。与豫同。)谨照原文羊如切改羊茹切。
吭吭:《丑集上·口字部》《广韵》胡郞切《集韵》《韵会》寒刚切,□音航。《玉篇》鸟咙也。《广韵》鸟喉。《集韵》咽也。或作亢。《尔雅·释鸟》亢,鸟咙。〈注〉咙,谓喉咙。亢即咽。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下浪切,音笐。义同。《左思·蜀都赋》弄吭清渠。〈注〉吭,胡浪反。又《正韵》吞也。《集韵》或作颃肮。又《广韵》胡朗切《集韵》户朗切,□音沆。义同。又《广韵》声也。又《集韵》《韵会》□口朗切,音慷。《集韵》咽也。《集韵》或作颃亢。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鸣鸣:《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明。《说文》鸟声也。《玉篇》声相命也,嘷也。《诗·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又兽亦曰鸣。《易·说卦传》其於马也为善鸣。又《增韵》凡出声皆曰鸣。《礼·学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庄子·德充符》子以坚白鸣。又鸟名。《山海经》弇州山有五彩之鸟,仰天鸣,名曰鸣鸟。《书·召诰》我则鸣鸟不闻。《音义》马云:鸣鸟,谓凤凰也。又姓。出《姓苑》。又《集韵》《韵会》《正韵》□眉病切,音命。鸟相呼也。《马融·长笛赋》山鸡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鸣子,悲号长啸。〈注〉鸣,命也。《曹植诗》鸣俦啸匹侣。又叶谟郞切,音芒。《前汉·郊祀歌》寒暑不忒况皇章,展诗应律鋗玉鸣。函宫吐角激徵清,发梁扬羽申以商。《张华·侠曲》孟尝东出关,济身由鸡鸣。信陵西反魏,秦人□其强。考证:(《礼·乐记》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谨照原书乐记改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