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tú tóng zhì
成语注音:ㄕㄨ ㄊㄨˊ ㄊㄨㄙˊ ㄓㄧˋ
成语简拼:STT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殊塗同致
成语解释
犹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同]殊途同归、殊致同归、殊途一致、殊涂同会、殊涂同归、殊涂一致
成语接龙
1、殊涂同致→致远任重→重规叠矩→矩步方行→行将就木→木已成舟→舟车劳顿→顿首之礼→礼尚往来→来鸿去燕→燕约莺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食不安→安富尊荣→荣古陋今→今非昔比→比比皆是→是非颠倒→倒屣相迎→迎奸卖俏→俏成俏败→败俗伤风→风清弊绝→绝长续短
2、殊涂同致→致远任重→重义轻财→财不露白→白头而新→新陈代谢→谢兰燕桂→桂子兰孙→孙庞斗智→智周万物→物在人亡→亡不待夕→夕惕朝干→干脆利落→落落寡合→合眼摸象→象齿焚身→身名俱灭→灭绝人性→性烈如火→火耕流种→种玉蓝田→田父献曝→曝书见竹→竹篮打水
3、殊涂同致→致之度外→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踵相错→错落不齐→齐大非耦→耦俱无猜→猜拳行令→令人瞩目→目空余子→子为父隐→隐隐约约→约定俗成→成群结党→党同妒异→异草奇花→花花绿绿→绿草如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深火热→热情洋溢→溢美之语→语重心沉
4、殊涂同致→致之度外→外合里应→应天从人→人非木石→石火风灯→灯火万家→家贼难防→防微杜渐→渐不可长
5、殊涂同致→致之度外→外强中干→干城之将→将功折过→过从甚密→密不通风→风云之志→志高气扬→扬铃打鼓
6、殊涂同致→致之度外→外圆内方→方面大耳→耳听心受→受制于人→人琴俱逝→逝者如斯→斯文扫地→地广人稀
成语示例
(1)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
(2)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3)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殊涂同致”几个大字。
(2)好好写不出成语“殊涂同致”的拼音。
(3)临川三中的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殊涂同致”。
(4)小丹不会写成语“殊涂同致”的最后一个字。
(5)弈康大哥哥给雨虹和净誉介绍了“殊涂同致”的历史典故
(6)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见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
(7)前往蚌埠市湖滨实验学校的巴士上,馨慧大哥哥给瞿瑚和亟廷讲述了『殊涂同致』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殊殊:shū 1、<动>断;绝。《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弗殊。』2、<动>死。《史记·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3、<形>特别;特殊。《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陛下也。』4、<形>不同;差异。《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副>很;非常。《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涂涂:tú 1、<名>泥;泥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2、<名>特指封泥,古代公私简牍的封闭处盖有印章的泥块。《吕氏春秋·适威》:『故民之于上也,若玺之于涂也。』3、<名>道路。周密《观潮》:『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涂。』4、<动>涂沫;涂饰。《论衡·幸偶》:『均之地也,或基殿堂,或涂轩户。』5、<动>玷污;污染。班固《西都赋》:『雷奔电激,草木涂地。』6、<动>塞;堵住。王守仁《尊经阁记》:『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涂车] 泥车,古代送葬之物。[涂泥] (1)湿润的泥土。(2)泥泞地。[涂炭] (1)烂泥与炭火。比喻困苦灾难,如同陷入烂泥和坠入火中。(2)比喻肮脏;污秽[涂涂] 浓厚的样子。
同同:tóng 1、<形>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2、<形>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同姓。』3、<动>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4、<动>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5、<动>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6、<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同案] 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同寮] 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同年] (1)同岁;同年龄。(2)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3)朋友。
致致:zhì 1、<动>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2、<动>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3、<动>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4、<动>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动>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6、<动>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致食客三千人。』7、<动>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8、<动>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9、<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10、<动>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1、<名>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2、<形>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13、<副>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致力] 把力量集中用在某个方面。[致命] (1)舍弃生命。(2)要害的。[致意] (1)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用意。(2)表达问候之意。
殊殊:《辰集下·歹字部》《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正韵》尚朱切,□音殳。《说文》死也。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庄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注〉广雅曰:殊,断也。司马云决也。一曰诛也。《字林》云死也。《前汉·宣帝诏》赦殊死以下。又绝也。《前汉·宣帝诏》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明於仁恩,不离绝也。《前汉·韩信传》军皆殊死战。《师古注》殊,绝也。谓决意必死。又断绝也。《左传·昭二十三年》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又伤而未绝也。《史记·苏秦传》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又别也,异也。《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涂。《礼·大传》殊□号,异器械。又过也。《后汉·梁竦传》母氏年殊七十。〈注〉殊,犹过也。又语词。《诗·魏风》殊异乎公路。又殊庭,蓬莱仙人庭也。《前汉·郊祀志》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又叶时流切,音酬。《陈琳诗》沈沦衆[音zhòng]庶间,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涂涂:《丑集中·土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同都切,音徒。泥也。《书·禹贡》涂泥。见土字注。又《尔雅·释诂》路旅,涂也。《张衡·西京赋》参涂夷庭。〈注〉参涂,郭门之三道。《潘岳·藉田赋》启四涂之广阡。又杜也,杜塞孔穴也。《书·梓材》惟其涂墍茨。《诗·小雅》如涂涂附。又污也。《庄子·让王篇》夷齐曰:周以涂吾身。不如避之以洁吾行。又厚貌。《楚辞·九叹》白露纷以涂涂。《谢朓·酬王晋诗》涂涂晚露稀。又《礼·檀弓》菆涂龙輴以椁。又涂车,明器也。《礼·檀弓》涂车刍灵。自古有之。又糊涂,不分晓也。《宋史·吕端传》太宗欲相端,或言端为人糊涂。帝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又涂乙,攺窜也。《隋百官志》给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诏敕有不便者,涂窜奏还,谓之涂归。《李义山韩□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攺清庙生民诗。又涂山,国名。在寿春界巢县东北。《书·益稷》娶于涂山。《连山易》禹娶涂山氏女,名攸。《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涂山,今山前有禹会村。《苏轼·有禹会村诗》。俗谓涂山在会稽,渝州,濠州,当涂,九江,及三巴之江州,□非。又山名。《山海经》天帝山之西南曰臯涂之山。又三涂,太行轘辕崤渑也。《马融·广成颂》右矕三涂。左槩嵩岳。矕视也。又姓。见《统谱》。又《集韵》徒故切,音渡。《张衡·思玄赋》云师□以交集兮,冻雨沛其洒涂。□琱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路。又《广韵》宅加切《集韵》直加切,□音茶。沮洳也。一曰饰也。《前汉·东方朔传》谐语曰:老柏涂。《柳宗元诗》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东门牛屡饭,中散蝨空爬。又叶他鲁切,音土。《史记·龟筴传》周流天下,还复其所。上至苍天,下薄泥涂。考证:(又三涂,太行轘辕崤渑也。)谨照集韵轘改轘。(《马融·广成颂》左矕三涂。右槩嵩岳。矕音盻。)谨照原文左矕改右矕。右槩改左槩。又盻与矕不同音,照原注音盻改视也。(《柳宗元诗》东门半屡饭,中散蝨空爬。)谨照原文半改牛。
同同:《丑集上·口字部》《唐韵》《正韵》徒红切《集韵》《韵会》徒东切,□音桐。《说文》合会也。《玉篇》共也。《广韵》①也。《易·同人》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书·益稷》敷同日奏罔功。又《广韵》齐也。《书·舜典》同律度量衡。《诗·小雅》我马既同。又聚也。《诗·小雅》兽之所同。〈传〉同犹聚也。又和也。《礼·礼运》是谓大同。〈注〉犹和也,平也。又《周礼·春官·大司乐》六律六同。〈注〉六律合阳声者,六同合阴声者。又《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注〉律以竹,同以铜。言助阳宣气,与之同也。又《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诗·小雅》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又《周礼·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注》司马法曰:十成为终,十终为同,同方百里。〈疏〉谓之为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闻同,故名百里为同也。又爵名。《书·顾命》上宗奉同瑁。〈注〉同,爵。瑁,圭也。又州名。《广韵》汉冯翊地有九龙泉,泉有九源,同为一流,因以名之。《韵会》后魏以沣水攸同名州。又《正韵》通也。《庄子·在宥篇》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注〉吕吉甫曰:空同之上,无物而大通之处也。又姓。《正字通》唐有同谷。又《卢仝诗》仝不仝,异不异,是谓大仝而小异。又通作童。《列子·黄帝篇》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又《释文》徒贡切,音洞。与詷同。《礼·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注〉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单作同字,是齐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则言旁作同。汉魏之时,字义如此,今则总为一字。又叶徒黄切,音唐。《□琳·答客难》六合咸熙,九州来同。倒载干戈,放马华阳。①字作北下□。考证:(司马法曰,成为终,终十为同。)谨照周礼注原文终十改十终。
致致:《未集下·至字部》《广韵》《集韵》□陟利切,音踬。《说文》送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礼·曲礼》献田宅者操书致。〈注〉详书其多寡之数,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杨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系辞》备物致用。〈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注〉致,犹会也。民虽受上田中田下田,及会之。以下剂为率。又纳也。《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废绝,致是与人,明朝廷必有贤代己也。又传致也。《诗·小雅》工祝致告。〈笺〉祝於是致孝孙之意,告尸以利成。又极也。《书·盘庚》凡尔衆[音zhòng],其惟致告。〈传〉致我诚,告汝衆[音zhòng]。《礼·礼器》有放而不致也。〈疏〉致,极也。又《礼·乐记》致乐以治心。〈注〉致,犹□审也。又委也。《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事君能致其身。《朱注》致,犹委也。又诚也。《老子·道德经》其致之。〈注〉致,诚也。又挑战曰致师。《左传·宣十二年》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疏〉致师,致其必战之志。又态也。《水经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六帖》崔远风致整峻。《王缙诗》自然成高致。又至也。《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疏〉训致为至,梦之所至也。又制也。《管子·白心篇》以致为仪。〈注〉致者,所以节制其事,故为仪。又《易·系辞》一致而百虑。〈疏〉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又就也。《老子·道德经》故致数车无车。〈注〉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轝,无有各为车者。又《诗·大雅》是致是附。〈传〉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运转之词。又密也。《礼·礼器》德产之致也精微。〈注〉致,致密也。《前汉·严延年传》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齐。又与致通。《礼·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必功致为上。〈注〉谓功力密致也。致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