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xíng guǐ zhuàng
成语注音:ㄕㄨ ㄒㄧㄥˊ ㄍㄨㄟˇ ㄓㄨㄤˋ
成语简拼:SXG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殊形詭狀
成语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近义词
殊形诡色、殊形怪状、奇形怪状
成语示例
(1)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清·方苞《游雁荡记》
成语造句
(1)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殊形诡状”几个大字。
(2)噜噜写不出成语“殊形诡状”的拼音。
(3)锐锐不会写成语“殊形诡状”的最后一个字。
(4)泳涵大哥哥给季衍和薏名讲解了“殊形诡状”的典故。
(5)紫云二中的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殊形诡状”。
(6)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见清·方苞《游雁荡记》。
(7)前往临渭区下吉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公交车上,跃铭大哥哥给俪兴和铱欣介绍了『殊形诡状』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殊殊:shū 1、<动>断;绝。《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弗殊。』2、<动>死。《史记·淮南王刘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3、<形>特别;特殊。《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陛下也。』4、<形>不同;差异。《过秦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5、<副>很;非常。《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形形:xíng 1、<名>形体。《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2、<名>容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3、<名>形象;形状。《订鬼》:『泄于目,目见其形。』4、<名>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5、<动>表露;表现。《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6、<名>表现出的现象。《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7、<动>对比。《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形容] (1)形体容貌;神色。(2)描摹;描述。[形质] (1)肉体;躯壳。(2)身材相貌。(3)才能与气质。
诡诡:guǐ 1、<动>要求;责成。《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力,恐未效而死。』2、<形>欺诈;狡诈。《屈原列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形>奇怪;异常。《新唐书·吐蕃传》:『上宝器数百具,制治诡殊。』4、<动>违背;不符。《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5、<动>隐蔽。《<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
状状:zhuàng 1、<名>形状;……的样子。《核舟记》:『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2、<名>情形。《信陵君窃符救赵》:『具告以欲死秦军状。』3、<名>景象。《岳阳楼记》:『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4、<动>陈述。《中山狼传》:『先生不服,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5、<动>描写。《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状。』6、<名>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诉讼。《狱中杂记》:『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7、<副>大概。《西门豹治邺》:『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殊殊:《辰集下·歹字部》《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正韵》尚朱切,□音殳。《说文》死也。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庄子·在宥篇》殊死者相望也。〈注〉广雅曰:殊,断也。司马云决也。一曰诛也。《字林》云死也。《前汉·宣帝诏》赦殊死以下。又绝也。《前汉·宣帝诏》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师古注》粲,明也。殊,绝也。明於仁恩,不离绝也。《前汉·韩信传》军皆殊死战。《师古注》殊,绝也。谓决意必死。又断绝也。《左传·昭二十三年》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又伤而未绝也。《史记·苏秦传》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又别也,异也。《易·系辞》天下同归而殊涂。《礼·大传》殊□号,异器械。又过也。《后汉·梁竦传》母氏年殊七十。〈注〉殊,犹过也。又语词。《诗·魏风》殊异乎公路。又殊庭,蓬莱仙人庭也。《前汉·郊祀志》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又叶时流切,音酬。《陈琳诗》沈沦衆[音zhòng]庶间,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形形:《寅集下·彡字部》《唐韵》户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音邢。《说文》象形也。《释名》形有形象之异也。《易·乾卦》品物流形。又《系辞》在地成形。又《玉篇》形,容也。《书·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传〉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谷梁传·桓十四年》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注〉貌,姿体。形,容色。又《韵会》形,体也。《前汉·杨王孙传》形骸者,地之有也。又《正韵》现也。《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又骨露也。《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注〉形谓骨见。又地势也。《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注〉得形势之胜便者。《前汉·鼂错传》臣闻用兵临战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又器也。《史记·秦本纪》饭土塯,啜土形。〈注〉如淳曰:土形,饭器之属,瓦器也。◎按与鉶同。
诡诡:《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过委切《集韵》《韵会》《正韵》古委切,□音垝。《说文》责也。《前汉·京房传》臣出守郡,自诡效功。《师古注》自以为忧责也。《孔融·荐祢衡表》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注〉自责必系单于也。又《玉篇》欺也,谩也。《类篇》诈也。《谷梁传·文六年》诡辞而出。〈注〉不以实吿人。又《玉篇》怪也。《庄子·齐物论》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注〉吊诡,至怪也。又《增韵》异也。《前汉·刘辅传》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师古注》诡,异於衆[音zhòng]也。《后汉·班固传》殊形诡制。〈注〉诡,异也。又违也。《前汉·董仲舒传》有所诡於天之理与。《师古注》违也。又毁也。《后汉·班固传论》固之序事不激诡。〈注〉激,扬。诡,毁也。又《广雅》诡随,小恶也。《诗·大雅》无纵诡随。〈注〉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又《广韵》横射物为诡遇。《孟子》为之诡遇。《赵注》横而射之也。《朱注》不正而与禽遇也。又谲诡,变化也。《张衡·东京赋》瑰异谲诡。又《广雅》诡犀,总也。总,音思。又《正韵》戾也。又星名。《前汉·天文志》司诡星出西方。《孟康注》星大而有尾,两角,荧惑之精也。又邑名。《史记·秦始皇纪》将军蒙骛,攻魏氏畼有诡。〈注〉畼有诡,魏邑名。又姓。《左传·庄十六年》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注〉诡诸,周大夫。夷,采地名。又人名。《史记·齐世家》桓公长卫姬生无诡。《左传》作无亏。又通作恑。《陆机·辩亡论》古今诡趣。〈注〉诡,变也。同恑。《集韵》或作謉、伪。《正韵》亦作佹、傀。
状状:《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鉏亮切《集韵》《韵会》助亮切,□音□。《说文》犬形也。从犬,爿声。又《玉篇》形也。《易·系辞》知鬼神之情状。又《韵会》形容之也,陈也。《庄子·德充符》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衆[音zhòng]。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又《史记·夏本纪》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注〉索隐曰:言无功状。《战国策》春申君问状。又《增韵》扎也。《正韵》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