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偃武修文

www.16system.cn 2023-09-07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成语注音:ㄧㄢˇ ㄨˇ ㄒㄧㄨ ㄨㄣˊ成语正音偃,不能读作『yàn』。
成语简拼:YWXW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偃武修文成语辨形文,不能写作『闻』。
成语英文:desist from military activities and encourage culture and eduction

成语解释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成语释义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语出《书经·武成》。

成语用法

一、[义]偃息武备,提倡文教。[类]用在『倡文息武』的表述上。[例](1)东汉光武即位後,便偃武修文、励精图治。(2)战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充实国力。(3)历史上有许多开国之君,都提出了清静无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针。(4)经过连年的战争後,国家元首极力推动偃武修文政策,人民的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5)唐太宗记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止战斗。

近义词

文修武偃、武偃文修、修文偃武、偃武行文、偃武兴文、止戈兴仁、偃武觌文、偃兵修文、偃武崇文、偃革尚文、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偃兵息甲、卖剑买牛、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放牛归马

反义词

穷兵黩武、兵荒马乱、烽火连天

关联成语

偃武行文、偃武兴文、修文偃武、文修武偃、武偃文修

成语接龙

1、偃武修文→文弱书生→生死予夺→夺眶而出→出乎意料→料峭春寒→寒灰更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槃玉敦→敦默寡言→言多伤行→行不贰过→过而能改→改过自新→新亭对泣→泣不可仰→仰观俯察→察察而明→明公正气→气壮胆粗→粗中有细→细大不捐→捐躯殉国→国士无双

2、偃武修文→文无点易→易如翻掌→掌上观文→文房四宝→宝刀未老→老马恋栈→栈山航海→海盟山咒→咒天骂地→地老天昏→昏头转向→向若而叹→叹老嗟卑→卑躬屈节→节威反文→文人相轻→轻怜重惜→惜指失掌→掌上明珠→珠零玉落→落荒而逃→逃之夭夭→夭桃襛李→李郭同舟

3、偃武修文→文子同升→升山采珠→珠槃玉敦→敦世厉俗→俗下文字→字顺文从→从俗浮沉→沉思默想→想望风采→采薪之忧→忧愤成疾→疾首痛心→心旌摇摇→摇鹅毛扇→扇席温枕→枕麹藉糟糟糠之妻→妻离子散→散伤丑害→害人不浅→浅斟低唱→唱沙作米→米已成炊→炊臼之痛

4、偃武修文→文不加点→点石成金→金舌蔽口→口讲指画→画脂镂冰→冰雪聪明→明镜高悬→悬鹑百结→结驷连骑

成语示例

(1)《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宋乾道淳熙年间,孝宗皇帝登极,奉高宗为太上皇。那时金邦和好,四郊安静,偃武修文,与民同乐。』

(2)《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四一出》:『今淮扬危急,便着安抚杜宝前去迎敌,不可有迟。其传胪一事,待干戈宁辑,偃武修文。可谕知多士。』

(4)《後汉书·卷七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袁术》:『元恶(董卓)既毙,幼主东顾,乃使王人奉命,宣明朝恩,偃武修文,与之更始。』

(5)《封神演义·第九八回》:『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

(6)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晋武帝讲武於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

(7)《书经·武成》:『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源)

(8)唐太宗记取隋炀帝灭亡的教训,实行偃武修文,知人善任,为大唐帝业打下良好基础。

(9)经过连年的战争後,国家元首极力推动偃武修文政策,人民的生活才逐渐安定下来。

(10)历史上有许多开国之君,都提出了清静无为、偃武修文的施政方针。

(11)战後最重要的事就是偃武修文,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充实国力。

(12)东汉光武即位後,便偃武修文、励精图治。

成语造句

(1)成语「偃武修文」是一个联合式成语。

(2)慈恩学校的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偃武修文”。

(3)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偃武修文”几个大字。

(4)胡胡不会写成语“偃武修文”的最后一个字。

(5)开霁哥哥给佳贤和锦玲介绍了“偃武修文”的历史典故

(6)秋秋写不出成语“偃武修文”,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7)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以示天下大服。

(8)去往徐家庄中学的巴士上,佳希大哥哥给玉瑾和会会讲述了『偃武修文』的历史典故

(9)文舞九成,终于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武舞九成,终于偃武修文,投戈讲艺。见《宋史·乐志四》。

(10)江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彰善瘅恶,崇教化,移风俗。见宋·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

(11)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12)北宋仁宗年间,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朝廷虽有偃武修文之举,然民间依然群侠并起,书写了几多流芳百世的侠客传奇。

(13)第三、大乱已平,偃武修文;浙江巡抚是洪杨平后委派的第一员封疆大吏,也是恢复文治的开始,所以此人最好科甲出身。

成语出处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成语典源

《书经·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注](1)厥:其。(2)哉生明:阴历每月初三日,月光始生。哉,始也。(3)商:朝代名。约当西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为商汤灭夏後所建立的国家。建都亳,经多次迁移,最後盘庚迁都於殷。传至纣,被周武王所灭。(4)丰:即酆城,周文王都城。(5)偃武:偃息武备。(6)华山之阳:即华山之南。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7)桃林之野:华山东郊。桃林,华山之东,位於华阴县潼关。

成语典故

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姬发出兵反抗暴政,终於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战争结束,生活恢复平和,於是周武王下令停止军备,提倡文教。放回战时军用的牛、马,用以表示天下太平,不再徵用牛马。『偃武修文』是直接摘自典源的成语,就用来指偃息武备,提倡文教。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