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ò jiān fàn kē
成语注音:ㄗㄨㄛˋ ㄐㄧㄢ ㄈㄢˋ ㄎㄜ
成语简拼:ZJFK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作姦犯科成语辨形作,不能写作『做』。
成语英文:violate the law and commit crimes
成语解释
奸:坏事;科:法律条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成语辨析]
作奸犯科与『违法乱纪』有别:作奸犯科侧重于形容作坏事;多用在书面语里;『违法乱纪』侧重于形容犯纪律;多用在口语里。
成语用法
作主语、谓语、定语;指犯法
近义词
违法乱纪、以身试法、知法犯法
反义词
安分守己、奉公守法、循规蹈矩
成语接龙
1、作奸犯科→科第出身→身当矢石→石赤不夺→夺席谈经→经久不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盖如云→云开雾释→释回增美→美女破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目→目瞪口僵→僵桃代李→李白桃红→红叶传情→情见乎言→言不尽意→意出望外
2、作奸犯科→科第出身→身心交病→病骨支离→离魂倩女→女大须嫁→嫁犬逐犬→犬吠之盗→盗亦有道→道尽涂殚→殚精毕力→力学笃行→行步如飞→飞遁离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疎食→食子徇君→君圣臣贤→贤身贵体→体无完肤→肤见谫识→识时达务→务本抑末→末如之何
3、作奸犯科→科头裸身→身微力薄→薄唇轻言→言出祸随→随地随时→时易世变→变脸变色→色胆包天→天人共鉴→鉴毛辨色→色丝虀臼→臼灶生蛙→蛙鸣狗吠→吠影吠声→声色狗马→马牛其风→风口浪尖→尖言尖语→语近指远→远求骐骥→骥服盐车→车水马龙→龙驰虎骤→骤风暴雨
4、作奸犯科→科头裸身→身显名扬→扬汤止沸→沸天震地→地北天南→南风不竞→竞短争长→长久之计→计出万死→死有余责→责实循名→名贸实易→易于反手→手足异处→处心积虑→虑周藻密→密约偷期→期颐之寿→寿元无量→量凿正枘→枘圆凿方→方领矩步→步月登云→云阶月地
5、作奸犯科→科头袒体→体规画圆→圆木警枕→枕流漱石→石火风烛→烛照数计→计日指期→期期艾艾→艾发衰容→容膝之地→地塌天荒→荒无人烟→烟霏雾集→集苑集枯→枯木死灰→灰烟瘴气→气义相投→投膏止火→火烧火燎→燎发摧枯→枯枝再春→春晖寸草→草草收兵→兵未血刃
成语示例
(1)今儿子既在你处,必然是你作奸犯科,诱藏了我娘子,有甚么得解说?▼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
成语造句
(1)多数情况下,国际引渡事宜单调乏味,作奸犯科之人在填完了无数枯燥的表格后才被带回国接受审判。
(2)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作奸犯科”几个大字。
(3)警察试图追踪他小打小闹作奸犯科的缘由。
(4)李家台乡中学的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作奸犯科”。
(5)诺厄这时洋洋得意,他渴望在首都过一种作奸犯科的安逸生活。
(6)是作奸犯科,触犯了法律,因而被人砍头?
(7)他是个绘画天才,但他也是一位非常惹眼的同性恋者和自然的神圣秩序的崇拜者,这俩点使他永远背上冒犯上帝和作奸犯科的罪名。
(8)小丹不会写成语“作奸犯科”的最后一个字。
(9)小慧写不出成语“作奸犯科”,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
(10)晓钰大哥哥给滢比和井謦讲了“作奸犯科”的典故。
(11)这里有佛教的妖魔鬼怪,任务是惩罚作奸犯科之人。
(12)这种社会的转型对建立于其上的道德的冲击是巨大的,传统道德在调整当今的道德失范及作奸犯科等社会丑恶现象时显得苍白乏力。
(13)…移入地为非做歹,作奸犯科,这在中外人口迁…
(14)清浊杂陈,有各种各样的渣滓混迹其中,各种不法之徒在移入地为非做歹,作奸犯科,这在中外人口迁移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15)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感谢这两个正在受到指控的作奸犯科者。
(16)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感谢这两个正在受到指控的作奸犯科者。
(17)想不到竟也作奸犯科,真是出乎意料。
(18)天理昭彰,铤而走险、作奸犯科的人是难逃法网的。
(19)至作奸犯科,则奇计环生,如鬼如蜮,大抵皆然,不独此一人一事也。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前出师表》希望他整顿朝纲,将作奸犯科者严惩以巩固政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犯科犯科:[fànkē] 犯法。科:法律条文。作奸犯科。
作作:zuò 1、<动>起来;起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作。』2、<动>兴起;出现。《五蠹》:『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3、<动>发动;发出;发生。《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狱中杂记》:『此疫作也。』4、<动>演奏。《石钟山记》:『如乐作焉。』5、<动>振作;振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鼓而衰。』6、<动>干;做。《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7、<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8、<动>制作;建造。《张衡传》:『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9、<动>创作;写作。《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10、<动>劳作;劳动。《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1、<名>作品。《图画》:『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12、<象>摹写老鼠活动的声音。《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作计] (1)主意。(2)打主意。[作色] 生气;变脸色。[作手] 能手。[作死] 自寻死路。[作用] (1)努力。(2)作为。
奸奸:jiān 1、<形>邪恶;狡诈的。《教战守策》:『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知彼其奸谋而折其骄气。』2、<名>邪恶伪诈的人或事。《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犯犯:fàn 1、<动>侵犯。《左传·城濮之战》:『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2、<动>触犯;冒犯。《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3、<动>危害。《国语·楚语》:『若防大川焉,溃而所犯必大矣。』4、<动>冒;冒着;顶着。《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5、<动>使用。《孙子·九地》:『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6、<名>罪犯;犯人。《狱中杂记》:『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科科:kē 1、<名>类别;门类。《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科。』2、<名>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门类、名目。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3、<名>法律;法律条文。《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动>征收;摊派。《促织》:『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5、<名>传统戏曲剧本表示角色的舞台动作及表情的用语。《长亭送别》:『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
作作:《子集中·人字部》(古文)胙《唐韵》则洛切《集韵》《韵会》《正韵》即各切,□臧入声。兴起也。《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覩。《书·尧典》平秩东作。又振也。《书·康诰》作新民。又造也。《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诗·鄘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又为也。《诗·郑风》敝予又改作兮。又始也。《诗·鲁颂》思马斯作。又坐作。《周礼·夏官》大司马敎坐作进退之节。又将作,秦官名。《前汉·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宫室。又作犹斮也。《礼·内则》鱼曰作之。〈注〉谓削其鳞。又汨作,逸书篇名。又姓。汉涿郡太守作显。又与诅同。怨谤也。《诗·大雅》侯作侯祝。又《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文海唤穑褚棺鳎粑揆啵裎逖F。《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又《韵补》叶总古切,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又叶子悉切,音即。《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难》太王筑室,百堵俱作。西伯营台,功不浃日。考证:(《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睹。)谨照原文睹改覩。(《诗·邶风》定之方中,作于楚宫。)谨照原文邶风改鄘风。
奸奸:《丑集下·女字部》《广韵》古颜切《集韵》《韵会》《正韵》居颜切,□音菅。《说文》私也。一曰诈也,淫也。《书·舜典》□贼奸宄。〈注〉劫人曰□,杀人曰贼,在外曰奸,在内曰宄。《礼·乐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管子·君臣篇》止诈拘奸,厚国之道也。《张衡·西京赋》禁御不若,以知神奸。魑魅罔两,莫能逢旃。删天韵本通。《字汇》叶音坚,非。又高丽用中国书,独以奸为好字,好为奸字。见《正字通》。考证:(《礼·学记》政以一其行,□以防其奸。)谨照原书学记改乐记。
犯犯:《巳集下·犬字部》《广韵》防鋄切《集韵》《韵会》父鋄切,□凡上声。《玉篇》抵触也。《广韵》干也,侵也,僭也,胜也。《尔雅·释诂》犯,胜也。〈注〉陵犯,得胜也。《书·大禹谟》兹用不犯于有司。《礼·曲礼》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又《檀弓》事亲,有隐而无犯。《周礼·夏官》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主。既祭之,则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又《字汇补》叶符店切。《欧阳修·新孀诗》兰枯蕙死谁复吊,残菊篱根争艳艳。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科科:《午集下·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禾切,音窠。《说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徐曰》会意。又《广韵》条也,本也,品也。《战国策》科条既备。又坎也。《孟子》盈科而后进。又等也。《论语》为力不同科。又科,断也。《释名》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又取人条格曰科第。《前汉·元帝纪》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郞从官。〈注〉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郞及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后汉·徐防传》立博士十有四家,设甲乙之科。〈注〉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郞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又木中空也。《易·说卦》科上稿。又科头。《史记·张仪传》跿跔科头。〈注〉谓不着兜鍪入敌。又科斗,虾蟆子。一名活东,头圆大而尾细。古文书形似之。又科雉,兽名。《刘向·说苑》楚庄王猎於云梦,射科雉。又地名。《水经注》汳水,又东迳科城北。又《广韵》苦卧切,音课。滋生也。《正字通》植禾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