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辅右弼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ǒ fǔ yòu bì成语注音:ㄗㄨㄛˇ ㄈㄨˇ ㄧㄡˋ ㄅㄧˋ
成语简拼:ZFY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左輔右弼
成语解释
圃、弼: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辅助。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辅佐
成语示例
(1)以后还望中堂忍辱负重,化险为夷,两公左辅右弼,折冲御侮。▼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成语造句
(1)昌乐县第四中学的独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左辅右弼”。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左辅右弼”几个大字。
(3)蕊蕊写不出成语“左辅右弼”的拼音。
(4)小成不会写成语“左辅右弼”的最后一个字。
(5)梓璐大哥哥给荫琬和子馒讲述了“左辅右弼”的历史典故
(6)在前往高阳县小王果庄乡李果庄中学的车上,立波哥哥给任亭和犀允讲解了『左辅右弼』的故事。
成语出处
《晋书·潘尼传》:『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左左:zuǒ 1、<名>左边,与『右』相对。《垓下之战》:『左,乃陷大泽中。』《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名>战车左边的卫士。《殽之战》:『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3、<名>东面。古代地理观念中,以东为左。《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4、<名>旁边。《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左。』5、<名>(车骑的)尊位。《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6、<名>较低的地位。古代尊称右,故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琵琶行》:『予左迁九江郡司马。』7、<形>不正;邪僻。《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8、<动>不合。韩愈《答宝秀才书》:『身动而事左。』9、<动>不赞助。《战国策·魏策》:『右韩而左魏。』10、<名>证据;证人。《新唐书·刘知几传》:『举十二条左证其谬。』[左道] (1)邪道。(2)一切不正派的行为和事情。[左右] (1)左边和右边。(2)旁侧;周围。(3)身边的人;近侍;近臣。(4)对对方的一种敬称。(5)表示约数,相当于『上下』。(6)帮助;辅佐。(7)支配;控制。(8)反正;横竖。
辅辅:fǔ 1、<名>绑在车轮外的两根直木。《诗经·正月》:『其车既载,乃弃尔辅。』2、<名>腮;面颊。黄庭坚《进叔》:『小儿丰颊辅。』3、<动>辅佐;协助。《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4、<名>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辅车] 颊骨与牙床。比喻相互依存的事物。:『辅。』[辅行] 副使。《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
右右:yòu 1、<名>右边。《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2、<名>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斜的力士。《殽之战》:『莱驹为右。』3、<名>古代称等级(人或物;地位等)。《促织》:『无出其右者。』4、<动>尊重。《淮南子·氾论》:『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5、<动>赞助。《左传·襄公十年》:『王右伯舆。』6、<动>通『侑』,劝人饮食。《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7、<动>崇尚,重视。『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右武] 崇尚武功。[右职] 重要官职。[右族] 豪门大族。
弼弼:bì 1、<名>矫止弓弩的工具。[引] 辅正,纠正。《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2、<动>辅佐;辅助。王禹偁《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用是道弼谐帝皇,则尧舜雍熙之化可致也。』[又] 辅佐别人的人。《新唐书·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3、<动>违背。《汉书·韦贤传》:『其争如何?梦王我弼。』[弼亮] 1.辅助,辅佐。2.指相位。[弼疑] 指在君王左右担当辅佐的重任。
左左:《寅集中·工字部》《唐韵》《正韵》臧可切《集韵》《韵会》子我切,□音□。《增韵》左右定位。左,右之对,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王制》男子由右,妇人由左。《史记·文帝纪》左贤右戚。〈注〉韦昭曰:左犹高,右犹下也。又《增韵》手足便右,以左为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前汉·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注〉师古曰:左官犹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汉时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为尊,故谓降秩为左迁。佐诸侯为左官也。《韵会》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又《正韵》左,戾也。又乗[音chéng]车尚左。《礼·曲礼》祥车旷左。〈疏〉旷,空也。车上贵左,仆在右,空左以拟神也。又吉尚左。《礼·檀弓》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又不助也。《左传·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又证也。《前汉·杨恽传》左验明白。〈注〉左,证左也。言当时在其左右,见此事者也。又姓。《广韵》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后因氏焉。又汉复姓二氏,左传公子目夷为左师,其后为氏。秦有左师触讋。晋先蔑为左行,其后为氏。汉有御史左行恢。又《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又叶总古切,音祖。《王逸·九思》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俓[音jìng,古同径]娵觜兮直驰,御者迷兮失轨。轨音矩。又叶祖戈切,挫平声。《诗·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考证:(《礼·王制》男子由右,女子由左。)谨照原文女子改妇人。(《礼·檀弓》孔子与门人拱立而尚右。)谨照原文拱改立。立改拱。
辅辅:《酉集下·车字部》《广韵》扶雨切《五音集韵》父雨切,□音□。《说文》人颊骨也。《易·咸卦》咸其辅颊舌。〈注〉辅,上颔也。《左传·僖五年》辅车相依。又《正韵》车辅,两旁夹车木也。《诗·小雅》乃弃尔辅。〈疏〉辅以佐车,可解脱之物。今人缚杖于辐,以孩辅车也。又《广韵》毗辅,相助也,弼也。《增韵》扶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说命》朝夕纳诲,以辅台德。又以物相将曰辅。《周礼·地官》乡大夫以旌节辅令则达之。〈注〉民虽以徵令行,其将之者无节,则不得通。又四辅,官名。《礼·文王世子》设四辅。〈注〉谓师、保、疑、丞也。又府史胥徒亦谓之辅。《周礼·天官·大宰》置其辅。〈注〉庶人在官者也。又《韵会》四辅,星名。所以辅佐北极。又三辅,郡名。汉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又辅氏,地名。《左传·宣十五年》秦伐晋,次于辅氏。又龙辅,玉名。《左传·昭二十九年》公使献龙辅于齐侯。又姓。晋智果别族为辅氏。考证:(《诗·小雅》无弃尔辅。〈注〉辅以佐车,可解脱之物。今人缚杖于辐,防辅之脱也。)谨照原文无弃改乃弃。注改疏。防辅之脱改以孩辅车。
右右:《丑集上·口字部》《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音峟。与佑佑通。《说文》助也。《尔雅·释诂》右,导也,勴也,亮也。《书·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注〉左音佐。《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诗·大雅》保右命尔,燮伐大商。又左之对也。《书·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礼·少仪》赞币自左,诏辞自右。〈注〉立者尊右。又上也。《前汉·公孙弘传》守成上文,遭遇右武。〈注〉师古曰:右亦上也。又《循吏传》文翁以为右职。〈注〉师古曰:右职,县中高职也。又强也。《后汉·明帝纪》无令豪右,得固其利。又官名。《周礼·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注〉羣右,戎右,齐右,道右也。又姓。《正字通》汉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岩。又《广韵》汉复姓,五氏。左传□乐大心为右师,其后因官为氏,汉有中郞右师谭。晋贾华为右行,因官为氏,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何氏姓苑有右闾、右扈、右南等氏。又山名,兽名。《山海经》长右之山有兽,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又与侑通。《周礼·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注〉右读为侑。劝也。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云久切,音有。义同。○按《集韵》有上去二音,义实相通。《正韵》於上声训左右手,去声训右助,二音分二义,非。又叶以周切,音由。《诗·周颂》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按《唐韵》正音以。今从朱注。又叶羽轨切,音以。《诗·卫风》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弟叶满彼反。《秦风》溯徊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宋玉·笛赋》隆崛万丈,盘石双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韵》正云:右古音以正引经传子集证之,是直当读作以,非止叶音矣。又叶于记切,音异。《诗·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钟鼓既设,一朝右之。喜叶去声。又叶演女切,音与。《陆云·陆丞相诔》乃干中军,入作内辅。公侯陟降,在帝左右。《说文》本作□,从口从又。《徐锴曰》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考证:(又叶于记切,音意。)谨按于属喻母,意属影母,于记切非意字之音,谨照字母音意改音异。
弼弼:《寅集下·弓字部》《唐韵》房密切《集韵》《韵会》《正韵》薄密切,□频入声。《说文》本作□。□,舌也。舌柔而弓刚,以柔从刚,辅弼之意。《韵会》所以辅正弓弩者。《正韵》正弓器也。又《尔雅·释诂》俌也。〈注〉俌犹辅也。《书·大禹谟》明于五□,以弼五敎。又《说命》梦帝赉予良弼。《越语》憎辅远弼。〈注〉相道为辅,矫过为弼。又戾也。《前汉·五行志》君臣故弼,兹谓悖。〈注〉弼,犹相戾也。悖,惑也。又《尔雅·释诂》重也。〈注〉弼辅,所以为重疉也。又《扬子·方言》弼,高也。又通作拂。《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又叶平秘切,音备。《李嵩·述志赋》赳赳干城,翼翼上弼。志馘奔鲸,截彼丑类。《集韵》或作□。考证:(《前汉·□法志》君臣故弼,兹谓悖。)谨按所引系五行志文,非□法志文。据改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