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ú wéi rǔ bì
成语简拼:YWRB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予違汝弼
成语解释
违:过失;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就来纠正。古代帝王鼓励臣下随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话。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奋厉威严以震群工,喜谄谀而恶鲠直,厌封驳而乐顺从。古帝王予违汝弼,似不如此。▼《明史·张养蒙传》
成语造句
(1)芳芳不会写成语“予违汝弼”的最后一个字。
(2)琅琅写不出成语“予违汝弼”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予违汝弼”几个大字。
(4)羟镤大哥哥给敬腾和谨裳讲述了“予违汝弼”的历史典故
(5)银河镇第二中学的锺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予违汝弼”。
(6)在去往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的面包车上,善涛哥哥给缆飘和麟含讲解了『予违汝弼』的故事。
(7)奋厉威严以震群工,喜谄谀而恶鲠直,厌封驳而乐顺从。古帝王予违汝弼,似不如此。见《明史·张养蒙传》。
成语出处
《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予予:yú 1、<代>我。《齐桓晋文之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yǔ 1、<动>给予。《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2、<动>赞许。《荀子·大略》:『言音者予师旷。』[辨] 予,余,吾,我。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予、余、我,既可作主语,又可作定语、宾语。吾,在上古一般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在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前则不受这种限制。直到魏晋以后『吾』才可作宾语。
违违:wéi 1、<动>避开;离开。《左传·成公三年》:『虽遇执事,其弗敢违。』2、<动>违反;违背。《殽之战》:『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3、<形>邪恶。《左传·桓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违误] 违背命令而耽误了公事。
汝汝:rǔ 1、<名>河流名。在今河南省。《孟子·滕文公》:『决汝汉,排淮泗。』2、<代>你;你们;你(们)的。《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汝曹] 汝辈,你们。多用于长辈称后辈。
弼弼:bì 1、<名>矫止弓弩的工具。[引] 辅正,纠正。《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2、<动>辅佐;辅助。王禹偁《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用是道弼谐帝皇,则尧舜雍熙之化可致也。』[又] 辅佐别人的人。《新唐书·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3、<动>违背。《汉书·韦贤传》:『其争如何?梦王我弼。』[弼亮] 1.辅助,辅佐。2.指相位。[弼疑] 指在君王左右担当辅佐的重任。
予予:《子集上·亅字部》《唐韵》余吕切《集韵》《韵会》演女切《正韵》弋渚切,□音与。赐也。《诗·小雅》君子来朝,何锡予之。《周礼·春官》内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夺。通作与。又《博雅》大予,乐名。〈注〉汉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乐为大予乐。又《广韵》弋诸切《正韵》羊诸切。□与余同。我也。《郭忠恕·佩觿集》予读若余。本无余音,后人读之也。《颜师古·刊谬正俗》曲礼,予一人。郑康成注:余予古今字。因郑此说,学者遂皆读予为余。尔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则予之与余,但义训我,非同字也。《说文》:予,相推予也。余,词之舒也。各有意义,本非古今字别也。正观诗赋,予无余音。又《吴棫·韵补》予当读与。诗或敢侮予,将伯助予。楚辞:目眇眇兮愁予,何寿夭兮在予。皆无余音。
违违:《酉集下·辵字部》《唐韵》羽非切《集韵》《韵会》于非切,□音帏。《说文》离也。《广韵》背也。《书·尧典》静言庸违。〈注〉行事则违背之也。又《正韵》避也,去之也。《易·乾卦》忧则违之。〈注〉知难而避也。《礼·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境。〈注〉违犹去也。《论语》违之之一邦。又《韵会》奔放曰违。《左传·宣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疏〉窘迫而奔,及以礼见放,通谓之违。又邪恶也,过失也。《左传·桓二年》昭德塞违。〈注〉塞违,谓闭塞邪违也。《后汉·百官志》有违失,则劾奏。又蓄怨也。《书·无逸》否则厥心违怨。〈注〉违怨者,怨之蓄于中也。又《韵会》依违,不决也。一作猗违。《前汉·律正志》依违以惟,未能修明。又《孔光传》猗违者连岁。〈注〉犹依违也。依且违,言两可也。
汝汝:《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人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与切,□音茹。水名。《说文》水出弘农卢氏,还归山东入淮。《水经》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郦道元注》今汝水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至原鹿县,南入於淮,谓之汝口。侧有汝口戍,淮汝之交会也。《春秋释例》汝水至汝阴褒信县入淮。《诗·周南》遵彼汝坟。又州名。《广韵》春秋时为王畿及郑楚之地。左传,楚袭梁,及霍,汉为梁县,后魏属汝北郡,隋移于陆浑县北,遂攺为汝州。《广舆记》今属河南州,西有临汝城古蹟。又汝宁,郡名。《广舆记》秦属颍川,汉曰汝南,元曰汝宁郡,有汝阳县。又姓。《书·亡篇》有汝鸠,汝方,汤之贤臣。《左传》有汝宽。又《韵会》通作女。《前汉·地理志》女阳,女阴,□与汝同。又尔女亦作尔汝。《书·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为。考证:(《水经》《郦道元注》今汝水出鲁阳县之大孟山黄柏谷。)谨照原文孟改盂。黄改蒙。
弼弼:《寅集下·弓字部》《唐韵》房密切《集韵》《韵会》《正韵》薄密切,□频入声。《说文》本作□。□,舌也。舌柔而弓刚,以柔从刚,辅弼之意。《韵会》所以辅正弓弩者。《正韵》正弓器也。又《尔雅·释诂》俌也。〈注〉俌犹辅也。《书·大禹谟》明于五□,以弼五敎。又《说命》梦帝赉予良弼。《越语》憎辅远弼。〈注〉相道为辅,矫过为弼。又戾也。《前汉·五行志》君臣故弼,兹谓悖。〈注〉弼,犹相戾也。悖,惑也。又《尔雅·释诂》重也。〈注〉弼辅,所以为重疉也。又《扬子·方言》弼,高也。又通作拂。《孟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又叶平秘切,音备。《李嵩·述志赋》赳赳干城,翼翼上弼。志馘奔鲸,截彼丑类。《集韵》或作□。考证:(《前汉·□法志》君臣故弼,兹谓悖。)谨按所引系五行志文,非□法志文。据改五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