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jīng zì guài
成语简拼:ZJZ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驚自怪
成语解释
自己觉得又害怕又惊异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示例
(1)…听么?』原来这一番行者却不曾跟他去,他那里却自惊自怪,乱疑乱猜,故无往而不疑是行者随他身也。呆子惊疑…——明·吴承恩《西游记》
(2)…是这里人胆小,把他就说出许多人,许多大,所以自惊自怪。有我哩!』八戒道:『哥哥说的是那里话!我比你不…——明·吴承恩《西游记》
成语造句
(1)成成写不出成语“自惊自怪”的拼音。
(2)成语自惊自怪的结构和「多才多艺」一样,都是ABAC形式。
(3)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自惊自怪”几个大字。
(4)毛毛不会写成语“自惊自怪”的最后一个字。
(5)睿炜叔叔给樱箐和匹少介绍了“自惊自怪”的成语故事。
(6)叙永镇丹岩初中的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惊自怪”。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晴雯笑道:「也不用我唬去,这小蹄子已经自惊自怪的了。」』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惊惊:jīng 1、<动>马受刺激而行动失常。《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柳毅传》:『鸟起马惊,疾逸道左。』2、<动>惊骇;惊慌。《促织》:『面如土色,大惊。』[又] <动使动>使……惊骇、惊慌。《梦游天姥吟留别》:『慄深林兮惊层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直可惊天地,泣鬼神。』3、<动>惊讶;惊奇。《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4、<动>惊动;震动。《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5、<形>气势大而猛。《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6、<动>起动。《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怪怪:guài 1、<形>奇异;奇特。《三峡》:『绝巘多生怪柏。』[又] 〈形意动〉认为……奇怪;惊异。《荆轲刺秦王》:『群臣怪之。』2、〈动>责备;怪罪。《张衡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3、<名>传说中的妖怪、鬼怪。《西游记》:『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4、<副>很;非常。《红楼梦》:『我怪闷的,来瞧瞧你作什么呢。』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惊惊:《卯集上·心字部》《集韵》吕张切,音良。悲也。又《集韵》力让切,音谅。义同。或作悢□。(惊)《唐韵》《集韵》举卿切《正韵》居卿切,□音京。《说文》马骇也。《玉篇》骇也。《易·震卦》震惊百里。《诗·大雅》震惊徐方。《老子·道德经》得之若宠,失之若辱,是谓宠辱若惊。又叶居阳切,音姜。《张籍·祭韩愈诗》月中登高滩,星汉交垂芒。钓车掷长綫,有获齐驩惊。
怪怪:《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坏切,乖去声。《说文》异也。《增韵》奇也。《风俗通》怪者,疑也。《白虎通》异之言怪也。凡行之诡异曰怪。《中庸》索隐行怪。又状貌之瑰异亦曰怪。《书·禹贡》铅松怪石。又《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又气变常,人妖物孽曰怪。《扬子·太□经》怪分青赤白黑黄,皆物怪也。又怪哉,惊叹之词。又姓。《春秋元命苞》炎帝臣怪义。又通作傀。《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傀异烖。〈注〉傀犹怪也。旧音怪。俗遂作怪。又叶古伪切,音贵。《马融·长笛赋》波散广衍,实可异也。牚距劫遌,又足怪也。《易林》五心六意,岐道多怪。非君本怀,生我恨悔。又叶古怀切,音乖。《元稹·痁卧诗》一生常苦节,三省讵行怪。《周伯琦曰》从心圣声。圣音怪。俗作恠,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