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长城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huǐ cháng chéng成语简拼:ZHC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毀長城
成语解释
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己破坏
近义词
自坏长城
成语示例
(1)…小说中得来。当年清太宗使反间计,骗得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杀了大将袁崇焕,就是抄袭《三国演义》中周瑜使计…——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自毁长城”几个大字。
(2)唱唱不会写成语“自毁长城”的最后一个字。
(3)德雄大哥哥给樱中和译心讲解了“自毁长城”的典故。
(4)芳芳写不出成语“自毁长城”,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5)你自毁长城,怪不得我们了
(6)屯留县第一中学的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毁长城”。
(7)崇祯帝轻率疑臣,自毁长城,致使袁崇焕忠心报国却含恨九泉。
(8)前往石牯塘镇初级中学的公车上,昭麟叔叔给蕖诗和嫣婧讲了『自毁长城』的历史故事。
(9)兵变丧德,削权失算,兵将不知乃自毁长城,对外妥协乃儒生本性,如此之功可值得鼓吹?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长城长城:指万里长城,也用来比喻坚强雄厚的力量,不可逾越的障碍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自毁自毁:[zìhuǐ] 某人或某种东西的自我毁灭。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毁毁:huǐ 1、<动>破坏;毁坏。《病梅馆记》:『毁其盆,悉埋于地。』[又] 特指哀痛时过度而伤害身体。《韩非子·内储说》:『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2、<动>诽谤;讲别人的坏话。《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3、<动>焚烧。《晋书·温峤传》:『遂毁犀角而照之。』[毁齿] 指儿童脱落乳齿,也借指换齿时的儿童。
长长:cháng 1、<形>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2、<形>高;高大。《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3、<形>长久;久远。《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形>广;广阔。《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5、<动>擅长。《冯婉贞》:『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6、<副>经常。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zhǎng 1、<动>生长。《采草药》:『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又] <动使动>使……生长;扶养;抚育。晃错《论贵粟疏》:『养孤长幼在其中。』2、<动>增长;滋长。《赤壁赋》:『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3、<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排行第一。《屈原列传》:『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北子兰为令尹。』5、<名>兄;哥哥。常『兄长』、『长兄』连用。《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6、<名>首领;头领。《陈涉世家》:『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又] 做……首领;当头领。《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长才] 高才,英才。[长跪] 直身而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著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重。《后汉书·李善传》:『有事则长请白,然后行之。』[长世] 绵续久存。[长亭] 秦汉时十里修亭,谓之长亭,供往来的人休憩。也是送别的地方。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晚,骤雨初歇。』[长君] 1.古称年长之君主。2.称别人长兄。[长吏] 1.吏秩之尊者。2.泛指上级官长。白居易《赠友》诗之四:『长久于政,然后风教敦。』[长者] 1.年纪大,辈分高的人。2.性行谨厚、有德望的人。《史记·魏公子列传》:『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能下士也。』
城城:chéng 1、<名>城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动>筑城;修筑城墙。《韩非子·说林》:『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3、<名>城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辨] 城,郭。『城』与『郭』并称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郭』连用时,泛指城。[城池] 城墙和护城河。《战国策·中山策》:『百姓心离,城不修,既无良臣,又无守备。』后泛指城市,城邑。[城堞] 城上女墙。[城府] 1.城市及官署。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扶榇归咸秦。』2.比喻心机深隐难测。《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人自不忍欺。』[城郭] 内城的墙叫城,外城的墙叫郭。连用指城市。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楚因焚烧其城,系虏其子女。』[城隍] 1.城墙和护城河。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起苑囿。』2.指城邑。寒山《诗》一六七:『侬家暂下山,入到城里。』3.护城之神。《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神,公私每有祈祷。』[城门失火] 比喻无端受牵连而遭祸害。[城阙] 1.城门两边的望楼。《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兮。』2.宫殿;京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城社] 1.城池和祭地神的土坛。2.指邦国。3.比喻权势、靠山。《旧唐书·薛存诚传》:『倚中人为城,吏不敢绳。』[城下之盟] 敌人逼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辱和约。《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大败之,为城而还。』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毁毁:《辰集下·殳字部》《唐韵》许委切《集韵》《韵会》《正韵》虎委切,□音毁。《说文》缺也。一曰坏也。《易·系辞》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诗·豳风》无毁我室。又訾也。《论语》谁毁谁誉。又去也。《礼·儒行》毁方而瓦合。《郑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小人合也。又折也。《战国策》王不构赵。赵不以毁构。〈注〉构,合其战也。毁,折也。不收赵,赵不能以毁折之兵独与秦战。又占岁法,金穰,水毁,木饥,火旱。见《史记·货殖传》。又祷祈除殃曰毁。《周礼·地官·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注〉谓副辜□禳毁除殃咎之属。又哀毁。《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正义》毁瘠,羸瘠也,形骨露也。居丧许羸瘦,不许骨露见也。又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孝经·丧亲章》毁不灭性。又小儿去齿曰毁。《白虎通》男八岁毁齿,女七岁毁齿。又《广韵》《集韵》《韵会》□况伪切,音齂。义同。又叶后五切,音户。《易林》膑诈龎子,夷竈尽毁。兵休卒发,矢至如雨。又叶暄规切,音堕。《扬子·太□经》减其疾不至危也,浏涟之减生根毁也。《韵会》毛氏曰:凡成败之毁,上声,《庄子》其成也毁也之类是也。非自坏而隳毁之则去声,《孟子》毁其宗庙之类是也。恶声令闻之毁誉则毁上声,誉去声,《孟子》不虞之誉求全之毁是也。忌其人而毁之,媚其人而誉之,则毁去声,誉平声,《论语》谁毁谁誉之类是也。然《论语》誉字有音,毁字无音,经史子中成毁之毁,与隳毁之毁皆无音,姑从通用。读书点校者,不可不知。
长长:《戌集上·长字部》(古文)镸《唐韵》《集韵》直良切《正韵》仲良切,□音场。《增韵》短之对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长。《前汉·田横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又久也。《诗·商颂》濬哲维商,长发其祥。〈笺〉长,犹久也。《老子·道德经》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又远也。《诗·鲁颂》顺彼长道,屈此羣丑。〈笺〉长,远也。《古诗》道路阻且长。又常也。《陶潜·归去来辞》门虽设而长关。《李商隐诗》风云长为护储胥。又大也。《世说新语补》愿乗[音chéng]长风,破万里浪。又善也。《晋书·乐广传》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唐书·韩琬传》文艺优长。又《博雅》长,挟也。又《吴语》孤敢不顺从君命,长弟许诺。〈注〉长弟,犹云先后也。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诗·小雅》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又宫名。《班固·西都赋》北弥明光而亘长乐。《谢朓·怨情诗》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注〉长门,汉□皇后所居。又地名。《玉海》长安,本关中地,西汉建都于此,后因谓天子所都为长安。又山名。《说林》公见东阳长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国名。《山海经》有盐长之国。又兽名。《山海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又草名。《尔雅·释草》长楚,铫芅。〈疏〉长楚,一名铫芅。又姓。《左传·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长牂守门。〈注〉长牂,卫大夫。又仲长,复姓。又长乗[音chéng],神名。《山海经·郭璞赞》九德之气,是生长乗[音chéng]。人状犳尾,其神则凝。妙物自潜,世无得称。又《韵会》《正韵》□展两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疏〉元为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长也。《战国策》君长齐奚以薛为。〈注〉长,雄长之长。又齿高也。《书·伊训》立爱惟亲,立敬惟长。《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又位高也。《书·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长。〈传〉言至海诸侯五国,立贤者一人为方伯,谓之五长,以相统治。《释文》五长,衆[音zhòng]官之长。又《周礼·天官·大宰》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注〉长谓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又进也。《易·泰卦》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又生长也。《孟子》苟得其养,无物不长。又长养之也。《前汉·董仲舒传》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又《诗·大雅》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笺〉敎诲不倦曰长。又官名。《左传·襄十一年》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注〉庶长,秦爵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子。〈注〉长子县,属上党郡。又《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宂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宂长。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考证:(《杜甫诗》风云长为护储胥。)谨按筹笔驿诗为李商隐作。杜甫改李商隐。(《周礼·大冢宰》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谨照原书大冢宰改大宰。
城城:《丑集中·土字部》《唐韵》是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音成。内曰城,外曰郭。《释名》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毁也。《古今注》盛也,盛受国都也。《淮南子·原道训》夏鲧作三仞之城。一曰黄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记·始皇本纪》帝筑万里长城。《前汉·元帝纪》帝初筑长安城。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因名斗城。又诸侯僭侈,建城踰制,谓之产城,若生子长大之义。《司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产。又《唐·李肇·国史补》元日冬至,大朝会,百官已集,宰相后至,列烛多至数百炬,谓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记》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又层城。《淮南子·地形训》掘崑仑墟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孙绰·天台赋》苟台岭之可攀,亦何羡于层城。又官名。《左传·文十六年》公子荡为司城。〈注〉宋桓公,以武公讳,司空攺司城。又宫名。《前汉·班倢伃传》倢伃居增城舍。又山名。析城,在河东濩县西。《书·禹贡》底柱析城。又赤城山,在会稽东南。《孙绰·天台赋》赤城霞起以建标。又墓地曰佳城。《博物志》夏侯婴死,送葬至东都门外,马踣地悲鸣,掘之,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又姓。城浑。又司城,复姓。又叶辰羊切,音常。《韩愈·赠张籍诗》我友东来说,我家免祸殃。乗[音chéng]船下汴水,东去趋彭城。考证:(《博物志》得石椁。铭曰:佳城郁郁。二千年见白日,吁嗟夏公,居此室。)谨照原文二改三。夏改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