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gù bù xiá
成语注音:ㄗㄧˋ ㄍㄨˋ ㄅㄨˋ ㄒㄧㄚˊ成语正音暇,不能读作『jiǎ』。
成语简拼:ZGB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自顧不暇成语辨形暇;左边不能写作『目』。
歇后语:蜡人玩火;瞎妹子当媒人成语谜语天生我才必有用
成语英文:be busy enough with one's own affairs成语日文自分(じぶん)のこともかまっていられない,頭(あたま)の上(うえ)のはえを追(お)えない成语德文sich nicht einmal um seine eigenen Angelegenheiten kümmern kǒnnen
成语解释 暇:空闲。光顾自己还来不及。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成语释义 顾,照顾。不暇,没有空间。比喻自身难保,没有余力再管别的事情。※语或本《晋书·卷一〇二·刘聪载记》。
[成语辨析] 自顾不暇与『自身难保』有别:自顾不暇侧重于形容不能照顾别人;『自身难保』侧重于形容不能保全别人。
成语用法 一、 [义]比喻自身难保,没有余力再管别的事情。[类]用在『自身难保』的表述上。[例](1)对於这件事,我自顾不暇,哪还能帮你什麽忙?(2)我现在家里人少力单,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帮你忙呢?(3)她整日被孩子缠得无法脱身,已是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照顾双亲。(4)我最近实在是忙得晕头转向 ,自顾不暇,连带的把你托付的事也拖延了,十分抱歉。(5)为了养活这一家子,左支右绌,疲於奔命,已感到自顾不暇;对你的事纵然有心相挺,实在也爱莫能助。二、 作谓语、定语;用于个人或集体。
近义词 自保不暇、自固不暇、自救不暇、自身难保、明哲保身、草人救火
反义词 助人为乐、慷慨解囊、救死扶伤
关联成语 自救不暇、自保不暇、自固不暇
成语示例 (1)《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庄公见陈不许成,怒曰:「陈所恃者,宋、卫耳。卫乱初定,自顾不暇,岂能为人?俟我结好鲁国,当合齐、鲁之众,先报宋仇,次及於陈,此破竹之势也。」』
(2)《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当初晁思孝做秀才时候,自顾不暇,那有甚麽从厚的节礼到那先生。就是束修的常例,也是三停不满二分。』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六回》:『玉皇攒眉道:「我此刻自顾不暇,焉能再和你做主呢?」』
(4)其以满洲为可倚赖乎?彼自顾不暇,何有于汉人。▼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七回
(5)为了养活这一家子,左支右绌,疲於奔命,已感到自顾不暇;对你的事纵然有心相挺,实在也爱莫能助。
(6)我最近实在是忙得晕头转向,自顾不暇,连带的把你托付的事也拖延了,十分抱歉。
(7)她整日被孩子缠得无法脱身,已是自顾不暇,哪还有精力照顾双亲。
(8)我现在家里人少力单,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帮你忙呢?
(9)对於这件事,我自顾不暇,哪还能帮你什麽忙?
(10)…携,无非终于斗室,囚死而已。今虽略有生机,但自顾不暇,何能另有安顿哥哥 之处。』闺臣道:『紫琼姐姐 府上…——清·李汝珍《镜花缘》
(11)…痛彻心脾。求请做主!」玉皇攒眉道:「我此刻自顾不暇,焉能再和你做主呢。」观者诧问何故。玉皇道:「我…——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奥巴马正自顾不暇的面临一个阻力重重的再选,这种关键时刻,他不可能偏向任何一方,这样才能达到不得罪任何人的目的。
(2)宝成哥哥给郑莘和彦灵介绍了“自顾不暇”的成语典故。
(3)诚诚写不出成语“自顾不暇”,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4)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自顾不暇”几个大字。
(5)芙蓉区韶光子校的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顾不暇”。
(6)格格不会写成语“自顾不暇”的最后一个字。
(7)一些风投者还有认为,经过这次市场跌荡后这些机构也可能没多少资金了,也会同时被这场危机及其后遗症搞的自顾不暇。
(8)由于法国自顾不暇,成为日本首先欲突破的对象。
(9)这为什么如此重要:当你超负荷活动时,你自顾不暇。
(10)玉皇攒眉道:我此刻自顾不暇,焉能再和你做主呢。
(11)且说纯一自顾不暇,岂能为人祈禳!内外对他求说方允。
(12)此时,刘邦正和项羽打内战,自顾不暇,遂使匈奴坐大。
(13)经济方面,吾自顾不暇,现乞食于僧伽,腼颜于人世,夫复何言。
(14)其以满洲为可倚赖乎?彼自顾不暇,何有于汉人。见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七回。
(15)在去湟中县李家山中学的路途中,秉和叔叔给苏雨和心藜讲了『自顾不暇』的历史故事。
(16)浙江的兵饷军需,十分困难,自顾不暇;应该拨给陕甘的协饷,请饬户部另筹改拨。
(17)时逢浩劫,诸道门自顾不暇,借此良机,魔道鲸吞蚕食顺速壮大,待道门醒觉,已是回天乏术。
(18)我们目前自顾不暇,敌人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们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19)在人力有限以及本身业务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外交、新闻等驻外人员想要兼顾文教交流推动,实在是力有未逮。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今虽略有生机,但自顾不暇,何能另有安顿哥哥之处。』
成语典源 ※《晋书·卷一〇二·刘聪载记》赵固郭默攻其河东,至於绦邑,右司隶部人盗牧马负妻子奔之者三万余骑。骑兵将军刘勳追讨之,杀万余人,固、默引归。刘颉遮邀击之,为固所败。使粲及刘雅等伐赵固,次于小平津,固扬言曰:『要当生缚刘粲以赎天子。』聪闻而恶之。李矩使郭默、郭诵救赵固,屯于洛汭,遣耿稚、张皮潜济,袭粲。贝丘王翼光自厘城觇之,以告粲。粲曰:『征北南渡,赵固望声逃窜,彼方忧自固,何暇来邪!且闻上身在此,自当不敢北视,况敢济乎!不须惊动将士也。』是夜,稚等袭败粲军,粲奔据阳乡,稚馆谷粲垒。雅闻而驰还,栅于垒外,与稚相持。聪闻粲败,使太尉范隆率骑赴之,稚等惧,率众五千,突围趋北山而南。刘勳追之,战于河阳,稚师大败,死者三千五百人,投河死者千余人。[注](1)济:过河、渡河。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成语典故 刘聪是东晋十六国时匈奴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刘渊死後自立为帝。隔年攻陷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继而杀之。後又攻陷长安,掳晋湣帝司马邺。当时晋朝大将军赵固攻河东,扬言要活捉刘聪的儿子刘粲,以赎回晋湣帝。晋军企图偷渡洛水和汭水,袭击刘粲的部队,刘粲的部下王翼光发现後,马上报告刘粲。但刘粲太过轻敌,认为赵固连坚守都忙不过来,哪里还能渡河偷袭?没想到当夜,晋军就渡河袭败了刘粲的军队。後来『自顾不暇』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自身难保,没有余力再管别的事情。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暇 不暇:[bùxiá] 没有空闲,来不及。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自 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顾 顾:gù 1、<动>回头;回头看。《殽之战》:『不顾而唾』《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2、<动>视;看。《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3、<动>看望;拜访。《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动>顾念;关心。《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5、<动>回还;返回。《屈原列传》:『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6、<副>只是;不过。《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7、<副>但;却;反而。《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不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暇 暇:xiá 1、<名>空闲;闲暇。《病梅馆记》:『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2、<动>有空闲;有时间精力。《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3、<形>悠闲。《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暇豫] 悠闲逸乐。
自 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顾 顾:《戌集下·页字部》《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回首曰顾。《诗·小雅》顾我复我。〈笺〉顾,旋视也。《书·太甲》顾諟天之明命。〈传〉谓常目在之。又眷也。《诗·大雅》乃眷西顾。又《书·康诰》顾乃德。〈传〉谓顾省汝德。又《诗·小雅》不顾其后。〈笺〉不自顾念。又但也。《礼·祭统》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疏〉言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处后耳。一曰顾,故也,谓君上先餕,臣下后餕,示恩则从上起也。又发语辞。《史记·刺客传》顾不易耶。〈注〉顾反也。《前汉·贾谊传》首顾居下。〈注〉顾亦反也,言如人反顾然。又与雇同。《前汉·鼂错传》敛民财,以顾其功。〈注〉顾,雠也,若今言雇赁也。又引也。《后汉·党锢传》郭林宗、范滂等为八顾,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又国名。亦姓。《诗·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传〉有韦国者,有顾国者。〈笺〉顾、昆吾,皆己姓。又地名。《左传·哀二十一年》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注〉顾,齐地。又山名。《方舆胜览》镇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顾。又《五音集韵》公户切,音古。义同。《书·微子》我不顾行遯。徐邈读。俗作頋。考证:(《礼·祭统》顾上先下后耳。〈疏〉但尊上者则先,□下者处后耳。)谨照原文则先改在先。(《史记·刺客传》顾不易耶。〈注〉反顾也。)谨照索隐原文反顾也改顾反也。
不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暇 暇:《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正韵》胡驾切《集韵》《韵会》亥驾切,□音夏。《说文》闲也。《书·酒诰》不敢自暇自逸。〈传〉不敢自宽暇自逸豫。又《扬子·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周郑之间谓之暇。〈注〉暇音贾。又与假同。《王粲·登楼赋》聊暇日以销忧。〈注〉暇,古雅反。或作假。又《韵补》叶后五切。《诗·小雅》迨我暇矣,饮此湑矣。《毛诗·古音考》暇音甫。又叶胡故切。《张衡·东京赋》因秦宫室,据其府库。作洛之制,我则未暇。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