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东丁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ì gǔ dōng dīng成语简拼:ZGD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自古東丁
成语解释
东丁:象声词,石洞中泉水下滴的声音。比喻某件事情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老规矩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凡凡写不出成语“自古东丁”,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2)花溪区第七中学的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自古东丁”。
(3)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自古东丁”几个大字。
(4)文恏叔叔给悦希和谭晴讲了“自古东丁”的历史故事。
(5)小鲁不会写成语“自古东丁”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汉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泉出其间,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黄鲁直题诗云:「古人题作东丁水,自古东丁直到今。」』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古古:gǔ 1、<名>古代。《庄暴见孟子》:『今之乐犹古之乐也。』2、<形>历时长焦的;古老的。《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东东:dōng 1、<名>东方;东边。《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又] <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东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2、<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东。《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东床] 指女婿。[东第]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 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 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 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丁丁:dīng 1、<名>钉子。《晋书·陶侃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2、<形>健大。王充《论衡·无形》:『齿落复生,身气丁强。』3、<名>成年男性。《塞翁失马》:『丁壮者引弦而战。』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4、<名>人口。《南史·何承天传》:『计丁课仗。』5、<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庖丁、畦丁、园丁。《庄子·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6、<名>天干的第四位。苏轼《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7、姓。zhēng见『丁丁』。[丁丁] zhēngzhēng伐木声。[丁男] 成年男子。[丁女] 成年女子。[丁年] 壮年。[丁役] 服劳役的壮丁。[丁忧] 遭父母之丧。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古古:《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公户切《韵会》果五切《正韵》公土切,□音鼓。《尔雅·释诂》古,故也。《说文》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徐铉曰》十口所传,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诗·邶风》逝不古处。《前汉·艺文志》世正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又《礼·祭义》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注〉先古,谓先祖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轮已庳,则於马终古登阤也。〈注〉终古,犹言常也。又贲古,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贲古县。又姓。《广韵》周太王从邠适岐,称古公,其后氏焉。汉有古初,蜀志有广汉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古暮切,音顾。亦作故,义同。《刘向·九叹》兴离骚之微文兮,兾灵修之壹悟。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姓轨于初古。又《字汇补》溪姑切,音枯。古成氏,复姓。汉广汉太守古成云。后秦古成诜,以文章参枢密。
东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入。
丁丁:《子集上·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当经切,音玎。十干名。《说文》夏时万物皆丁实。丁承丙,象人心。《六书正伪》丁,虿尾也,象形。凡造物必以金木为丁附着之,因声借为丙丁字。《尔雅·释天》太岁在丁曰强圉,月在丁曰圉。《礼·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唐书·礼乐志》仲春,仲秋,释奠於文宣王,皆以上丁。又五丁,力士。《蜀记》秦惠王欲伐蜀,造石牛,置金其后。蜀人使五丁力士拖石成道,秦遂伐蜀。《杜甫诗》论功超五丁。又六丁,神名。《道书》阳官六甲,阴官六丁。谓六甲中丁神也。又《尔雅·释诂》丁,当也。〈注〉相当値。《诗·大雅》宁丁我躬。又民丁。《唐书·食货志》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又授田十亩,岁输粟二斛,谓之租丁。又《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杜甫诗》畦丁负笼至。《宋史·高宗纪》团敎峒丁枪杖手。〈又〉罢廉州贡珠,纵蛋丁自便。《何异传》募山丁,捕首乱者。《唐璘传》团结渔业茶盐舟夫芦丁,悉备燎舟之具。《元史·博尔忽传》畲丁溪子。《橘录》金橘高不及尺许,结实繁多。园丁种之,以鬻於市。又零丁,或作伶仃,失志貌。《晋书·李密传》零丁孤苦,至於成立。又彼此相属曰丁宁。《后汉·郞觊传》丁宁再三,留神於此。俗作叮咛。又丁宁,钲也。《左传·宣四年》楚伯棼射王,汰輈及鼔跗,着於丁宁。又丁东,声也。凡玉佩铁马声皆曰丁当。当东二音古通。又丁水。《水经注》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又《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又丁子,科斗也。初生如丁有尾。《庄子·天下篇》丁子有尾。又肉丁,疮名。《物类相感赋》身上生肉丁,芝蔴花擦之。又乌丁,茶名。见《本草》。又吉丁,虫名。《本草注》甲虫也。背正绿,有翅,在甲下,出岭南宾澄诸州,人取带之,令人喜好相爱。又《贯休诗》蕨苞玉粉生香垄,菌蔟红丁出静槎。《陆游诗》满贮醇醪渍黄甲,密封小瓮饷红丁。皆诗人象形借用也。又姓。本姜姓,齐太公子汲为丁公,因以命氏。又《逸书諡法》述义不克曰丁。又《广韵》《集韵》《韵会》□中茎切,音朾。《诗·小雅》伐木丁丁。〈注〉伐木声相应也。又《韵会小补》叶都阳切,音当。《韩愈·赠张籍诗》相见不复期,零落甘所丁。娇儿未绝乳,念之不能忘。《正字通》唐书张弘靖传,汝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按续世说一丁作一个,因篆文个与丁相似。传写伪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