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ōng chén xiào zǐ
成语简拼:ZCX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忠臣孝子
成语解释
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反义词
乱臣逆子
成语示例
(1)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大凡忠臣孝子,存心最正,去仙最近。』
(2)…扶植纲常。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3)…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毅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佟客
成语造句
(1)嘉嘉写不出成语“忠臣孝子”,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2)江汉区春苗学校的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忠臣孝子”。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忠臣孝子”几个大字。
(4)挪尔哥哥给禧伏和薇淇介绍了“忠臣孝子”的成语典故。
(5)小奎不会写成语“忠臣孝子”的最后一个字。
(6)又说你至情过人,闻人说古来忠臣孝子,倾听不倦。
(7)若忠臣孝子,诚感神明,一诵佛号,则声闻三界,故其力与经忏等。
(8)妾深愧男子中难得有忠臣孝子,故妾不惜此躯,改装以应王命,虽军人莫知。
(9)早晚见我小子,便指明些古往今来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行过的善事,教训我做个好人。
(10)纣王见邑考悲惨,为父陈冤,极其恳至,知是忠臣孝子之言,不胜感动,乃赐邑考平身。
(11)因想着缕路拣古圣先贤遗迹,忠臣孝子芳踪,与孝移流连一番,足以拨去尘嚣,助些兴致。
(12)从古以来富贵空花,荣华泡影,只有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名传万古,随你负担小人,闻之起敬。
(13)弟子今日上山,拜见老师,特来请玉符、敕命,将阵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封其品位,毋令他游魂无依,终日悬望。
(14)别看外面叫什么上市公司,其实就跟楼下的馄饨摊没任何区别,在这老程是帝王将相唯我独尊,各股东忠臣孝子言听计从。
(15)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申生孝而不能安晋,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
成语出处
《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孝子孝子:(1)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2)父母死后居丧的人:孝子贤孙(多用于比喻)。
忠臣忠臣:[zhōngchén] 忠于君主,为君主效忠的官吏。忠臣之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忠忠:zhōng 1、<动>尽心竭力做好分内的事。《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形>忠贞;忠实。《出师表》:『此四君者,皆良实,志虑忠纯。』3、<名>忠诚的人。《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义] 忠贞节义。
臣臣:chén 1、<名>俘虏;奴隶。《五蠹》:『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2、<名>官吏;臣属。《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动>称臣;臣服。《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家,中不索交诸侯。』[又] <名使动>使……称臣;臣服。《毛遂自荐》:『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4、<名>官吏百姓对君主的自称。《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5、<名>秦汉以前在人面前表示谦卑的自称。《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荆轲刺秦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臣服] 1.以臣礼事君。《尚书·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顾,绥尔先公之臣于先王。』2.称臣降服。陈寿《三国志·蜀书·谯周传》:『自古已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臣节] 人臣的操守。[臣虏] 1.奴隶。2.奴役。[臣仆] 奴仆。[臣妾] 1.奴隶。《战国策·秦策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满海内矣。』2.使为奴隶。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我也。』
孝孝:xiào 1、<形>对父母孝顺。《中山狼传》:『其为子必孝。』2、<名>服丧,多指为家中尊长服丧。也指丧服。高明《琵琶记》:『我的小姐如何与别人带孝?』[孝廉] 汉代由地方定期向朝廷举荐孝子和廉洁的人,委任为官吏,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后代沿用。俗称举人。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忠忠:《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陟弓切《集韵》《韵会》《正韵》陟隆切,□音中。《说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韵》内尽其心,而不欺也。《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又《六书精蕴》竭诚也。《书·伊训》为下克忠。〈传〉事上竭诚也。又不贰也。《诗·邶风·北风笺》诗人事君无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又《广韵》无私也。《左传·成九年》无私,忠也。《后汉·任延传》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又厚也。《周语》忠非亲礼。〈注〉厚也。又《諡法》危身奉上,险不辞难曰忠。又州名。古巴东郡,唐置忠州。又渊名。《山海经》忠极之渊。又叶陟良切,音张。《汉溧阳长潘乾□》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龛刈骾雄,流恶显忠。考证:(《周礼·地官》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郑疏》中心曰忠。)谨按疏非郑氏所作,谨照原书地官改大司徒。省郑字。
臣臣:《未集下·臣字部》《唐韵》植邻切《集韵》《韵会》丞真切,□音辰。事人之称。《说文》臣,牵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白虎通》臣者,缠也,励志自坚固也。《广韵》伏也。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仆。《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诗·小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前汉·王陵传》陈平谢曰:主臣。〈注〉文颖曰:惶恐之辞,犹今言死罪。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通雅》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又姓。《奇姓通》唐臣悦,着平陈纪。又《韵补》叶音禅。《道藏歌》跻景西那东,肆觐善因缘。常融无地官,皆是圣皇臣。
孝孝:《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呼敎切《集韵》《韵会》《正韵》许敎切,□嘐去声。《说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经》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书·尧典》克谐以孝。《礼·祭统》孝者,畜也。顺於道,不逆於伦之谓畜。又《祭义》曾子曰:居处不庄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战□无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亲,敢不敬乎。又《諡法》五宗安之,慈惠爱亲,秉德不回,协时肇享,大虑行节,□曰孝。又姓。《风俗通》秦孝公后。又叶许救切,音臭。《诗·周颂》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又叶许六切,音旭。《诗·大雅》匪棘其欲,遹追来孝。叶上淢,淢音侐。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