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ín xīn nì xíng
成语注音:ㄧㄣˊ ㄒㄧㄣ ㄋㄧˋ ㄒㄧㄥˊ
成语简拼:YXNX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滛心匿行
成语解释
指思想邪乱、行为不正。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淫心匿行→行步如飞→飞鹰奔犬→犬马恋主→主忧臣辱→辱门败户→户枢不朽→朽棘不彫→彫章镂句→句斟字酌→酌古沿今→今非昔比→比翼双飞→飞蒭挽粟→粟红贯朽→朽株枯木→木石心肠→肠肥脑满→满舌生花→花攒绮簇→簇锦团花→花说柳说→说长论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
2、淫心匿行→行藏用舍→舍死忘生→生拉活拽→拽耙扶犁→犁牛之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日万钱→钱可通神→神闲气静→静言庸违→违世乖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卮无当→当家立业→业业矜矜→矜功自伐→伐冰之家→家无二主→主一无适→适居其反→反劳为逸→逸闻趣事
3、淫心匿行→行成于思→思贤如渴→渴者易饮→饮水啜菽→菽水承欢→欢声雷动→动地惊天→天老地荒→荒无人烟→烟云过眼→眼急手快→快心满志→志盈心满→满而不溢→溢美溢恶→恶直丑正→正直无私→私心自用→用行舍藏→藏锋敛锐→锐挫望绝→绝妙好词→词约指明→明火持杖
4、淫心匿行→行同能偶→偶烛施明→明昭昏蒙→蒙面丧心→心口相应→应权通变→变古易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絶风清→清渭浊泾→泾渭不分→分星劈两→两虎相争→争长竞短→短刀直入→入室升堂→堂堂正正→正色敢言→言归于好→好生之德→德薄才鲜→鲜车健马→马上房子
5、淫心匿行→行远自迩→迩安远至→至心朝礼→礼奢宁俭→俭可养廉→廉明公正→正大堂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交淡若水→水月观音→音信杳无→无如之何→何去何从→从天而降→降妖捉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费词说→说嘴郎中→中冓之言→言简意深→深仇重怨
成语造句
(1)迪迪写不出成语“淫心匿行”,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2)京州九年制学校的欧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淫心匿行”。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淫心匿行”几个大字。
(4)小逗不会写成语“淫心匿行”的最后一个字。
(5)铸鑫大哥哥给妍茑和仟侦讲了“淫心匿行”的典故。
成语出处
汉·赵哗《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后三日,复徙军于隽李,斩有罪者三人以徇于军日:「其淫心匿行不当敌者如斯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淫淫:yín 1、<动>浸渍。《周礼·考工记》:『善防者淫之。』2、<形>过分;无节制。《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赋也。』3、<形>大;洪大。《女娲补天》:『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4、<形使动>使……迷惑。《孟子·滕文公》:『宝贵不能淫。』5、<形>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乱。』6、<动>好色;纵欲。《左传·成公二年》:『贪色为淫。』[淫巧] 奇巧过度。[淫威] 本指盛大的威仪。后用以指滥用权威,恣意施行暴政。[淫伕] 荒淫放荡。[淫雨] 连绵不断地下雨。
心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匿匿:nì <动>隐藏;躲藏。《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匿瑕] 喻掩盖缺点或错误。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淫淫:《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余箴切《集韵》《韵会》《正韵》夷针切,□音霪。《说文》浸淫,随理也。《徐曰》随其脉理而浸渍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善防者,水淫之。〈注〉谓以淤泥淫液,使厚也。又放也。《礼·哀公问》淫德不倦。又贪也。《礼·乐记》声淫及商。又溢也,过也。《书·大禹谟》罔淫于乐。又甚也。《列子·黄帝篇》黄帝曰:朕之过淫矣。又大也。《诗·周颂》既有淫威。又僭也。《吴语》掩王东海,以淫名闻於天子。又久也。《晋语》底着滞淫。〈注〉滞废淫久也。又邪也。《礼·王制》志淫好僻。又《礼·曲礼》毋淫视。〈疏〉谓流移也。又《小尔雅》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又岁星失次亦曰淫。《左传·襄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元枵。又淫淫,去远貌。《扬雄·羽猎赋》淫淫与与。〈注〉往来之貌。又水名。《淮南子·览冥训》女娲氏积芦灰以止淫水。〈注〉平地出水为淫。又泉名。《王子年·拾遗记》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又树名。《采兰亲志》逊顿国有淫树。又鱼名。《淮南子·释山训》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又《集韵》以赡切,音艳。巴东有淫预堆。《古歌》淫预大如马。今作灩澦。又读作涅。《周礼·冬官考工记》□氏湅帛,淫之以蜃。〈注〉淫当为涅。又读作瑶。《山海经》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注〉淫音遥,与瑶同。考证:(星记失次亦曰淫。《左传·襄二十八年》岁在星记,而淫于元枵。)谨按传所言者岁星也。星记改为岁星。岁在星记之记照原文改纪。(《周礼·冬官考工记》□人湅帛,淫之以蜃。)谨照原文人改氏。
心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匿匿:《子集下·匸字部》《唐韵》《正韵》女力切《集韵》《韵会》昵力切,□音□。《说文》亡也。从匸,若声。《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广韵》藏也,亡也,隐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更名姓,亡匿下邳。《曹参传》见人有细过,专务揜匿覆盖之。《灌夫传》廼匿其家。〈注〉师古曰:匿,避也。又《玉篇》阴奸也。又《前汉·苏武传》赐武服匿。〈注〉孟康曰:服匿如甖,小口大腹方底,用受酒酪。又《集韵》惕得切,音忒。朔而见月东方,曰侧匿。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