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成语注音:ㄊㄧㄢˊ ㄅㄨˋ ㄓㄧ ㄔㄧˇ成语正音恬,不能读作『ɡuā』。
成语简拼:TBZ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恬不知恥成语辨形恬,不能写作『括』。
成语解释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成语释义
『恬不知耻』,典源作『恬然不耻』。形容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语本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寡廉鲜耻』
成语辨析
一、[同]『恬不知耻』及『寡廉鲜耻』都有不知羞耻的意思。[异]『恬不知耻』侧重於对所做事安然不以为耻;『寡廉鲜耻』侧重於毫无廉耻之心,品性低劣。二、恬不知耻与『厚颜无耻』区别在于:恬不知耻偏重于『恬』;『知』指做了坏事;也无动于衷;多指坏人没有心理上的羞耻感;而『厚颜无耻』偏重在『厚』和『无』;指人『脸皮厚』;不怕羞耻。
成语用法
一、[义]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辱。贬义。[类]用在『不知羞耻』的表述上。[例](1)他做出那些丑事後,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2)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失去人格。(3)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你竟然还恬不知耻,难道就真地没有一点良知吗?(4)这个人竟然剽窃别人尚未发表的作品,还大言不惭地反诬别人抄袭,真是恬不知耻!(5)这个嫌犯真是恬不知耻,明明做了坏事,反而将过错推到被害人身上,实在不可理喻。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恬不为耻、恬不知愧、恬不知羞、寡廉鲜耻、厚颜无耻、不以为耻、满不在乎、没脸没皮、死不要脸、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反义词
行己有耻、天地自容
关联成语
恬不为耻、恬不知羞、恬不知愧
成语接龙
恬不知耻→耻居人下→下气怡色→色仁行违→违强陵弱→弱不好弄→弄竹弹丝→丝丝入扣→扣壶长吟→吟花咏柳
成语示例
(1)《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纪三》:『中书平章朵儿(失)(只),职任台衡,不思报效,铨选之际,紊乱纲纪,贪污着闻,恬不知耻,黜罢为宜。』
(2)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徼幸,戕人而灭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於铭,以章示後。』
(3)宋·钱时《两汉笔记·卷一二·献帝》:『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於民,而但缄嘿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
(4)《明史·卷二二〇·曾同亨列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5)『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6)这个嫌犯真是恬不知耻,明明做了坏事,反而将过错推到被害人身上,实在不可理喻。
(7)这个人竟然剽窃别人尚未发表的作品,还大言不惭地反诬别人抄袭,真是恬不知耻!
(8)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你竟然还恬不知耻,难道就真地没有一点良知吗?
(9)人一旦利欲薰心,道德良知被蒙蔽,就会渐渐变得恬不知耻,失去人格。
(10)他做出那些丑事後,竟然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张扬。
(11)…睿智甚么的一大串。皇帝越胡涂,头衔越长,当真恬不知耻。古来圣贤君主,还有强得过尧舜禹汤的么?可是尧就…——当代·金庸《鹿鼎记》
(12)…丑弄臣,平日言谈行事,往往出丑露乖,却偏偏又恬不知耻,自鸣得意,此番与外国使臣折冲樽俎,料想难免贻笑…——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我追求的是大洋钱。”他恬不知耻地说。
(2)“许多旁观者们为小屁孩儿们的恬不知耻行为以及网络上发生的推波助澜之举而义愤填膺,”著名网络儿童安全专家帕里·阿夫塔布跟《时代》说。
(3)不单如此,有些还自鸣正义和恬不知耻的来肯定自己拥有那无耻的权力。
(4)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恬不知耻”几个大字。
(5)曾记否,变化成“伟哥小贩”恬不知耻,泡制出“三英战吕布”的闹剧。
(6)楚楚写不出成语“恬不知耻”,导致语文测试只考了97分。
(7)但竞争性政治需要声望,目前的政府恬不知耻地借用了他信的政策。
(8)华华不会写成语“恬不知耻”的最后一个字。
(9)街对门的屋子住着一个恬不知耻的女人。
(10)据她讲,其它几次,有些恬不知耻的推销员许给她更低的贷款利率,但是要向她收取高一点的中介费。
(11)连叔叔给淼淼和他的同学讲了“恬不知耻”的历史故事。
(12)另外,不少的骗子网站还在网址中插有恶意代码,更有甚者开始恬不知耻的在网站内页打出XX网站合作伙伴或指定经销商的旗号来蛊惑消费者。
(13)明明已经停工,却恬不知耻地发出入住通知,明明没钱可退,却和我们办理退房手续,这不是骗子吗?
(14)那个男人竟这样恬不知耻地说他爱她。
(15)那些罪人怎么能够如此恬不知耻地宣称他们是上帝的后代?
(16)如果你打算得罪你的观众、行不可宽恕之事、想出花样干些不可救赎的恬不知耻之事,你也最好拍出一部高票房收入得片子来。
(17)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
(18)他说由于苏联的农业掠夺造成的乌克兰大饥荒死人是被夸大了。他还恶毒地、恬不知耻地声称:“你要做个蛋饼,还能不先打碎几个鸡蛋?”
(19)他恬不知耻地欺骗那个女孩子。
(20)他做事总是跳来跳去,不能专心而且恬不知耻。
(21)恬不知耻的不感到或显示悔恨,羞耻的,毫无歉意的。
(22)恬不知耻地从80年代的“编程之道”剽窃而来。
(23)我曾经想象,东方酒店会是另一家莱佛士,有棕榈树的庭院、门廊和桌球台下藏有老虎的传说,但是大多数酒店都恬不知耻地选择了现代化。
(24)研经中学的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恬不知耻”。
(25)一个在仰光的政治活动家评论说:他非常气愤于全缅民主力量党领导人公然恬不知耻声称,他们将努力履行完成全国民主联盟尚未完成的使命与政治目标。
(26)在西方,自由派舆论愤怒的抨击这次恬不知耻的毒品交易;而憎恨外族人的熊熊怒火,从此也在中国人心中长久燃烧。
(27)这是一个无价的时刻,并且我也有些恬不知耻地享受过量。
成语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成语典源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倪芳饮後,必有狂怪,恬然不耻。或以《毛诗》卷染油代烛,醉游彻晓。[注](1)狂怪:疯狂怪异的行为。(2)恬然:安然自得的样子。恬,音ㄊㄧㄢˊ。(3)《毛诗》:今本《诗经》,为毛亨传注,故又称《毛诗》。《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4)彻晓:整个晚上到天亮。
成语典故
『恬不知耻』原作『恬然不耻』。唐冯贽作的《云仙杂记》,杂载古今逸事。书中记载一个叫做倪芳的人,他的个性不受拘束又特别古怪。平常喜欢喝酒,喝了酒後行为常疯疯癫癫,怪里怪气,并作一些怪异的举动,一点也不觉得可耻。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诗》这本书卷了卷,再沾上油当作蜡烛。他点着这个蜡烛,拿着它到外面游荡了一夜。後来『恬不知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