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án jùn yě lǎo
成语简拼:TJY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田畯野老
成语解释
泛指民间百姓。同『田夫野老』。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农民
近义词
田夫野老、田父野老、田父野叟、田夫野叟
反义词
公子王孙
成语接龙
1、田畯野老→老蚌生珠→珠零玉落→落地生根→根深蒂固→固壁清野→野人献日→日久岁长→长虑顾后→后生小子→子曰诗云→云兴霞蔚→蔚为大观→观形察色→色授魂与→与世俯仰→仰拾俯取→取信于人→人命危浅→浅斟低唱→唱对台戏→戏彩娱亲→亲如手足→足不履影→影只形孤
2、田畯野老→老成炼达→达地知根→根盘蒂结→结发夫妻→妻离子散→散言碎语→语笑喧呼→呼天钥地→地丑德齐→齐大非偶→偶变投隙→隙穴之窥→窥豹一斑→斑斑点点→点睛之笔→笔误作牛→牛刀割鸡→鸡犬不惊→惊群动众→众口同声→声誉十倍→倍道兼进→进贤用能→能不称官
3、田畯野老→老鹤乘轩→轩轩甚得→得不偿失→失魂丧魄→魄散魂飘→飘风暴雨→雨丝风片→片鳞碎甲→甲冠天下→下落不明→明公正气→气断声吞→吞舟是漏→漏卮难满→满盘皆输→输财助边→边尘不惊→惊心悼胆→胆丧魂消→消息盈冲→冲口而出→出敌不意→意气相得→得步进步
4、田畯野老→老奸巨滑→滑泥扬波→波路壮阔→阔步高谈→谈虎色变→变危为安→安然无事→事不师古→古色古香→香火不绝→绝世无双→双瞳剪水→水明山秀→秀而不实→实心实意→意惹情牵→牵牛下井→井蛙醯鸡→鸡豚之息→息息相关→关门闭户→户曹参军→军不血刃→刃迎缕解
5、田畯野老→老马嘶风→风花雪夜→夜长梦短→短褐不完→完事大吉→吉光凤羽→羽翼已成→成羣集党→党坚势盛→盛气凌人→人事不省→省烦从简→简捷了当→当之有愧→愧天怍人→人心皇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雅温文→文章盖世→世道人情→情凄意切→切身体会→会少离多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田畯野老”几个大字。
(2)潮安县彩塘中学的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田畯野老”。
(3)菁菁不会写成语“田畯野老”的最后一个字。
(4)蔻蔻写不出成语“田畯野老”的拼音。
(5)榆潍大哥哥给宇菁和汀萩讲述了“田畯野老”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其或蹲林卧石,籍卉班荆,不过田畯野老,渔父樵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野老野老:乡间老人。南朝梁丘迟《旦发渔浦潭》诗:『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
田田:tián 1、<动>通『畋』,打猎。《庄暴见孟子》:『何以能田猎也?』2、<动>耕种。后来写作『佃』。《汉书·高帝纪》:『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3、<名>田地;农田。《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辨] 田,畋,佃。在打猎和耕种的意思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思,『佃』、『畋』没有。『佃』后来指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租种别人土地的农民,读diàn,『田』、『畋』都没有这个意义和读音。[田父] 老农夫。[田田] (1)很大的声音。(2)莲叶茂密的样子,也代指莲叶。(3)新鲜碧绿的样子。(4)浓郁。
野野:yě 1、<名>郊外;田野。《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2、<形>野外自然生长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3、<名>民间,与『朝』相对。《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4、<形>粗野。《芋老人传》:『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野老] 乡间老人。[野马] (1)产于北方的一种马。(2)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野人] (1)乡野之民;农夫。(1)未开化的人。(3)无官职的平民。[野史] 由私人编撰的非官方的史书。[野战] 在要塞或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作战,又指不按常规作战。
老老:lǎo 1、<形>年老;衰老。《涉江》:『年既老而不衰。』[又] <名>年老的日子。《要做则做》:『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2、<动>老死。《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名>老年人。《论积贮疏》:『罢夫老易子而咬其骨。』4、<名>对辈、长者的称呼。《过小孤山大孤山》:『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5、<动>敬重;尊重;敬养。《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形>陈旧的;时间久的。《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7、<名>老子及其学说的省称。《进学解》:『攘斥佛老。』[老衲] 老和尚。[老拙] 老年人自谦词。
野野:《酉集下·里字部》(古文)埜《唐韵》羊者切《集韵》《韵会》《正韵》以者切,□音也。《说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广远之处。《诗·鲁颂》駉駉牡马,在垧之野。〈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又《周礼·地官·遂人》掌邦之野。〈注〉郊外曰野,此野为甸稍县都。又《周礼·秋官》县士掌野。〈注〉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韵会》朴野。《论语》质胜文则野。《礼·檀弓》故骚骚尔则野。〈疏〉田野之人,急切无礼。又官名。《左传·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注〉野司□,县士也。《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又地名。《书·禹贡》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传〉猪野,地名。《左传·宣十七年》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注〉野王县,今属河内。又《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注〉济南祝阿县东有野井亭。又钜野,县名。见《前汉·地理志》。又薮名。《书·禹贡》大野既猪。《周礼·夏官·职方氏》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又东野,复姓。《吕氏春秋》东野稷以御见庄公。又《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野马者,游气也。又《博雅》野鸡,雉也。又《广韵》《正韵》承与切《集韵》上与切。□与墅同。《集韵》田庐也。《正韵》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后人以其借为郊野字,复加土字。又《集韵》演女切,音与。郊外也。又《韵补》叶赏吕切,音暑。《诗·邶风》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协上羽下雨。《左传·昭二十五年》童谣曰:鸐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马,音姥。又叶乌果切,倭上声。《后汉·陇坻歌》念我所欲,飘然旷野。登高远望,涕泣双堕。又叶常御切,音树。《班固·西都赋》罘纲连紘,笼山络野。列卒周匝,星罗云布。考证:(《左传·昭十七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谨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老老:《未集中·老字部》《广韵》卢皓切《集韵》《韵会》《正韵》鲁皓切,□音栳。《说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公羊传·宣十一年》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又《诗·郑风》与子偕老。〈疏〉没身不衰也。《礼·祭义》贵老。为其近于亲也。又《周礼·地官·乡老注》老,尊称也。又《仪礼·聘礼》授老币。〈注〉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称老。又《礼·曲礼》国君不名卿老。〈注〉卿老亦卿也。又《礼·王制》天子之老。〈注〉老谓上公。又《礼·礼运》三老在学。〈注〉乞言,则受之三老。《左传·昭三年》三老冻馁。〈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又《左传·隐三年》桓公立,乃老。〈注〉老,致仕也。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又姓。《广韵》宋有老佐。又《韵补》叶朗口切。《释名》老,朽也。《史记·律书》酉者,万物之老也。又《韵补》叶满补切,姥当以此得声。《班固·西都赋》若臣者,徒观迹於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