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自甘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án yě zì gān成语简拼:TYZ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田野自甘
成语解释
乐于不追求名利的田野生活。
成语接龙
1、田野自甘→甘拜下风→风行电击→击鼓鸣金→金印如斗→斗方名士→士饱马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天酒地
2、田野自甘→甘苦与共→共为唇齿→齿白唇红→红旗招展→展转推托→托足无门→门当户对→对簿公堂→堂堂正正
3、田野自甘→甘食好衣→衣被群生→生意兴隆→隆恩旷典→典册高文→文无加点→点石化金→金城石室→室迩人远
成语造句
(1)保征叔叔给琼铛和蕴弋讲了“田野自甘”的历史故事。
(2)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田野自甘”几个大字。
(3)点点写不出成语“田野自甘”,因此语文考试仅98分。
(4)固镇县唐南中学的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田野自甘”。
(5)小美不会写成语“田野自甘”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乞田表》:『乞城内及城边好田,尽所赐百年力者,臣虽生自至尊,然心甘田野,性至稼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田野田野:[tiányě] 野外,田地旷野。春日的田野开满了鲜花。
田田:tián 1、<动>通『畋』,打猎。《庄暴见孟子》:『何以能田猎也?』2、<动>耕种。后来写作『佃』。《汉书·高帝纪》:『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3、<名>田地;农田。《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辨] 田,畋,佃。在打猎和耕种的意思上三字通用。但『田』有『田地』的意思,『佃』、『畋』没有。『佃』后来指租种官府或地主的土地,或指租种别人土地的农民,读diàn,『田』、『畋』都没有这个意义和读音。[田父] 老农夫。[田田] (1)很大的声音。(2)莲叶茂密的样子,也代指莲叶。(3)新鲜碧绿的样子。(4)浓郁。
野野:yě 1、<名>郊外;田野。《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2、<形>野外自然生长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3、<名>民间,与『朝』相对。《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4、<形>粗野。《芋老人传》:『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野老] 乡间老人。[野马] (1)产于北方的一种马。(2)春日野外林泽间的雾气。[野人] (1)乡野之民;农夫。(1)未开化的人。(3)无官职的平民。[野史] 由私人编撰的非官方的史书。[野战] 在要塞或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作战,又指不按常规作战。
自自:zǐ 1、<代>自己。《孙膑减灶》:『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望洋兴叹》:『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2、<副>亲自。《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垓下之战》:『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3、<代>其;他(她)的。《孔雀东南飞》:『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4、<副>原来;本来。《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孔雀东南飞》:『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5、<副>自然;当然。《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订鬼》:『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6、<介>从;由。《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为学》:『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7、<介>在;自从。《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孔雀东南飞》:『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8、<连>常『自非』连用,相当于『除非』、『假如不是』。《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9、<连>表示让步,相当于『即使』。《汉书·周昌传》:『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10、<助>增音节,不译。《孔雀东南飞》:『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自好] 自洁其身。[自谴] 自己排谴忧虑。[自修] 自我修养。自然而此治。[自许]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自引] (1)自己辞去官职。(2)自杀。[自用]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不理会别人的意见。
甘甘:gān 1、<形>味美;甜。《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名>香甜美味的食物。《齐桓晋文之事》:『为肥甘不足于口与?』3、<形>动听。《报刘一丈书》:『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4、<副>情愿;乐意。《病梅馆记》:『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甘霖] 指久旱以后下的透雨。[甘言] 诌媚奉承的话。
野野:《酉集下·里字部》(古文)埜《唐韵》羊者切《集韵》《韵会》《正韵》以者切,□音也。《说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广远之处。《诗·鲁颂》駉駉牡马,在垧之野。〈传〉邑外曰郊,郊外曰野。又《周礼·地官·遂人》掌邦之野。〈注〉郊外曰野,此野为甸稍县都。又《周礼·秋官》县士掌野。〈注〉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又《韵会》朴野。《论语》质胜文则野。《礼·檀弓》故骚骚尔则野。〈疏〉田野之人,急切无礼。又官名。《左传·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注〉野司□,县士也。《礼·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野虞,谓主田及山林之官。又地名。《书·禹贡》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传〉猪野,地名。《左传·宣十七年》晋人执晏弱于野王。〈注〉野王县,今属河内。又《昭二十五年》齐侯唁公于野井。〈注〉济南祝阿县东有野井亭。又钜野,县名。见《前汉·地理志》。又薮名。《书·禹贡》大野既猪。《周礼·夏官·职方氏》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又东野,复姓。《吕氏春秋》东野稷以御见庄公。又《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野马者,游气也。又《博雅》野鸡,雉也。又《广韵》《正韵》承与切《集韵》上与切。□与墅同。《集韵》田庐也。《正韵》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后人以其借为郊野字,复加土字。又《集韵》演女切,音与。郊外也。又《韵补》叶赏吕切,音暑。《诗·邶风》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协上羽下雨。《左传·昭二十五年》童谣曰:鸐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马,音姥。又叶乌果切,倭上声。《后汉·陇坻歌》念我所欲,飘然旷野。登高远望,涕泣双堕。又叶常御切,音树。《班固·西都赋》罘纲连紘,笼山络野。列卒周匝,星罗云布。考证:(《左传·昭十七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谨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自自:《未集下·自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疾二切,音字。《玉篇》由也。《集韵》从也。《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疏〉自,由也。《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诗·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传〉自,从也。又《玉篇》率也。又《广韵》用也。《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传〉自,用也。《诗·周颂》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古义》自彼者,近数昔日之辞。又自然,无勉强也。《世说新语》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又《集韵》己也。《正韵》躬亲也。《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五音集韵》古文鼻字。注详部首。◎按说文作鼻本字。
甘甘:《午集上·甘字部》《唐韵》古三切《集韵》《韵会》《正韵》沽三切,□感平声。《说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韵会》五味之一。《正韵》甜也。《书·洪范》稼穑作甘。〈传〉甘味生于百谷。《诗·卫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礼·月令》中央土,其味甘。又言之悦耳。亦曰甘。《左传·昭十一年》币重而言甘。又《诗·卫风》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传〉甘,厌也。〈疏〉谓思之不已,乃厌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饮食口,甘遂至于厌足,故云:甘,厌也。又《左传·庄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注〉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又《易·临卦》六三甘临,无攸利。〈注〉甘者,佞邪说。媚不正之名也。又《玉篇》乐也。《淮南子·缪称训》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跖也。〈注〉人之甘甘,犹乐乐而为之。又《淮南子·道应训》大疾则苦而不入,大徐则甘而不固。〈注〉甘,缓意也。又姓。《书·说命》台小子旧学于甘盘。〈注〉甘盘,殷贤臣。又甘茂甘罗,□秦人。又《抱朴子辩问卷》子韦甘均,占□之圣也。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又地名。《书·甘誓》大战于甘。〈传〉甘,有扈郊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宠於惠后。〈注〉甘昭公,王子带也,食邑於甘。又《昭十七年》陆浑子奔楚,其衆[音zhòng]奔甘鹿。〈注〉甘鹿,周地。又山名。《山海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又水名。《山海经》鹿蹄之山,甘水出焉。〈注〉按水经:甘水出南山甘谷。又州名。《五音集韵》元魏西凉州攺甘州。又《前汉·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宫。又木名。《诗·召南》蔽芾甘棠。〈传〉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经》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注〉甘木即不死树。又《正韵》果名,俗作柑。《风土记》甘橘之属,滋味甘美。又《古今注》甘实形如石榴者,谓之壷甘。又草名。《博雅》陵泽,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又《集韵》古暗切,音绀。土之味也。又《集韵》《韵会》《正韵》□胡甘切,音酣。《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又熟也。《庄子·徐无鬼》甘寝。○按《正韵》别作户甘切,胡、户同母。不宜分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