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miáo liú dú
成语简拼:SML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時苗留犢
成语解释
时苗:东汉时人名。时苗曾是寿春令,上任时乘母牛驾的车,后牛生一犊,时苗离任时将牛犊留下,不肯带走。比喻为官清廉。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时苗留犊”几个大字。
(2)芉玙哥哥给恩慧和丽雯讲了“时苗留犊”的故事。
(3)横铺中学的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时苗留犊”。
(4)小丹写不出成语“时苗留犊”,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5)小奎不会写成语“时苗留犊”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唐·李瀚《蒙求》:『时苗留犊,羊续悬鱼。』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时时:shí 1、<名>季节;时节。《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天气;气候。《狱中杂记》:『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3、<名>时辰;时刻。《寡人之于国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名>过去或将来的某个时间;某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两小儿辩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名>时代。《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6、<名>时事;时势。《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7、<名>时俗;时尚。《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8、<名>时机;机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大丈夫相时而动。』9、<名>时运。《垓下之战》:『时不利兮骓不逝。』10、<副>按时。《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1、<副>当时。《兰亭集序》:『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2、<副>时常;经常。《项脊轩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苗苗:miáo 1、<名>没有吐穗的庄稼。《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名>后代。《史记·太史公自序》:『毕公之苗,因以为姓。』3、<名>事情的预兆或迹象。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4、<动>夏季打猎。《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苗而不秀] (1)人未成年就夭折。(2)外貌好但无才能。[苗末] 后代子孙。[苗裔] 后代子孙。
留留:liú 1、<动>停留;留下。《<指南录>后序》:『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2、<动>扣留。《苏武传》:『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3、<动>挽留。《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动>收留。《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乃亡赵走燕,其势必不敢留君。』5、<动>遗留;存留。《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时时:《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旹《唐韵》《集韵》《韵会》市之切《正韵》辰之切,□音莳。《说文》四时也。《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物之生死各应节期而至也。《书·尧典》敬授人时。〈传〉敬记天时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孔子间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训》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又〉三月而为一时。又《韵会》辰也,十二时也。又《广韵》是也。《书·尧典》黎民於变时雍。〈传〉时,是也。《诗·大雅》曰止曰时,筑室于兹。《朱传》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又《博雅》伺也。《论语》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谓伺虎不在家时而往谢之。又《博雅》善也。《广韵》中也。又地名。《左传·庄九年》战于乾时。〈注〉乾时,齐地。时水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又姓。《广韵》良吏传有时苗。《何氏姓苑》云:今钜鹿人。又与埘同。《诗·王风》鸡栖于埘。《释文》埘,本亦作时。又《韵补》叶上纸切。《王粲·七释》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又叶侧吏切。《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叶下态,态音替。
苗苗:《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武儦切《集韵》《韵会》《正韵》眉镳切,□音描。《说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凡草初生亦曰苗。《诗·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魏风》硕□硕□,无食我苗。〈注〉嘉谷也。又《尔雅·释天》夏猎曰苗。〈注〉为苗除害也。《诗·小雅》之子于苗,□徒嚣嚣。又《书·舜典》□三苗于三危。《史记·夏本纪注》《神异经》: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飞,为人饕餮,淫□无理,名曰苗民。又《博雅》衆[音zhòng]也。《后汉·邓皇后纪》损膳解骖[音cān],以赡黎苗。又胤也。《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后汉·□恂传》功臣苗绪。又地名。《左传·襄二十六年》晋人与之苗。〈注〉苗,晋地。又山名。《淮南子·修务训》苗山之铤。〈注〉苗山,利金所出也。又姓。《晋语》苗棼皇,晋大夫。又《韵补》眉彪切,音缪。《韩愈·楚国夫人墓铭》高陵相汉,义以家酬。迁于南阳,始自郞苗。
犊犊:《巳集下·牛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音独。《说文》牛子也。从牛卖声。《尔雅·释畜》其子,犊。《礼·月令》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又《礼器》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又《前汉·沟洫志》河决清河灵鸣犊口。〈注〉师古曰:清河之灵县鸣犊河口也。又《前汉·地理志》北海郡桑犊县。云中郡犊和县。考证:(《前汉·地理志》北海郡犊县。云中郡犊和县。)谨照原文犊县上增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