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zhī ruò mín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ㄓㄧ ㄌㄨˋ ㄇㄧㄣˊ
成语简拼:TZR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之之民
成语解释
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罪人
近义词
天之戮民
成语接龙
1、天之僇民→民安国泰→泰极而否→否极泰回→回肠寸断→断线偶戏→戏彩娱亲→亲密无间→间见层出→出乎意料→料敌制胜→胜友如云→云期雨约→约法三章→章决句断→断编残简→简捷了当→当场出彩→彩笔生花→花花绿绿→绿林大盗→盗钟掩耳→耳鬓撕磨→磨铅策蹇→蹇之匪躬
2、天之僇民→民安国泰→泰极而否→否去泰来→来日方长→长辔远驭→驭凤骖[音cān]鹤→鹤发童颜→颜面扫地→地塌天荒→荒诞不经→经纶济世→世掌丝纶→纶巾羽扇→扇枕温席→席卷八荒→荒无人烟→烟断火絶→絶薪止火→火热水深→深仇重怨→怨气满腹→腹有鳞甲→甲第连天→天涯地角
3、天之僇民→民安国泰→泰来否往→往蹇来连→连明连夜→夜郎自大→大中至正→正明公道→道长论短→短褐不完→完名全节→节变岁移→移花接木→木落归本→本小利微→微服私行→行动坐卧→卧不安枕→枕稳衾温→温文儒雅→雅人清致→致之度外→外感内伤→伤天害理→理冤摘伏
4、天之僇民→民不堪命→命词遣意→意乱心忙→忙中有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伤丑害→害羣之马→马鹿异形→形孤影寡→寡不敌众→众人国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渴交攻→攻苦茹酸→酸文假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靡不振→振领提纲→纲挈目张→张灯结彩→彩凤随鸦
5、天之僇民→民不堪命→命里注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头马面→面从腹诽→诽谤之木→木落归本→本末倒置→置棋不定→定于一尊→尊己卑人→人云亦云→云屯鸟散→散带衡门→门可罗雀→雀角鼠牙→牙牙学语→语妙天下→下愚不移→移山拔海→海立云垂→垂耳下首
成语造句
(1)侗伯哥哥给炫至和绮茹介绍了“天之僇民”的成语典故。
(2)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天之僇民”几个大字。
(3)渭南金石学校的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之僇民”。
(4)小晨不会写成语“天之僇民”的最后一个字。
(5)小成写不出成语“天之僇民”的拼音。
成语出处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民民:mín 1、<名>古指奴隶,泛指庶民百姓。《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2、<名>人。《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民民:《辰集下·氏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弥邻切,音泯。《说文》衆[音zhòng]萌也。言萌而无识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礼·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又司民,星名。《周礼·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注〉司民,轩辕角也。《释文》轩辕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又官名。《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又民曹,汉官名。《后汉·百官志》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注〉《蔡质·汉旧仪》曰:典膳治功作,监池、苑囿、盗贼事。又民部,今户部也。《文献通考》汉置尚书郞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吴有户部,晋有度支,皆主筭也。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幷[同并]后周民部之职。开皇二年,改度支为民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又北方有比肩民,见《尔雅·释地》。南方有裸民,见《吕氏春秋》。又白民国,白身,背有角,乗[音chéng]之寿二千岁。羽民国,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国,其民皆生卵。毛民国,其民皆生毛。又有劳民、摇民、埙民、盈民、琶瘛Ⅱ饷裰罟跫渡胶>贰S趾酌窆顺と纾招星Ю铮肚钌衩卦贰贰S中眨缎赵贰贰S忠读谥校衾搿!断挠硐辶瓴佟泛樗咸欤旅癯畋I系塾桑崦挪蝗搿8缸拥浪ィ掂挡挥诚旅瘛S忠睹盅忧校裘摺!?杨方·合欢诗》齐彼蛩蛩兽,举动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书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义非一。有总言人者,《诗》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对君而言者,《书》民惟邦本。是也。有别於在位而言者,《诗》宜民宜人。注:人谓臣,民谓衆[音zhòng]庶。是也。有对幽而言者,《论语》务民之义,《左传》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是也。有对已而言者,《诗》民莫不谷,我独于罹。是也。有对农而言者,《汉·食货志》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是也。况四民兼士农工商,岂力田始称民乎。《六书略》之说穿凿,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