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zì dì yī hào
成语注音:ㄊㄧㄢ ㄗㄧˋ ㄉㄧˋ ㄧ ㄏㄠˋ
成语简拼:TZDY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天字第一號成语谜语头
成语英文:A No. 1
成语解释
天: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个字。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比喻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最高的
成语示例
(1)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我便饶你这一场天字第一号官司,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
(2)…就连坐在他后面观局的人,也看他不穿的。这是他天字第一号的本事!前两年北洋那边有一位叶军门,请了他做文…——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现在支应局兼营务处的候补府黄大人,是护院的天字第一号的红人。凡百事情托了他,到护院面前,说一是一…——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4)…从,院上这些老爷们,没有一个盖过他的,真正是天字第一号的红人。周老爷虽是中丞的旧交,无奈戴大理总以老…——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成语造句
(1)冲冲写不出成语“天字第一号”,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2)代表们一致认为,我的天字第一号任务是削减国家财政赤字,尽管这意味着要缩减一部分中产阶级的减税,或者完全不对他们实行减税。
(3)憨憨不会写成语“天字第一号”的最后一个字。
(4)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天字第一号”几个大字。
(5)景阳中学的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字第一号”。
(6)他是这个行业天字第一号的人物,没有任何疑问。
(7)眼下,帕奎奥是炙手可热的天字第一号。
(8)昱澄大哥哥给梓棋和沐露讲述了“天字第一号”的历史典故
(9)最大赢家----亚瑟。亚伯拉罕:这位定居德国的亚美尼亚人,就是想着要让美国人知道----他是天字第一号猛男。
(10)去往泌阳县光亚中学的公车上,勤勤哥哥给冰琰和殷燕讲了『天字第一号』的故事。
(11)武松一心要打杀唐猛,使出那平生天字第一号的神力,将一条铁棍左右上下横扫过去。
(12)后来就有人告诉他:现在支应局兼营务处的候补府黄大人,是护院的天字第一号的红人。
(13)最大赢家——亚瑟。亚伯拉罕:这位定居德国的亚美尼亚人,就是想着要让美国人知道——他是天字第一号猛男。
(14)他在刘丞手里当差,却也非止一日,一向是言听计从,院上这些老爷们,没有一个盖过他的,真正是天字第一号的红人。
(15)苏氏见蕙娘跪着扶他,心上大是欢喜,扒起来,将蕙娘上下细看,见头是绝色的头,脚是上好的脚,眉目口鼻是天字第一号的眉目口鼻。
(16)有那梁山泊晁盖送与你的一百两金子,快把来与我,我便饶你这一场天字第一号官司,还你这招文袋里的款状。见《水浒全传》第二十一回。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那女眷且是生得美貌,打听来是这客人的爱妾,日日雇了天字一号的太湖船,摆了盛酒,吹弹歌唱俱备,携了此妾下湖。』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第一第一:[dì-yī] (1)排在最前的。排名第一。(2)首要的,最重要的。质量第一。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字字:zì 1、<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2、<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字。』3、<名>文字。《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5、<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字乳] 生育。
第第:dì 1、<名>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人名)来继任还有谁呢?)2、<名>官僚和贵族的住宅。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出,驾而宿于朝房,旬而还第。』《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3、<名>科举考试的等级。成绩好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没考中叫『落第』、『下第』。《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芋老人传》:『书生用甲第为祖国。』4、<副>但;只管。《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5、<副>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6、<连>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7、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郞,窈窕世无双。』《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第家] 世家。[第下] 对公侯大官的敬称等于『门下』、『阁下』。
一一:yī 1、<数>《狼》:『一屠晚归。』2、<连>一边;一面。《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形>同一;一样。《察今》:『古今一也。』4、<动>看作一样。《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5、<动>统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6、<动>专一。《劝学》:『用心一也。』7、<副>全;一概。《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8、<副>一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9、<副>才;刚刚。《赤壁之战》:『初一交战,操军不利。』10、<副>初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一旦] (1)有一天。(2)一时;忽然。(3)形容时间很短。[一何] 多么。[一力] (1)协力。(2)竭力。[一体] 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一样,相同。[一昨] 前些日子。
号号:háo 1、<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号,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又] 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2、<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号不能自禁。』hào 1、<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号令。』2、<动>号称;称作。《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又] 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号为张楚。』[又] 别号。《醉翁亭记》:『故自号曰醉翁也。』3、<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字字:《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自。《说文》乳也。又爱也。《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礼·地官·郑注》小国贡轻,字之也。《左传·成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周礼·春官·外史》周礼春官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又名字。《礼·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又〉女子许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许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谓牝曰字。《史记·平准书》乗[音chéng]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亦作牸。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谔。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内史》掌书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滋益而名,故更曰字。)谨照原文改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
第第:《未集上·竹字部》《广韵》特计切《集韵》《韵会》《正韵》大计切,□音弟。次第也。《左传·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注〉用士之次第。又但也。《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出伪游云梦。〈注〉第,且也,但也。又第宅。《前汉·高帝纪》为列侯者赐大第。〈注〉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司马相如·喻巴蜀檄》位为通侯,居列东第。又复姓。《后汉·第五伦传》齐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有第五、第八等氏。又同弟。《说文》第本作弟,韦束之次第也。今为兄弟字。又《集韵》一曰顺也。又《韵会》旧注作苐,非。苐,草也。考证:(《史记·陈丞相世家》陛下第游云梦。)谨照原文第下增出伪二字。
一一:《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弌《唐韵》《韵会》於悉切《集韵》《正韵》益悉切,□漪入声。《说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广韵》数之始也,物之极也。《易·系辞》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又《广韵》同也。《礼·乐记》礼乐□政,其极一也。《史记·儒林传》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又少也。《颜延之·庭诰文》选书务一不尚烦密。《何承天·答颜永嘉书》窃愿吾子舍兼而遵一也。又《增韵》纯也。《易·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老子·道德经》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又均也。《唐书·薛平传》兵铠完砺,徭赋均一。又诚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又正一。《唐书·司马承桢传》得陶隐居正一法,逮四世矣。又一一。《韩非子·内储篇》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韩愈诗》一一欲谁怜。《苏轼诗》好语似珠穿一一。又《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又太一,山名,即终南山。一名太乙。又三一。《前汉·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注〉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气也。又尺一,诏版也。《后汉·□蕃传》尺一选举。〈注〉版长尺一,以写诏书。又百一,诗篇名,魏应璩着。又姓,明一炫宗。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娄氏,后改娄氏。又一二三作壹贰叄。《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史记·礼书》总一海内。《前汉·霍光传》作总壹。《六书故》今惟财用出纳之簿书,用壹贰叄以防奸易。又《韵补》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吴都赋》藿蒳豆蔲,姜汇非一。江蓠之属,海苔之类。又叶弦鸡切,音兮。《参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枢,其数名一。
号号:《丑集上·口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同号。详虍部号字注。(号)《唐韵》《正韵》胡刀切《集韵》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小雅》载号载呶。〈传〉号呶,号呼讙呶也。又哭也。《易·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周语》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逃于褒。又鸡鸣也。《晋书·律正志》鸡始三号。又《广韵》胡到切,音号。名号也。《公羊疏》春秋贵贱不嫌同号。〈注〉通同号称也。《白虎通》春秋传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为号也。《周礼·春官·大祝》掌辨六号。〈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又《夏官·大司马》家以号名。〈注〉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又《冢人》诏其号。〈注〉谓諡号。又号令也。《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又号召也。《齐语》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土。又叶胡沟切。《皮日休·悼贾文》临汨罗之漾漾兮,想怀沙之幽忧。森樛罗以蓊鬰兮,时逬狖以相号。《集韵》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号,□俗字。号字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