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xià dǐ fèi
成语简拼:TXDF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天下鼎沸
成语英文:all below heaven are seething insurection
成语解释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民心动荡。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时局
近义词
天下大乱、天灾人祸
反义词
天下太平
成语接龙
1、天下鼎沸→沸反盈天→天壤王郎→郎潜白发→发奋为雄→雄兵百万→万物一马→马耳东风→风流人物→物腐虫生
2、天下鼎沸→沸反盈天→天人路隔→隔三差五→五经四书→书生常谈→谈虎色变→变态百出→出世离群→群居和一
3、天下鼎沸→沸反盈天→天网恢恢→恢奇多闻→闻者咋舌→舌枪唇剑→剑拔弩张→张筋弩脉→脉络分明→明火执仗
4、天下鼎沸→沸反盈天→天下大同→同归殊途→途穷日暮→暮雨朝云→云泥异路→路柳墙花→花信年华→华封三祝
5、天下鼎沸→沸反盈天→天真活泼→泼水难收→收之桑榆→榆瞑豆重→重厚少文→文武之道→道大莫容→容身无地
6、天下鼎沸→沸沸扬扬→扬镳分路→路断人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情自若→若即若离→离削自守→守此失彼
7、天下鼎沸→沸沸扬扬→扬榷古今→今月古月→月闭花羞→羞见江东→东奔西撞→撞钟击鼓→鼓衰力尽→尽其所长
成语造句
(1)宝山初级中学的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天下鼎沸”。
(2)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天下鼎沸”几个大字。
(3)格格写不出成语“天下鼎沸”,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
(4)好好不会写成语“天下鼎沸”的最后一个字。
(5)琪茵哥哥给雯荥和道荣介绍了“天下鼎沸”的成语典故。
(6)他趁天下鼎沸时发国难财。
(7)在去河口的车上,业爷爷给两个外甥女讲解了『天下鼎沸』的历史故事。
(8)昔秦政烦苛,百姓土崩,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而面谀之臣,犹言安宁,讳恶不悛,卒之灭亡。
(9)今一旦信任天下诸侯狂悖,陡起议论,纠合四方诸侯,大会孟津,观政于商,致使天下鼎沸,万姓汹汹,糜烂其民。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鼎沸鼎沸:[dǐngfèi] 比喻吵闹、乱糟糟的样子。有如锅里的水开了一样。义兵鼎沸,在于董卓。――《后汉书·王允传》。
天下天下:(1)指中国或世界。(2)指国家的统治权:打天下;新中国是人民的天下。
天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下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鼎鼎:dǐng 1、<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2、<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4、<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5、<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鼎鼎] (1)蹉跎。(2)盛大。[鼎甲] 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食] 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沸沸:fèi沸腾:沸水;沸油◇沸天震地(形容极响的声音)。
天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下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鼎鼎:《亥集下·鼎字部》(古文)鼑《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传·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又《正韵》鼎,当也。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於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又姓。未将鼎澧。又人名。《西京亲记》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按服虔注误。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於山经,形镂於夏鼎。考证:(《周礼·天官·膳夫》王旦举。)谨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伪。谨照原文改为王日一举。
沸沸:《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味切,音芾。涫也。《诗·大雅》如沸如羹。又水名。《王子年·拾遗记》蓬莱山有沸水,饮者千岁。又井名,潭名。《水经注》曲阿季子庙前井及潭常沸,故名井曰沸井,潭曰沸潭。《谢惠连·雪赋》沸潭无涌,炎风不兴。又《集韵》《正韵》敷勿切《韵会》分勿切,□音拂。洒也。又觱沸,泉出貌。《诗·小雅》觱沸槛泉。又《正韵》滂佩切,音配。波涌貌。《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骇波鸿沸。又怒貌。《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又与溃同。沸渭,不安貌。《王褒·洞萧赋》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渭。〈注〉沸或为溃,扶味切。《集韵》或作□。考证:(《司马相如·子虚赋》水虫骏波鸿沸。)谨照原文骏改骇。